书城管理读禅学管理
5340200000013

第13章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管理者要能知晓人心,会洞察人性。

老子在《道德经》里慨叹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但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道。但是禅宗则认为道如果可以说出来,那就不是道了。

有一位学僧向慈受禅师请教“道”的真谛,跟禅师进行了下面的对话:

“禅师,禅者悟道时,能把所悟之道的境界、感受之类的东西表达出来吗?”

“既然是悟出来的道,就好比虚空里捉出来的风,是说不出来其中的奥妙的。”

“禅师能形象地说明一下悟道又说不出来的情形到底是什么样子吗?”

“就像哑巴吃蜜一样。”

“禅者没有悟道的时候,善于言词,讲得头头是道,他说的话算不算禅语呢?”

“既然还没悟道,怎么能算禅语,不过是鹦鹉学舌罢了。”

“哑巴吃蜜跟鹦鹉学舌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哑巴吃蜜是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鹦鹉学舌是不知,如小儿学话,不解其意。”

谈话及此,聪明的学僧突然发问道:“照这么说,那禅师现在知还是不知呢?”

慈受哈哈大笑道:“我现在犹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又好像鹦鹉学舌,讲得非常像。你倒是说说,我究竟是知呢,还是不知呢?”

学僧言下拜服,连连道谢说:“多谢禅师指点迷津,弟子感激不尽!”

禅宗的“第一义”是道不得的,只能靠你自己去悟。若是我向你说,那就是“第二义”了!

认清员工的心性

如果把员工理解成水,管理者了解水性多少呢?

水有许多特性,比如水往低处流,水性善变,水到了冰点就会结冰……这些特性本来就存在,而且会一直存在下去。

人性,是中国人千百年来一直所关注的。儒家、道家与佛家,乃至诸子百家,无不是在强调一个“人”字。

管理工作就是管人的工作,所以,要达到良好的管理秩序,管理者要像禅宗宣扬的那样,洞悉人的一切本性。

人性有这么一些共同的特点:人性喜欢获得,不喜欢付出;人性喜欢自我表现,不喜欢被别人说服;人性喜欢被关心,被爱,被尊重;人性喜欢被赞美、认同、不喜欢被反对;人性天生就有好奇心;人性喜欢享受,不喜欢吃苦;人性喜欢安全感,不喜欢被骗;人性喜欢善良,讨厌恶毒。

如果将管理工作理解成治水的工作,那么管理者就要好好学学前辈大禹,千万别学他那不动脑子硬来的父亲。

当初天下发大水了,大禹的父亲鲧偷了天帝的宝物--息壤(一种能够不断生长的神奇的土块)来硬堵。结果堵了东头顾不上西头,天下混水还是到处流。天帝一怒之下就砍了他的头。

大禹吸取了他老子“堵”掉脑袋的教训,开始研究水性,终于悟出了堵水不如导水,疏通渠道让它自然的流向大海,结果疏导之下,竟然大获成功。

同样,管理者要学会根据人性的特点来确定管理思路与管理方法。

人性有积极的因素,如自尊;也有消极的因素,如享受。人性化管理就是对人性特质的再培育、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人性的积极作用,剔除人性的消极作用,就是应用人性哲学思想教育员工学会做人,做一个积极的人。人性化管理就是“把人当人看”,管理者对员工的人性表示出极大的尊重。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管理者就应该是一把万能钥匙,能了解每一个员工的心,这样就能凝聚团队人心,提高组织效率,节约管理成本。有句现代诗写道:“一把钥匙打不开一把锁,是你的错还是我的错”,如果这样的话,那肯定是钥匙的错!

做企业做管理,都是做的一种心情,做的是一种智慧,做的是一门学问。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