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禅学管理
5340200000028

第28章 打与不打

学习要学其精髓,不要不懂装懂。

禅宗的许多智慧是大音希声、大道无形的,然后这种“无形”往往被人拉虎皮作大旗,闹出不少笑话来。

比如有个书生到寺庙里面去烧香,负责接待的小和尚看他衣衫褴褛,就故意怠慢他,把他晾在一边不予接待。

书生当然非常生气,这小和尚狗眼看人低,实在可恶!

过了一会儿,一位财主老爷进来拜佛,小和尚跑东跑西,端茶倒水,非常殷勤热情,说了数不清的“您”啊“请”啊。

书生就去质问小和尚说:“同样烧香拜佛,你怎么对我与对他判若两人?”

小和尚不屑地回答说:“亏相公还是读书明理的人,难道没听说过,招待就是不招待,不招待就是招待吗?”

书生听得火起,“啪”的扇了小和尚一巴掌。

“你干吗打人?”小和尚捂着发肿的脸哭着问道。

“你没听说吗,”书生一字一顿地说,“打就是不打,不打就是打。”

其实这个和尚和书生都该打。他们不过是借用禅宗的形式,玩些文字游戏,离禅宗的大智慧还差十万八千里。

善于处理“知”与“行”的关系

“满罐水摇不响,半罐水响叮当”。真正胸有经天纬地之才,腹藏安邦定国之谋的人,绝不会急于露才扬己,倒是那些只会三脚猫功夫的人,动辄喜欢炫耀自己。

相声界有句话:“谁不学马三立,谁就不会说相声;谁学了马三立,谁就说不好相声。”这意思就是说,学习不能只学皮毛,要学精髓。

美军在非作战状态时仍然坚持进行作战训练,其中很多训练让士兵按照实战的要求来完成,即在军事演习、科目训练和其它实况演练时,士兵必须反复操练实战时所必需的动作。一些卓有远见的公司,包括摩托罗拉(Motorola)和通用电气(GE)在内,都在研究美军的国家训练中心,作为领导力和学习的思想源泉之一。

一流的公司能利用平常的员工创造出一流的成绩。而二流的公司拥有一流的人才,却在白白浪费他们的才干、洞察力和动力。

卓越的公司善于处理“知”与“行”的关系,使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小。这些公司的领导者认识到,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并非必须制订战略性决策,而是要致力于建立起一套行动机制,去实现从“知”到“行”的有效转换。

一个博士初到一公司,有一天与甲乙两个同事去钓鱼。一会儿,甲同事上厕所,只见他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的厕所。再过一阵,乙同事也是如此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漂?不会吧?

再过一会,博士也内急了,但绕道去对面厕所非得走十分钟不可。博士生又不好意思去问同事,心想自己是博士生哪,不信就过不去,于是也起身往水里跨。只听咚的一声,博士栽到了水里。

原来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淹在水面下。两个同事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而这傻博士学其皮毛,所以闹了笑话。

读书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有时也有非常可怕的一面,即读书的过程很容易成为一个人主体意识或目标感丧失的过程,很容易使“我”与书的关系发生异变:本来是“我”读书,“我”在书中学习和发现于己有益的东西,使“我”更加丰富和强大。实际过程中“我”却经常可能被书所占领、所改变、所驾驭,“我”本身逐渐消失,成为一个任书主宰、随书逐流的被动体。忘了读书的本来目的,只觉得读书本身是一件其妙无穷的乐事,沉醉其中不能自拔。这就是为什么读书人往往难以在行动的世界里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

诸葛亮在战群儒时就厉声呵斥东吴那些迂老夫子:“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一个管理者,不仅要学书本知识,还要学社会知识、生活常识、人情世故等等。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学到精髓,避免不懂装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