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翁精神就是一种责任感,一种敬业爱岗精神,企业需要每一个员工在自身岗位职责上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主人翁精神。
南阳慧忠禅师是牛头宗之祖师,唐肃宗、代宗都曾封他为国师,唐高宗曾经跟随他求受五戒,武则天请他至宫中宣讲华严要义。
传说慧忠圆寂时,有瑞云覆盖精舍,空中又传来天乐之声,慧忠安然而逝。一时之间风雨交加,震折林木,接着有白虹横贯山岩ND635壑之间,颇为神奇。
南阳慧忠国师感念侍者为他服务了三十年,想有所报答他,助他开悟,一天呼唤道:“侍者!”
侍者一听国师叫他,立刻回答他道:“国师!做什么?”国师无可奈何道:“不做什么!”
过了一会儿,国师又叫道:“侍者!”侍者立刻回答道:“国师!做什么?”国师又无可奈何道:“不做什么!”
如是多次,国师对侍者改口叫道:“佛祖!佛祖!”侍者茫然不解的反问道:“国师!您叫谁呀?”
国师不得已,就明白地开示道:“我在叫你!”侍者不明所以道:“国师!我是侍者,不是佛祖呀!”
慧忠国师此时只有对侍者慨叹道:“你将来可不要怪我辜负你,其实是你辜负我啊!”
侍者仍强辩道:“国师!不管如何,我都不会辜负你,你也不会辜负我呀!”
慧忠国师道:“事实上,你已经辜负我了。”
禅门讲究“直下承担”,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都是佛祖。而侍者只承认自己是侍者,不敢承担佛祖的称谓,这不是大大地辜负了慧忠的良苦用心吗?
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主人翁精神就是一种责任感,一种敬业爱岗精神,企业需要每一个员工在自身岗位职责上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主人翁精神。
古往今来,小到个人的利害得失,大到国家的祸福安危,人们对命运最多的感叹便是埋怨命运不公,际遇不平等。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就提出了天赋人权的思想。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进一步提出了天赋平等论和自然平等论。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中得以确认,其中最经典的表述是法国1789年的《人权宣言》。其中第1条规定就是“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开国三杰”之一的第三任美国总统杰斐逊在《独立宣言》中指出:“人生而平等。由于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享有固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与慧忠死亡差不多神奇的是,当《独立宣言》在国会获得通过时,杰斐逊与《独立宣言》的另一位起草人亚当斯同在那一天去世。
因此,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不能被理解为“老子管儿子”的关系,而应理解为,管理者是一个工作岗位,员工也是一个工作岗位,各在各的岗位,各尽其职而已。
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刘少奇勉励掏粪工人时传祥说的那番话:“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的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平等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尊重人、尊重人格、尊重人性。在管理方面人人平等,在责任方面人人平等。
管理禅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全体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人人敬业爱岗,达成一种与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追求、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优越的发展环境。
管理者要主动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的形成与培养。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切实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利
通过完善的用工合同制度,可以保障员工的劳动权和休息权,为职工提供较稳定的就业条件,加强职工与企业的骨肉联系,这是员工主人翁意识发挥的基本条件。
2.制定有效的薪酬制度,给员工以应有的经济回报
薪酬是对员工工作成绩的肯定,对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着名管理学家托马斯说过,“只有当外在的薪酬肯定了行为的价值,行为才会继续下去”。合理的薪酬,是满足、同时也是引导企业员工行为符合企业期望的一项投资。
3.注重精神激励,满足员工的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
卡内基顾问公司行政总裁莱文说过“人们往往在感受到被关心的情况下才会感到自信,并希望这种关心能用金钱或其他无形的东西表示。只有员工感到你在关心他们,才会追随你,为你卖命苦干”。员工的合理的精神需要越得到满足,就越会把企业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从而产生难舍难分的归属感和同化感,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在特权思想、皇权意识的余孽还在蔓延的今天,管理者特别要注意对员工的尊重。要知道员工与自己是平等的,员工在工作上执行管理者的命令是因为所处的岗位不同而已,并不能说明员工能力就比管理者差,智力就比管理者笨,管理者更不能因此而自以为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