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禅学管理
5340200000060

第60章 道信拒旨

人若有志,万事可为。管理者要有鲲鹏之志。

唐朝时候,禅宗第四祖道信大师,在黄梅一住三十多年。贞观年间,唐太宗仰慕道信大师的仙风道骨,就派遣使臣前往迎请,希望道信大师能进京与自己见面。

使臣到了黄梅,向道信大师面告太宗皇帝的旨意,道信大师听后,只是淡淡地说道:“请你为我回谢皇上的盛意。我年老了,过惯了山林生活,不愿再入繁华的城市。”

使臣将道信大师的意思回复了太宗,太宗不死心,第二次派遣使臣前来黄梅迎请道信大师。道信大师再次告诉使臣:“请你禀告皇上,我年老多病,不能进京。”

道信大师这样倔强,使臣毫无办法,只好又把道信大师的意思禀告唐太宗。

唐太宗见道信大师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辞,心里非常不悦,觉得道信伤害了皇帝的九五之尊。

虽然如此,唐太宗仍然派遣使臣用轿子恭敬地迎接道信大师进京。哪知,又被道信大师拒绝了。

“一之为甚,其可再乎?”太宗终于发怒了,就令使臣前去黄梅,以刀威吓道信大师:“若再不应诏进京,当取首级前去!”

道信大师这时候不但没有慌张,反而静静地伸颈就刀,令使臣大惊。使臣也不敢造次,连忙抛刀扶着道信大师,向大师顶礼忏悔。回京后把这情形禀告唐太宗。

太宗听后,对道信大师的志向敬重不已,并赐以珍帛,以满足大师修行于山林的志向。

古之圣贤大德,心中莫不具有大志,所以视功名为粪土,看富贵如浮云,甚至连皇帝也不放在眼中。

远大的志向是成功的基石

一位记者,曾问一个西北贫困地区放牛的孩子:“你放牛做什么?”“挣钱。”“挣钱做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做什么?”“生娃。”“生娃后再做什么?”“放牛。”

另一个故事是:一个贫穷的养牛人,领着两个孩子放牛,弟弟望着天上飞过的大雁说:“我们要是像大雁会飞就好了。”父亲说:“只要想飞,就能飞上天!”兄弟俩都来学大雁飞,当然都没有飞起来。

父亲对他们说:“你们还小,将来经过努力,你们一定能飞起来!”后来,他们果然飞上了蓝天,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反差强烈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志向有着天壤之别。志向远大的人会产生出天赋神授一般的精神力量和旺盛斗志。失败与挫折、暂时的困境只能激发起他们潜在的巨大勇气,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并最终能够成功。

美国总统林肯认为:“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成就决不会超过自己的理想。”

中国也有这样一句话:“取乎上,得乎中;取乎中,得乎下。”这就是说:假如目标定得很高,取乎上,往往会得乎中;而当你把目标定得很一般,很容易完成,取乎中,却反而会得乎下了。

几千年前的一天,在渭水北岸,有位悠然垂钓的老人,一马车上的人问他:“老先生钓到鱼了吗?”

老人回答说:“什么?有没有钓到?你问的未免太浅薄了,我是在想国家大事呀!钓一条小鱼就得意忘形,那只是小人的行径,而我所要钓的鱼和他们大不相同。”

这样的回答让车上的人马上下来:“先生正是我梦寐以求的老师!”随即便在老人的背后深深地鞠躬。

车上人就是周文王,而老人正是兴周八百年的姜太公。

凡夫俗子只钓到一条小鱼就会得意忘形,好像已经称霸天下一样,总是摆脱不了小人的情趣。如果管理者能够像姜太公那样沉着冷静,志向高远,就是钓不了天下,也能钓出个世界五百强、福布斯排行榜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