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禅学管理
5340200000061

第61章 亲鸾出家

艾柯卡说:“如果必须用几个字来概括一名优秀经理的素质,我会说三个字:决断力。”

亲鸾上人是日本禅宗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禅师,记载亲鸾上人之言教的《叹异抄》则是日本最负盛名之佛教着作,已翻译成多种外国语。

在《叹异抄》里面,亲鸾上人彻头彻尾地说他自己的话,对世间没有丝毫的妥协。他只顾自己怎么想,自己怎么信仰,一路到底说下去。所以,《叹异抄》被许许多多的日本人所钟爱,不光是佛教徒埋头读《叹异抄》,甚至基督教徒、马克思主义者也一样爱读。

亲鸾上人在九岁时,就已立下出家的决心,要求慈镇禅师为他剃度。慈镇禅师问他:“你还这么年少,为什么要出家呢?”

亲鸾说:“我虽年仅九岁,父母却已双亡,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为什么我一定非与父母分离不可?为了探究这层道理,我一定要出家。”

慈镇禅师非常嘉许他的志愿,说道:“好!我明白了。我愿意收你为徒,不过,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再为你剃度吧!”

亲鸾上人听后,非常不以为然地说:“师父!虽然你说明天一早为我剃度,但我终是年幼无知,不能保证自己出家的决心是否可以持续到明天?而且,师父!你那么年高,你也不能保证你是否明早起床时还活着。”

慈镇禅师听了这话以后,拍手叫好,并满心欢喜地道:“对!你说的话完全没错。现在我马上就为你剃度吧!”

与亲鸾上人遥相呼应的是玄奘大师,他十二岁出家时,因年幼考试不过关未能录取,玄奘因此伤心痛哭,主考官郑善果问:“为何定要出家?”玄奘答:“光大如来遗教,绍隆菩提佛种。”于是特准玄奘出家。

中日两圣者,古今辉映,是佛教一美谈也。

当断立断,决不拖延

一个九岁的孩子尚且知道珍惜现在坚持自己,我们又做得如何呢?珍惜光阴,把握现在,这是亲鸾上人出家剃度的故事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道理。

雄才大略的毛泽东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里感慨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珍惜光阴,把握现在是一种难得的积极进取心态。中国人习惯了慢三拍的生活习惯,认为再多过一晚上也没啥大不了的,明天再说吧。但真正有进取心的人,如亲鸾上人就不这样看,一晚上意味着有太多意外的可能,还是今日事今日毕的好。

在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眼里,时间就是金钱,就是财富,浪费时间,就是挥霍金钱。

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曾经睥睨一世地说:“假如现在剥夺我所有的财富,把我扔到阿拉伯的沙漠里。只要让我遇到一个赶着骆驼的商队,重回人类社会,几十年之后,我还会像现在这么富可敌国!”有人问他凭什么这么肯定自己的命运?

洛克菲勒用手指着自己的脑袋,一字一顿地说:“因为我比谁都更懂得--珍惜现在!”

对于管理者来说,珍惜时间就是“决断力”。艾柯卡说:“如果必须用几个字来概括一名优秀经理的素质,我会说三个字:决断力。”

俗话说,时势早英雄,说的也是能把握机遇的人。把握机会首先是识别机会,然后迅速决断。事实上,真正全球意义上的大企业,很多都是能抓住某种变革或者全球性的市场机遇者,如施乐改良的静电复印术提升了人们在办公室的工作效率和办公习惯,微软则把握了个人PC机时代的来临以及互联网的初步普及的巨大机遇,而YAHOO更是在互联网萌动的初期就敏锐地意识到未来互联网的巨大作用。

GE公司在引进和考察管理者时,坚持4E原则,不仅强调管理者必须具有旺盛的精力(energy),还要求具有感召和鼓舞他人共同实现目标的激励(energize)能力,以及快速、准确分析和判断事物,做出合理决策的决断力(edge),以及超凡的执行力(execute),即坚持不懈地执行,实现他们的承诺,以达成企业的目标。

一个优柔寡断、瞻前顾后、行动迟缓的人,根本无法领导好一支队伍,更无法打胜仗;而一个武断盲从,光有匹夫之勇的人,同样无法赢得胜利。惟有准确判断,快速决断,果敢行动的人,才能把握制胜权,捧回胜利的奖杯,凯旋而归。

小时候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两千年前,一个哲人站在河边,面对奔流不息的河水,想起过去的时间与事物,发出了一个家喻户晓、千古流传的感叹:逝者如斯夫!

的确,向前看,好像时间漫长无边;但回首,才知生命如此短暂!时间如此的宝贵!过去不能重新找回,将来还一直遥遥无期,惟一能把握、利用的,也只有现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