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禅学管理
5340200000063

第63章 佛印的禅床

孔子说商人内心则一定要方正,外表却不得不圆滑,所以钱被铸成外圆内方状,并被尊称为“孔方兄”。

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常住赵州观音寺,人称“赵州古佛”。由于嗜茶成癖,因此每说话之前总要说声:“吃茶去”。于是“吃茶去”这三字也成了禅林法语。

有一天,赵州城的赵王特地来拜访从谂禅师,这时从谂禅师正在床上休息,他躺着对赵王说道:“大王!虽然你专程来看我,但我实在无力下床接待你,请别见怪。”

赵王非但不见怪,反而对从谂禅师更加尊重。第二天赵王派遣一位将军送礼给他,从谂禅师却亲自到门外相迎。

弟子们不解,就问从谂禅师这是为何。

从谂禅师解释道:“我的待客之道有上中下三等分别,上等人来时,我在床上用本来面目接待他;中等人来时,我下床到客堂里用礼貌接待他;下等人来时,我用世俗的应酬到前门去迎接他。”

因为前面有赵州从谂禅师这个典故,后来的苏东坡去见佛印禅师时,事先写信给禅师,叫禅师像赵州迎接赵王那样,不必出来迎接。

苏东坡自以为了解禅的妙趣,佛印禅师应该以最上乘的礼来接他──不接而接。

可是到了去的那天,却看到佛印禅师跑出寺门迎接,苏东坡以为终于抓住取笑禅师的机会,就笑道:“你的道行没有赵州禅师洒脱,我叫你不要来接我,你却不免俗套跑了大老远的路来迎接我。”

苏东坡以为禅师这回必居下风无疑,而禅师却回答一首偈子说:

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

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

意思是说:赵州不起床接见赵王,那是因为赵州不谦虚,而不是境界高。而我佛印出门来迎接你,你以为我真的起床了吗?大千世界都是我的禅床,虽然你看到我起床出来迎接你,事实上,我仍然躺在大千禅床上睡觉呢?你苏东坡所知道的只是肉眼所见的有形的床,而我佛印的床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大广床啊!

接待还是不接待,要因人、因时、因地、因事情而定,正如有的时候“还坐一会”是逐客令,而“快点走”是在挽留客人一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赵州与法印两位大师都是个中高手。

外圆内方是王者之道

生态学中有一个最基本的被称为“生命之网”的观点:一切生物都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生物圈里错综复杂的相生相克现象,编织成一个无形的网络,把所有的生物都联系在一起,组成了繁荣的生命世界,从而使地球充满勃勃生机。

人类为了生存,也无时无处不在网中。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人际关系网里,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孤掌难鸣,独木难成林。在这个世界上,要想求发展,要想成就事业,就需要这人际网络的支持和帮助。

在创业者的资源中,最重要的就是人际关系,有人统计过,成功创业70%靠人际关系资源,30%靠能力。所以想成功创业,就得广交朋友,编织好庞大且牢固的人际网络。

为了编织这个有益于自己事业的人际网络,管理者必须会懂得妥协,学会适应现实。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管理者作企业的目的就是做大做强,而不是像道德家那样来贬斥社会的阴暗面与丑恶现象,更不能用那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非要让对方如何如何,你才觉得心里舒服,才与他做生意。如果是这种心态,趁早别搞企业。

有一位大家闺秀,不论是家境、能力、容貌,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但她却郁郁寡欢,连个谈心的人也没有,于是她就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赢得别人的欢喜。无德禅师告诉她说:“你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交谈、合作,那你就能成为人人喜欢的人。”

无德禅师所教的秘诀其实就是与他人妥协。在现代生活中,妥协已成为人们交往之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在市场上,买家与卖家经过讨价还价,最终以双方的妥协而成立。在国际政治中,两国各自作出让步,不会被视为愚蠢。

妥协本质上是一种让步的艺术,而掌握这种高超的艺术,是现代人成功生活的必备素质。

妥协不仅是一种明智,而且是一种美德。能够妥协,意味着对对方利益的尊重。意味着将对方的利益看得和自身利益同样重要。在讲究平等的现代生活中,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妥协能运用在为人处世各个方面,一个管理者应该足智多谋、灵活圆滑,何时该进,何时该退,心里要明白;要善于见风使舵,能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来历、目的及时间来调整自己的策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鬼都在说狐话;要会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拍马屁能拍得恰到好处,拒绝别人时也不会伤别人的自尊。

传说当初钱币的铸造就是加进了孔老夫子的理念。孔子说商人内心则一定要方正,外表却不得不圆滑,所以钱被铸成外圆内方状,并被尊称为“孔方兄”。

所以,管理者要学学“孔方兄”,“内方”而“外圆”:“内方”就是要有原则、有诚信,能够遵守游戏规则;“外圆”是指能控制自己的感情,适应不同的环境,待人接物应付自如、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