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征服世界的私有银行
5626600000020

第20章 吉科岛事件与1913年《联邦储备法》(2)

联邦储备系统的大部分股份(53%)掌握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手里,后者最大的股东就是纽约地区最大的商业银行。1997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报告显示,它最大的三个会员银行是大通曼哈顿银行、花旗银行和摩根信托公司。2000年,摩根大通公司(与摩根财团有联系)与大通曼哈顿银行(洛克菲勒的银行)合并,组建了摩根大通公司,总资产达6680亿美元。这是美国第三大银行控股公司,仅次于纽约花旗银行(前身是纽约城市国民银行,洛克菲勒的帝国的又一块基石)和美国银行。美国银行1904年在加利福尼亚成立,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各州。2004年,摩根大通公司发起了一起最大的银行兼并案,用580亿美元买下了芝加哥第一银行。

这起兼并案让摩根大通公司在总资产(摩根大通1.1万亿美元,花旗银行1.2万亿美元)和存款数目(摩根大通4900亿美元,花旗银行5520亿美元)上成为美国第二大银行。如今,美国各银行的大部分VISA卡和万事达卡都是摩根大通公司发行的,它还在美国信用卡余额中占据了最大的一部分。2003年,信用卡的消费超过了现金和支票,成为最主要的商业交换媒介。到了2008年,美国银行成为全美市值最高的银行;然而,美联储的权力集中之地,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两大股东仍是摩根帝国与洛克菲勒帝国的金融基石——摩根大通和花旗银行。

中央联邦储备委员会位于华盛顿,包括财政部长和货币管理局局长两位美国政府官员;但是对12家联邦储备银行来说,该委员会一直没有什么控制权。这些银行自己设立政策,更愿意接受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领导。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首任行长是参加过吉科岛会议的本杰明·斯特朗。此人与伦敦金融力量联系紧密,其事业仰赖摩根大通。如今,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有500余家会员银行。虽然在地区联邦储备委员会选举中,每家银行都只能投一票;然而,摩根大通的现任首席执行官仍然在纽约的联邦储备委员会中成功地占据了一席之地。尽管《美国法典》第18卷11章208节规定:禁止违背公共利益的行为,但此后的纽约联邦储备委员会还是做出了许多违反此项规定但对摩根大通非常有利的决定。

“蜘蛛主子”

据说,美联储属于强大的外国金融业者集团,但是官方档案并不支持这个观点。美联储的12家联邦储备银行都是美国的商业银行;根据法律要求,它们需要公布主要股东,而外国人从来没有在这些银行里占据过优势性地位。但这并不是说银行业“蜘蛛”没在幕后操纵。汉斯·席西特(金融圈内人,前言里引用过他的话)认为,“蜘蛛主子”只是移驾到了华尔街。席西特还说,现在大部分的美国银行和企业都被一小群圈内人控制着,首领可能只有一个人。所有的勾当都是在幕后通过席西特所说的“蜘蛛网”完成的。这个圈子对个人实施严格的管控,能在圈里的只是极少数,那些抛头露面的人物都无法了解整个游戏的全貌;通过“杠杆”实施控制,其中包括合并、接管、贷款附加条件、连锁股份控股(一家公司持有其他公司股票)等方法;要让财富集中隐形,“蜘蛛主子”小心翼翼地隐姓埋名,伪装自己是个慈善家,躲在后座,以免被人近距离观察。

二战前,强大的欧洲银行王朝——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着世界经济的命脉;二战中,控制权漂洋过海,落到了他们的华尔街附庸手中。席西特说,戴维·洛克菲勒就是现在的“蜘蛛主子”;《联邦储备法》的前身就因他的外祖父、参议院尼尔森·阿尔德里奇而得名,他的祖父是J.D.洛克菲勒。在1949—1985年,戴维·洛克菲勒担任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理事;1970—1985年期间升任该协会主席;1976年,他创建了三边委员会;1944年,他还为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出了一把力。在这次会议上,诞生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此外,戴维·洛克菲勒还帮忙建立了“彼德伯格”国际精英俱乐部。

外交关系协会创立于1919年,是一个为其成员所属国提供国际关系建议的国际性组织。它被称为大金融公司、大石油商、公司精英和美国政府的卓越中间人。在该协会季刊上发表的政策,最后都成了美国政府政策。

三边委员会则被描述成国际银行业者、媒体大亨、学者和政府官员的精英团体。这群人致力于组建世界中央政府。该政府由经济依赖联结在一起,创建和执行“国际新秩序”。前总统候选人巴里·戈德华特曾这样评价它:

三边委员会具有国际性质。它试图控制美国政府,使其成为统一多国商业和银行利益的新工具。三边委员会用熟练的手腕,协调地试图控制和巩固权力的四个中心——政治、货币、知识资本和宗教。

国际清算银行

对于外国银行势力来说,控制美联储的方法并不止“占有它”这一条。在《悲剧与希望》(1996)中,卡罗尔·奎格利教授揭露了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幕后起到的重要作用。奎格利曾在乔治敦大学任克林顿的导师,也是一位圈内人。他写道,BIS成立于1930年,是“中央银行的中央银行”:

实力雄厚的金融资本家还有个长远的目标:创建一个控制在私人手里的世界金融控制系统。它能控制每个国家的政治体系,并能在总体上控制世界经济。该系统将由世界中央银行实行封建式控制,通过频繁的秘密会议达成协议,步调一致地统一运作。系统的顶层是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这家私有银行属于全世界的中央银行,各个中央银行本身也都是私有的。

1983年,在《哈泼斯》杂志上的《统治货币世界》一文中,爱德华·杰伊·爱泼斯坦把BIS称为“世界上最独断专行、神秘莫测、能量强大的跨民族俱乐部”。虽然BIS有55个成员国,但是据爱泼斯坦说,真正能决定事物的还是“一个大概有6名成员——这些人来自德国、美国、瑞士、意大利、日本、英国——的内部小圈子。它由强大的中央银行业者组成,成员之间有或多或少的货币共同利益”。他还写道:

小圈子成员的首要价值观似乎也能把他们与普通的BIS成员区分开来。这些人认为,中央银行应该不理睬政府的意见,自由行事……次要的价值观也与此有关:不能相信政客,不能让他们主宰国际货币系统的命运。

1974年,十国集团的央行总裁创建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该委员会从BIS中挑选秘书处成员,负责设立全球银行业规则,包括资本要求和储备控制。经济学家廖子光教授认为,这些规则和要求让国家经济不再为自身利益服务,而是为国际巨型金融机构服务。他写道:

国民银行系统被扔进了BIS发起的“巴塞尔资本协议”,不然就要在国际银行贷款中面临惩罚性风险差额。因此,各国银行系统不得不遵循同一个魔咒。这个魔咒是为极端复杂的全球金融市场服务的,完全不考虑各国国内的经济发展需要……突然间,国家政治屈从于各私有金融机构。纽约各货币中心银行统治着一个等级森严的系统,这些金融机构就是它的成员。国家屈从的结果,就是迫使国民银行系统私有化……在金融全球化的前提下,国家经济不再为国家利益服务。它们都是为了增强……为私人利益服务的美国金融霸权而运营的……有了强盛的银行系统,国家本该向充分就业、发展成长的方向发展,但是BIS的监管不但导致了高失业率和发展倒退,还将其视为建立强盛的全球私有银行系统的合理代价。

信息垄断

据说,彼德伯格国际精英俱乐部也在幕后牵动着政府身上的丝线。2004年6月,BBC的特别节目说“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争议性的热门联盟之一”。彼德伯格被描述成“西方学者和有实力的经纪人的精英小圈子”,它“被指责在幕后操纵世界的命运”。人们怀疑,这个圈子在操控国际政治,阴谋统治世界。但是没有人能证实自己的疑虑。圈子成员发誓对它保密,新闻界也不会报道它的会议。

该俱乐部利用银行业者对货币的垄断,买断主要媒体、教育机构以及其他公众信息来源,所以秘密被保守得很好。它对媒体的控制可以回溯到20世纪。当时,洛克菲勒买断了大学、医学院以及大英百科全书;摩根则买断了报纸。1917年,国会议员奥斯卡·卡拉维在国会议事录中说:

1915年3月,摩根利益集团、钢铁企业、造船企业、火药企业以及其他附属机构合力把12个人送上了报业界的顶端,利用他们挑选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随后,他们再增派人手,总体上控制了美国日报界……他们发现,买下25家主要报纸的控制权就够了。选定了25家报纸后,他们就派出密使去国内外收买这些报纸……他们向每家报纸派出一名编辑,严密监管并改编关于扩充军备、军国主义、金融政策等问题的信息,也会监视修改他们认为利益攸关的其他国际国内事务,(并且隐瞒)所有违背他们意愿的东西。

2000年,6家公司掌控了一半以上的媒体业务。这6家公司的董事会相互联结,背后则是大型商业银行。历史学家哈沃德·辛这样认为:

不管台上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强盗资本家都掌握着实权……克林顿统治期间,大公司兼并案多于历史上任何时期……不管台上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在国会大厅里、在美国总统的耳中,最响亮的都是大商人的声音。

在2000年的《美国教育秘史》中,教育家约翰·泰勒·加特调查了洛克菲勒、摩根和其他金融精英,揭露了他们如何向美国主流社会推行义务教育。它们引领大众、提供资金,有时甚至会用强。为了让公司兴旺,他们需要三件法宝:顺从的员工、稳定而有依赖性的公众、可以预测的商业环境。加特说,义务教育主要就是为这些目的建立的。

强盗资本家成功地垄断了信息,垄断了金钱和石油的龙头,摩根却还不满足,还想要更多的东西。他想用直接来源于人民收入的、可靠的税收来源作担保,保证银行给政府的贷款安全。他的面前只有一个障碍:最高法院一直宣称联邦所得税违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