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征服世界的私有银行
5626600000028

第28章 看透美联储的剧本:美联储手册(1)

“我觉得应该提醒你们,如果觉得我的话太好懂,你们说不定就误解了它的意思。”

——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1988年在纽约某个经济俱乐部的演讲

美联储手册《现代货币技巧》很有启发性。该手册由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发行,1992年进行了最后一次修订,现已绝版。这说不定是由于它泄露了太多天机的缘故;不过,好在你还能在网上找到它。这本小册子是美联储的一部分,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自然在小册子里用了美联储式的语言,所以需要我们花些心思来解密;但它也是个圈内信息的金矿,所以我们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小册子的开头说:“创造货币的过程主要在银行进行。”至于何时,则是“在贷款款项记入借款人的账户时”。下面继续说道:

自然,银行不会用吸收到的存款支付贷款。如果这样做,就不能额外创造货币了。在贷款时所做的,就是接受本票,然后将存款记入借款人的交易账户……这种信用贷款组成了新的额外贷款,增加了整个银行系统贷款的数额。

银行“贷款”并不是从其他客户的存款来的;它们只是根据客户保证归还贷款的承诺提前支付给客户的资金。小册子还说:“银行能用增加贷款和投资的方法,提高存款数额。”它们可以用凭空造出的账面资金增加存款量,也能往自己账户上投资,增加新存款。(稍后会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在小册子里问:“创造信用存款这么容易,怎样才能阻止银行过度创造信用存款呢?”随后,它自问自答:

银行必须依法保留一定数量的准备金,可以是备用现金,也可以是其主管联邦储备银行账户中的准备金结余,数额要与该行贷款的数额形成一定的比例……每家银行都必须保留……在当地联邦储备银行的存款和自身备用现金的总额要与法定准备金数额持平……

法定准备金由银行手里的备用现金,及某种叫作“主管联邦银行账户中的准备金结余”的东西构成。这些是什么呢?在“银行准备金从哪里来?”的标题下,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如此说道:

有许多因素能导致准备金的增减,本手册稍后会对其进行探讨。从货币创造角度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银行准备金的本质就是对联邦储备银行的负债,它们的净变量大都是联邦储备系统运作引起的……联邦储备系统最重要的责任之一,便是根据经济的货币要求,以合理稳定的价格提供所有准备金。

如果准备金从存款者那里来,美联储就不必为他们提供合理稳定的价格了;如果那样,准备金就在银行金库里,或在美联储的账面上。请回想纽约美联储在网站上的话:“只要银行愿意为借来的准备金付出普遍价格(联邦资金利率),美联储的运作方式就允许它们拿到需要的准备金,满足货币市场的要求。”简而言之,在提供贷款前,银行不必事先拥有贷出的货币。一旦手头吃紧,银行就会向美联储或者货币市场借来所需的准备金,而它们只需支付联邦资金的利率即可。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声明:

银行既要顾及客户,又要尽量投资,所以常常依靠从储户或货币市场流入资金的预期来提供贷款。

本书前面提到过一个网站叫“货币:它是什么,怎样运作”。威廉·胡梅尔在该网站上用一个例子解释了它运作的方法。他写道:

拥有足够资本的银行可以在准备金不足的情况下提供贷款,事实上它们也这样做了。如果一家银行拥有信誉良好的借款人和获得丰厚利润的良机,它就会先提供贷款,再向货币市场借来必需的准备金。

胡梅尔还举了个例子。假设一家银行有1亿美元活期存款,0.1亿美元储备,正好满足10%的准金率(大致能够偿付任何储户提款要求)。现在,银行想为一个房产开发项目提供500万美元抵押贷款。那么,在拿到更多准备金前,银行可以提供这笔贷款吗?胡梅尔说可以。为什么?因为银行可以把新创造出来的贷款作为存款记入账簿,这样一来,银行的资产和债务就呈现同步增长,准备金要求便不受影响。等借款人花掉钱后,这笔钱就转移到了别的银行。这时,第一家银行就不得不找钱弥补准备金;而美联储与其他货币市场机构都能为它提供资金。与此同时,其他银行得到了500万美元存款,便又可以借此提供贷款。它们也只用满足10%的准备金要求,所以能借出450万美元,增加450万美元的货币供应量……如此循环往复下去。

我们来回顾一下:银行借出自己没有的钱,这笔新创造出来的资金成了“存款”,让账目平衡。(这叫作“复式记账法”。)借款者花掉了钱,银行就能从美联储和货币市场弄钱,补足自己的准备金,直到新存款进入银行,补齐资金差额。不过请想一想,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说过,银行并非真的依靠存款来提供贷款。史密斯存入支票,琼斯取走支票,两者之间没有半点关系,因为史密斯本人并没有同意借出自己的活期存款。储户存款的作用与从其他银行借来的存款一样,都是用来满足准备金要求、理清账目的。这让一个事实变得模糊:银行在用自己的账簿创造货币。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声称:

贷款能增加银行存款,但不能增加银行准备金。如果得不到额外的准备金,银行就不能为新增存款提供准备金。与此相似,单个银行可能遭受意想不到的存款外流,结算时便会损失掉同等数额的准备金,这样它就会面临资金短缺;其他银行收到这笔存款,就能为市场增加贷款。然而,失去存款的银行未必就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投资、减少未偿贷款来满足准备金的要求。在这两种情况里,银行都可能向主管储备银行暂借准备金。

那么,作为银行后盾的美联储,它的准备金从哪来?这就是“公开市场业务”起的作用了。就像圣诞老人一样,美联储的口袋永远不会是空的:它能自己制造准备金。

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用例子解释了制造准备金的过程。要是觉得该例很难明白而且没什么意义,你也不必担心——它只是一个骗局,本身就很难搞懂,毫无意义。例子的最后一句话最重要:“这些准备金……与……以前从未出现过的存款匹配。”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说:

公开市场采购是怎样增加银行的准备金和存款额的呢?假设美联储系统通过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交易专柜,从某位美国政府债券商那里购入了1万美元的国库券。现在是个金融交易电脑化的时代,联邦储备银行用自己兑付的“电子”支票付款。通过“联储电信”汇兑网络,美联储通知债券商的指定银行(甲行),把债券的款项记入该债券商的账户;与此同时,甲行在美联储的账户也被记入了同样数目的款项。联邦储备系统增加了1万美元的债券资产,所用的付款方式实际上是增加了自己的债务(银行准备金结余)。甲行账簿上的准备金,与债券商的1万美元存款匹配;然而,这笔存款在出现前并未存在过。

在这个步骤之后的交易又是什么呢?莫里·罗斯巴德在文章《部分准备金银行系统》中进行了详细解释。他用的例子比美联储的好懂一些:假设美联储从券商那里买了1000万美元国库券,券商把钱存进了大通曼哈顿银行,这1000万美元就是用会计分录创造的,增加了1000万美元的货币供应量。不过,罗斯巴德说,这仅仅是“这个让通货膨胀的造假过程的开端”:

大通曼哈顿银行得到了美联储支票很高兴,急匆匆地跑去把支票存进自己在美联储的经常账户里,现在该账户就增加了1000万美元。经常账户构成了银行的“准备金”,因此全国银行的总准备金量就增加了1000万美元。大通曼哈顿银行还可以根据这笔准备金创造存款。而且,因为支票和准备金会流入其他银行……每家银行都可以用它得到的一部分增加货币供应量,直到整个银行系统增加了1亿美元活期存款——10倍于美联储最初购买债券用的钱。银行系统总额为自己存款量10%的准备金,这意味着“货币乘数”(银行可在准备金基础上增加的贷款倍数)是10。美联储用于购买资产的1000万美元很快就涨了10倍,被整个银行系统增值了1亿美元。有趣的是,尽管经济学家们对该手段的道德评价和经济评价有分歧,但对它的运行机制倒是意见一致。

为了推行该手段,美联储不得不修改某些词的定义。“准备金”不是字面上的意思,不是储藏在保险柜的黄金,也不是其他用来支付给取款人的货币。在《货币与神秘》一文中,卡门·皮里塔诺写道,“准备金账户”实际上只是联邦储备银行的另一套账簿。在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的例子里,债券商从政府那里拿到债券而后提供给美联储;美联储让债券商的银行把资金记入债券商的账户,用账面数字魔法般地创造了新货币。随后,该行就把这笔新“存款”存入当地联邦储备银行的准备金结余账户。这笔钱并没有为了取款人保存在金库里。它并不是真正的货币,而是联邦储备银行的账目里的债务。皮里塔诺说,联邦储备银行的准备金账户实际上只是一个记录系统,用于记录各银行到底创造了多少货币。增发货币是没有限制的,银行可以随心所欲地为客户提供贷款,直到国际清算银行1988年提出充足资产要求,才终结了这种情况。(第20章将会进一步讨论国际清算银行。它位于瑞士巴塞尔,是“银行业者的银行”。)皮里塔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