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征服世界的私有银行
5626600000042

第42章 巨人苏醒:林肯货币体制在中国的传承(1)

花香太浓烈了,巨兽最终只得放弃挣扎,在罂粟地尽头不远处倒下……铁皮人悲伤地说:“我们帮不了他,他实在太重了,我们没法儿抬动他,只能任由他在这里沉睡……”

——《绿野仙踪》“致命的罂粟地”

拿破仑把中国称为“沉睡的巨人”。他曾说过:“让他沉睡吧;一旦醒来,他会撼动世界。”中国现已被唤醒且确实正撼动着世界。作为美国贸易预算赤字中最不平衡的国家,这条巨龙的强势经济态势已被视为美国国家安全所面临的最大威胁。

贸易差额并非新问题,英国早在19世纪初期便为这一问题头疼过。然后英国发现,从印度向中国出口鸦片便可抵消其贸易逆差,同时还能掌控中国的金融体系。后来,中国开始亏欠英国大笔钱款,中国皇帝对此作出回应,禁止鸦片贸易。英国随后宣战,触发了1840年鸦片战争。其结果是中国百姓陷入双重压迫——英国帝国主义及其自身的封建主义。

最终颠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体制的是革命领袖、现在被国民党人士和共产党人士均尊为现代中国的国父的孙中山。与19世纪60年代日本明治维新的领袖相似的是,他也传承了美国林肯/凯利派民族主义的理念。孙中山倡导的革命纲领,即“三民主义”,源自于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讲中所陈述的理念:“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孙中山早年在檀香山就读,他在那里组建其革命组织,将活动地点设在弗兰克·达蒙(萨缪尔·达蒙牧师之子)的府邸。达蒙曾带领代表团参加过1876年在费城举办的美国独立百年纪念活动。弗兰克·达蒙为孙中山的革命团体提供资金、帮助及军事训练;而檀香山也成了中国革命的发源地。

中华民国成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最终丧失了其在中国大陆的政权,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过,共产党人士在构建其货币体制时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美国体系”,其货币体制可被视为林肯美元计划的中国式变体。但这对于中国而言并非新生事物,这种体系可追溯至其10世纪时由国家发行纸币的体制。

1949年之前,中国通过各种私有银行发行货币;1949年之后,这些货币均被收回,人民币成为唯一法定货币,由政府全资拥有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独家发行。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下令封锁中国经济,禁止中国与除苏联之外的其余大部分国家开展贸易。中国随后施行了苏联模式的中央计划经济;然而1978年之后,其通过了改革开放政策,开始转型为市场经济。私有经济的地位如今在中国蒸蒸日上,而私有化也正蔓延至其银行体系。尽管如此,仍有政府所有的银行为本土开发提供国家信贷。

到2004年时,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已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其年增长率高达9%。在2007年第一季度,其经济增长率更是创下了11.1%的历史新高,其中零售业攀升了15.3%。人们对此等令人震惊的发展速度所持的普遍观点是,这缘于中国劳动力的低廉。但是,穷困潦倒的非洲、印度尼西亚和拉丁美洲的劳动力同样廉价,其经济却停滞不前。因此,中国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另有原因,而其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便是其银行体系。

中国施行的是政府发行货币且国家银行主要由政府掌控的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在行使其作为国家银行的职责时很特别,其重中之重在于国家,而非货币”。这种作为与私有“中央银行”相对立的“国家银行”,正是林肯、凯利和美国民族主义者所倡导的银行体系。廖子光教授是这样区分这两种银行体系的:国家银行为其国家和民众服务;而中央银行则服务于私有制的国际金融界。他写道:

国家银行并不寻求其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实暗指了它不再作为一个机构为造福国民而运作,而是着眼于全球金融架构开展其运作……(如今这就意味着)在金融食物链中,本土经济作为牺牲品,养肥了美元的发行机构。这是从货币的角度一览全球化的掠夺性影响。

从历史上看,“中央银行”这种说法曾经与“国家银行”是可互换的……然而,随着近几十年来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中央银行已从本质上与国家银行区分开来。

国家银行的使命是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资金……而如今的中央银行的使命则是在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中维系本国货币的价值……甚至在必要时可通过让经济衰退与负增长的方式……从中央银行的层面看,最佳的货币政策是……由维持物价稳定的普遍性规律所决定的,国家本身的经济需求和政治考量不作为其影响因素。

1995年,中国通过了一项《中央银行法》,正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从而改变了中国人民银行之前作为国家银行的角色。但廖子光教授认为,这种转变只是换个称谓,实质并没有改变。

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人民银行依旧在跟着中国政府的指挥棒运作……美联储与美国财政部并非紧密关联,而中国人民银行则以财政机构的模式管控财政部……近期的中国政策已重新回到民粹主义的方向,对贫困和发展滞后的农村及内陆地区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并试图消除过大的贫富差距和经济与地区的不平衡。可以预见的是,这种政策转向会让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银行的政治独立性产生质疑。西方新自由主义人士显然会批评中国人民银行依据国家政策确定其资金用途,而非将资金用于谋求最高的利润。

除了“民粹主义的”银行体系外,中国另一个显著特色是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债务网络及国际银行业卡特尔没有瓜葛,并且拒绝采用汇率浮动机制。这一原则使国际投机人士无法操控其货币。虽然人民币汇率一直与美元保持挂钩,但与20世纪90年代的墨西哥不同的是,中国的美元储备量极为庞大,完全能承受投机人士的出击。2005年,中国受限于西方压力,最终同意采用“由政府操控的汇率浮动”,人民币得以在有限的贸易区间内交易,但其仍与美元联动且仍由政府掌控。

中国生产力之谜

18世纪时,本杰明·富兰克林讲过美国殖民地经济繁荣的故事,当时这让他的英国听众们很吃惊。他把这种经济繁荣归因于当地政府发行了无债务负担的新型法定纸币。2005年5月,格雷格·格里欧在一篇名为《吴先生之谜》的文章中讲述了现代版的富兰克林故事。该故事描述了他近期的访华经历。他和朋友卡里姆一起在口译员的帮助下就生活水平的问题采访了一位退休的建筑师吴先生。他们问吴先生:“在过去的20年里,您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吴先生的回答是:“13年前,我的退休金是每月250元;而现在是2500元。最近有人愿意出价值30万美元的现金买下我这套住了50年的老房子。”卡里姆对格里欧说:“这有点说不通啊。他的退休金在13年里飙升了900%,而年通胀率却只有2%~5%。政府怎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段内多给他那么多退休金呢?”格里欧对此的看法是:

你越是观察就越会发现,似乎没有人知道或试图去理解,那么多人是怎样以如此低廉的劳动力创造出如此多的商品……然后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售。中国的奇迹到底是怎样运作的?中国经济是不是在玩火?你能在北京的每一个角落看到人们以显然低于成本的价格兜售着各种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