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征服世界的私有银行
5626600000048

第48章 完美金融风暴: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亨利叔叔坐在门口台阶上焦急地看着天空,天色比平时灰暗多了……“艾玛,飓风就要卷过来了!”他朝着他太太喊道。艾玛阿姨放下手里的活走到门口大声叫:“快!多萝茜!赶紧躲到地下室去!”

——《绿野仙踪》“飓风”

有一种非常罕见的天气现象叫作“完美风暴”,即两个风暴的锋面相撞。而分析人士所谓的“完美金融风暴”,则是指即将到来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两大风暴迎头相撞。美国货币供给量随着作为贷款的货币不断发行而持续上升,但借款人却日趋无力偿还其贷款,这就会导致违约。这两股力量相互碰撞便会导致“停滞性通货膨胀(滞胀)”——物价会膨胀但经济增长却停滞。这是“1级”金融风暴。“5级风暴”的成因可能是衍生品危机、主要交易商违约或房市大幅跳水。阿尔·马丁在2005年的一份新闻稿中指出,美国审计总署、美国货币监理署及联邦住宅管理局已暗中发出警示:2005—2010年,房产市场可能下跌40%。这些机构表示,这种程度的房市下滑,会把美国经济拉入崩溃的边缘。

债务危机与房产泡沫

自2001年起,联邦基金利率在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之后跌至前所未有的低点,于是房价在宽松的借贷政策的推波助澜下一路攀升。可调整利率、仅支付利息及零首付贷款吸引了很多新的购房者,进一步推高了房价。与之呼应的是,飙升的房价加剧了债务危机。新的债务资金需要源源不断的新借款者,于是放贷人以越来越宽松的条件向无法保证其还款的借款人放贷。2005年,一家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调查发现,在新的贷款中,将近有一半是高风险的利率调整型以及只偿还利息型的贷款。美联储理事苏珊·施密特·毕斯在2005年10月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相比1997年,美国普通住宅房价格上浮了80%。

探底的利率拯救了2000年经济不济之后的股市投机人士和大型投资银行,并促成了对政客有利、造福大型投资者的税收下调政策。但是,利率的下跌对债券市场的打击却是沉重的。退休人士通常投资于债券市场,坐等可靠且可预期的储蓄利息。但截至2004年,计入通货膨胀后的短期利率实际收益是负数。比如,如果你通过购买国债的方式借了100美元给政府,第二年你能收回102美元;可是如果算上通货膨胀,你收回的钱只值98美元。这就导致依赖于国债投资的退休人士退出了曾经可靠的债券市场,转而投身于风险高出许多的股市。如今,拥有股票的美国人占了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这一数据为历史新高。

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也打消了外国投资者购买美国国债的积极性,这就是我们预期中的第二波金融风暴。政府依靠外国投资资金延展其飙升的债务。旧的债券到期时必须有新的债券接续着卖给投资者。因此,美联储面临着抬高利率的压力。通过抬高利率吸引外国投资者并遏制通货膨胀;然而,利率的抬高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按揭贷款购房者违约。并且,随着按揭贷款的失效,其所带来的信贷资金会随之萎缩。尽管卖方已收到购款,且原先的贷款资金仍在系统中运作,但银行需要摆平其账簿,这就意味着银行以新的贷款形式创造的资金会变少;而随着利率不具吸引力,借款者也会相应减少。在上一次对房市的“正常”矫正中(1989—1991年),房价中值下跌了17%,有360万美元按揭贷款违约。而据分析人士估计,如果2005年房价的下跌幅度与当时相同,则将造成2000万美元按揭贷款的违约,因为权益对债务比率(在一套住房中,房屋所有者真正“拥有”的部分的比例)的平均值已大幅下跌。1990年,这一平均值为37%,而到2005年,平均值仅为14%(创历史新低)。因为在之前的4年里,从房市中为维持消费者开支而抽出的资金高达3万亿美元。

如果真有2000万美元按揭贷款违约,货币供给会怎样?阿尔·马丁援引了格林斯潘在2005年6月向联合经济委员会所作的一份美联储报告中的内容:根据估计,将有2万亿美元随着债务无法收回而凭空蒸发。这就意味着,政府项目、薪酬和工资的支出要减少2万亿美元。在2005年,2万亿美元相当于当时M3货币供应总量的约1/5。分析人士预计,伴随着这种剧烈紧缩的是股市和房价的跳水、个人所得税翻三倍、社会医疗保险福利削减一半,以及养老金和无忧的养老计划将成为历史。并且,这种估算的前提是,房价仅下跌17%。我们所预期的可能是更可怕的下跌幅度和更惨烈的后果。

房利美和房地美:证券加剧房产危机

2002年6月,理查德·弗里曼在一篇名为《房利美和房地美是老大》的文章中警告说,现在的房产泡沫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房产泡沫,以前的经历都会变得不值一提;并且,这一泡沫因为房利美(联邦国民住房贷款协会)和房地美(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的搅局扩展到了惊人的程度——这对双子火山即将喷发。房利美和房地美让抵押贷款所创造的资金急剧膨胀,银行可以贷出更多的资金,这些方法以前完全没有。但这一切累积起来就是另一出庞氏骗局了,而且它已经达到了其数量的临界点。

弗里曼指出,如果房利美(这两家双子机构中较大的一家)是银行的话,那它就是全球第三大银行。它在房地产市场为它的私人所有者赚到了大把的钱。房利美并非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国有机构。它在罗斯福的新政中最初确实是国有的,但之后转变为了彻底的私人机构。其发行的公股由私人投资者购买,最终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与美联储一样,房利美只有全名与“联邦”相关。

20世纪70年代之前,有两种主要的按揭贷款形式。放贷人可发放按揭贷款并一直记在其名下,或者放贷人将贷款售予房利美,并用现金二次放贷。这笔贷款可以再一次售予房利美,银行就可以三次放贷,以此类推。弗里曼在著作中举了一例:一家抵押贷款金融机构用上述方法连续发放5笔单价为15万美元的贷款,而这一切都来自于同一项价值为15万美元的最初投资。其将前4笔贷款售予房利美,而房利美用以购买这些贷款的资金来源是自己的债券发行。放贷人将第五笔贷款留在了自己名下。因而,这家按揭贷款机构最终账簿上的贷款仅为15万美元,而房利美账簿上的贷款额则总计为60万美元。

然而,1979—1981年政策的变化让房市的资金更为充裕。房利美将它从不同的按揭贷款机构处购入的按揭贷款整合成贷款资金池,从而发明了一种新的贷款工具:以房产的抵押为后盾的证券(房产抵押证券)。例如,房利美可以将1000笔期限为30年、利率固定的贷款整合起来,每一笔价值约10万美元,其总价值就大约为10亿美元。房利美会为这笔房产抵押证券提供担保并因此收取费用。它保证:若有违约的情况,它将“完全且及时”地偿付该笔贷款到期的利息和本金。这笔房产抵押证券随后以至少1000美元的面值,以证券的形式售予外部投资者,包括共同基金、退休金基金和保险公司。于是,这些投资者成了这笔房产抵押证券的所有人,有权获得这些抵押的大部分本金和利息;而且,如果发生任何问题,房利美将会负责。房产抵押证券成功地拓展了注入美国及全球金融市场抵押贷款的资金来源,同时,也大幅增加了房利美面临的风险。

然后,房利美设计了第四种从市场中抽出资金的方法。它将证券又一次整合,发明了名为“房地产抵押贷款投资渠道”或“重新组合”的工具(也被称为“重组的房产抵押证券”或担保抵押债务)。这种新工具是非常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弗里曼指出:“它们是纯粹的赌注,卖给机构投资者以及个人,从而将资金引入了房产泡沫。”房利美约一半的房产抵押证券被转型为这种高度投机性的衍生品工具。弗里曼指出:“因此,最初简单的房产抵押已被扩大并转型,这种现象犹如拉斯维加斯的赌局一般。然而,房产泡沫现在恰恰就是依赖这些工具作为资金来源。”

在这些方法中,只有第一个是“资产”,房利美依赖它获得稳定的本金和利息,其他都是非常危险的负债。这些投资工具助长了房产泡沫。但弗里曼指出,大规模的贷款违约在所难免,而一旦发生,风险更大的、与房产抵押相关的债务就会将危机扩大。这些债务因为涉及杠杆率(用借来的资金投入到多倍的投资中)而格外危险。这意味着,一旦赌错了局,要赔的损失会是多倍的。

2002年,房利美的未收回债务总额为7640亿美元,其中7000亿美元是债券。而偿付这些债券利息与本金的资金来源只有一种:房利美在其所拥有的抵押房产中收回的资金。一旦有大量房产抵押贷款违约,房利美便没有现金付给其债券持有人。弗里曼指出:从来没有一家美国公司的债券违约金额达到500亿美元,而房利美的金额则高达逾7000亿美元——至少比美国的其他任何一家公司翻了十倍。他表示,这种规模的债券债务违约可以在一夜之间颠覆美国的金融体系。

就像人们认为那些银行机构“太大了不会任其垮台”一样,房利美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如此树大根深,其倒台会拖垮整个经济体。弗里曼指出:仅仅某一阶段大规模的房产抵押贷款违约,还不足以颠覆整个房产市场;但是,如果考虑到房利美那些风险系数更高的债务(其在2002年已达到逾2万亿美元)可能违约,整个金融系统违约的可能性便提升到“放射性”的程度。如果房产抵押市场的危机会导致大规模贷款违约,房利美将没有能力履行其在价值8590亿美元房产抵押债券中的担保义务。而购入房产抵押债券的养老金基金和其他投资者将蒙受几百亿美元的损失。房利美在2002年已达到总价值5330亿美元的衍生品债务也会违约。这些对冲手段原先旨在让投资者规避风险,但其本身亦十分危险。房利美曾采取特别措施延展那些不堪一击的抵押债务,从而混淆人们对威胁到整个系统的违约水平的识别。但是随着日常生活日益拮据的购房者越来越无力应付不断高企的房价,同时亦无法偿还金额日增的抵押贷款与利息,抵押违约逐渐攀升。原先意欲提振房市的杠杆化便如橡皮筋一样松开,对整个市场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

2003年,房地美卷入了价值50亿美元的会计丑闻,它被曝“粉饰”了其账簿,从而使之看上去状况更好。2004年,房利美也爆出类似的丑闻。2006年,房利美同意为其不当行为赔偿4亿美元(其中5000万美元给美国政府,其余3.5亿美元给被违约波及的股东)并试图更正其账簿。但调查人士认为,这些会计问题无法补救,因为约160亿美元的账款就那样凭空在账簿中消失了。

与此同时,在1%最低贷款利率的背景下,房市泡沫达到危险的程度之后,美联储不断推高利率以挤出泡沫中的水分。截至2006年,房市中的水分已被排去不少。不安的投资者希望知道,如果整合了抵押的房产抵押证券违约,这风险会摊到谁头上。正如一篇措辞严厉的博客中所言:

那我就直说吧……到底发生的是不是下面这种情况?

一开始,一位程序员花50万美元在巴拉德买了一幢房子。当地一家狡猾的不可靠的放贷机构,为其提供负摊还本金免偿抵押贷款的贷款形式。那个放贷人立刻将这笔贷款的债权卖给了某个中间人一段时间,中间人分掉他那一杯羹,然后在贷款沦为不良贷款之前卖给房利美/房地美。然后房利美/房地美将其整合成为房产抵押证券,售给养老金基金、外国银行等机构。

当那些债务最终不可避免地无法偿还之后会怎样?到时候谁拥有房产,谁又会遭殃?

弗里曼认为,最终遭殃的是房利美,因为它曾承诺在违约的情况下支付利息和本金。而一旦房利美无力支付,投资于房产抵押证券的养老金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便难逃厄运。而正是这些养老金基金管理着美国工人退休后赖以生活的资金的投资。一旦真的发生这种情况,舒适的退休生活便真的成为历史了。

如果没人有资格收回抵押品

2007年10月,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位地区法院法官又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判决,其判定德意志银行在为一组房屋抵押证券持有人受托所持的14项按揭抵押贷款中没有资格收回抵押品。柯里斯托弗·博伊科法官认为,在一项按揭中分出的证券并不等同于该证券。在一个典型的按揭池中,如果难以追踪谁拥有大部分的房产,证券化的按揭贷款便会变得十分复杂;并且,如果没有签署的票据或载明各方的转让文书,就没有人有资格收回抵押品,因而不存在真正的“证券”。这对于愁苦的房主是好消息,但对于房产抵押证券的持有人而言却是坏消息——当时未偿还的证券化抵押债务高达6.5万亿美元。如果众多违约的购房者均驳斥原告无权收回其房产,这6.5万亿美元便会受到牵连。对此,房产抵押证券的持有人也许会对设计这些误导性的金融工具的银行提起大型的集体诉讼。

发行评级为“三甲”级别的证券也许会受到不良次贷的影响这一事实,会让投资者慎于投资,让放贷者慎于放贷,而这其中包括了银行日常赖以平衡其账簿的货币市场资金。整个信贷市场处于失灵的风险边缘。

而货币市场的失灵也源于另一个更危险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