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征服世界的私有银行
5626600000005

第5章 幕布之后:美联储和联邦债务(2)

比尔·德尔克斯勒法官录下了法庭诉讼过程。他说自己当时的主要责任,是在剑拔弩张的法庭上维持秩序——律师们都闹着说要真的打上一架。起初,德尔克斯勒并不怎么相信被告的理论。令人惊讶的是,银行行长摩根先生到证人席上作证,承认银行常常“无中生有”地造出贷款。这是银行普遍的做法。

“对我来说,这听上去是欺诈。”首席法官马丁·马奥尼说道。其他陪审员也点头赞同。马奥尼法官在法庭备忘录中说:

原告承认与明尼阿波利斯的联邦储备银行一起……在自己的账簿上,用账面收入的形式创造了14000美元的资金及贷款。他们使用该对价支持1964年5月8日产生的票据和抵押。这笔资金及贷款此前并不存在。摩根先生承认,没有现行的联邦或州立法律给予他们这样行事的权利。必须要有合法的对价用于支持票据。

法庭驳回了银行取消抵押品赎回权的请求,被告可以继续保留自己的房子。这场官司给了戴利巨大的启示:如果银行业者在没有对价的情况下扩大贷款,金库里没有已被授权借出的货币来支撑贷款,宣称贷款无效的判决就能把世界权力的根基掀个底朝天。他在给一家当地报纸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该判决在法律上站得住脚,可被用来宣布美联储、国民银行以及州立银行手中所有以真实的私人财务为抵押的债券均无效。这就相当于把这个国家从所有私人、国家以及州政府“欠”银行系统的债务中解放了出来。每个美国人都有责任……仔细研究这项裁决……因为这个问题决定了他们是受奴役还是获得自由。

不用说,这项判决并没有改变通行的判例,因为它是由治安法院法官作出的裁决。这种法院系统一直是独立运作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开荒时代,其法院和法官的独立性都很高。马奥尼法官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远,可能揭了银行的老底,戴利案后还不到半年,他就在一场牵涉投毒的神秘事故中去世了。随后,因为超越了法院的司法权限,该判决被取消了,戴利则因为挑战联邦法案和联邦所得税系统的合宪性而被吊销了律师执照。

从那时起,很多被告试图用戴利的辩护逃债,基本都是徒劳无益的。一位法官私下里用《绿野仙踪》的暗喻说道:

如果我判你(还有其他所有人)合法,就会让整个系统垮掉……我不能让你走进银行柜台……我们不会走到那块幕布之后窥探。

银行业者“更神圣的法律”

在一个叫作“货币:它是什么,怎样运作”的爆料网站上,威廉姆·胡梅尔宣称今日的银行只掌握着总贷款市场的20%,其余的贷款掌握在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手里,如金融公司、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商等。这些金融机构通过低利率借入、高利率借出或者集资的方式提供贷款,循环运作业已存在的资金。换句话说,这些机构做着许多人认为银行在做的事情:低价借入,高价借出,获取“差价”作为利润。实际上,银行做的事情大不一样。胡梅尔解释说:

银行并不是普通的中间人。它们也与非银行机构一样借钱,不过它们并未借出到手的存款,而是将新存款记入借方账户,从而借出资金……其他存款人的户头完好无损,户头上的钱可以随到随取。这样一来,银行贷款反而增加了银行存款总量,增大了货币供应量。

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了,那就是靠戏法变出来的。埃尔金·格罗斯克洛斯口中银行业者们“更神圣的法律”,让他们变魔术般地从空帽子里抓出了钞票。

“不可能的合约”

除了对价和欺诈之外,法理上还有些地方能让部分准备金贷款站不住脚。这些合约在整体上不能被履行,所以至少从理论上来看,它们是可以被推翻的。银行创造了本金,但是并没有创造必需的利息,所以这种合约不能履行。债务人不得不拼命从其他地方挣钱偿还利息,但是永远都不会有足够的钱用于流通。这就像是一场大型抢座游戏,音乐声一停,肯定会有人没位置。史蒂芬·扎仑格在《失落的货币科学》里引用了一篇题为《高利贷法的重要性》论文,其作者是约翰·惠普尔。在论文中,惠普尔进行了计算:

假设有5便士……在公元元年以5%的复利借出,到今天(1850年)贷款总额的价值相当于32366648157个直径为8000英里的标准纯度金球,每个金球的体积都相当于地球。

320亿个地球大小的金球!这就是复利的本质——不仅仅以初始本金计算利息,之前偿付周期中积累的利息也要被纳入本金来收取利息。复利利息的指数曲线在头100年里几乎是平的,之后便以近乎垂直的走势增长。通常情况下,大多数贷款都在30年内偿清,这时的曲线还算平缓,所以不会出现如此极端的情况。然而,这个设想依然有用武之地:在一个由附息贷款“创造”货币的系统里,整体资金是短缺的,因此总会有人还不上债。

伯纳德·列塔尔曾参与设计了某单一货币体系(欧元),并撰写了许多关于货币改革的书籍。他是这样解释利息问题的:

一家银行借给你10万美元的抵押贷款时,只创造出了本金。这10万美元的本金被你用掉后,就在经济社会里参与流通。在接下来的20年里,银行要你偿还20万美元,但是它并没有另外创造出作为利息的10万美元来,而是把你抛进竞争激烈的世界和别人争抢,抢10万美元去还给它。

除了硬币之外,现在所有的货币都是从银行贷款里创造出来的,所以偿还旧债利息的唯一方法是再添新债,持续扩大货币供应量;如果不这样的话,有些借款人就无法履行还款的义务了。列塔尔总结道:

贪婪和竞争并不是由人的天性引起的……事实上,贪婪和对短缺的恐惧是我们使用的货币直接导致的。我们能种出更多的粮食,保证人人有饭吃;我们也有足够的工作,保证人人有事做。但是很明显,我们没有足够的钱来付工资,因为我国货币短缺。中央银行做的事其实就是在保证货币短缺。这样做的直接后果便是:我们不得不相互斗争,只为求得生存。

如果以年利率6%的复利计算,1美元贷款在40年内就会变成10美元。如果货币供应全部由黄金组成,银行把其中10%的黄金以年利率6%的复利(持续滚动计算本金和利息,增加贷款数额)借出,就能在40年里把所有的金子据为己有。这同时说明了,人人喊打的通货膨胀也是让这场戏演下去的必要条件。为了让工人继续为他们的工业帝国卖命工作,金融业者们必须造出足够的债务货币支付贷款利息,但是货币过多的话就会稀释他们兜里货币的价值,所以他们并不想创造太多货币。不过,在今天我们面对的这类“金融危机”中,中央银行可以而且确实用账面项目创造了大量货币,让其充斥市场。这种行为从2007年8月开始。当时,美联储在一天之内向市场“注入”了280亿美元资金解救身陷困境的银行和投资公司。这些钱从何而来?中央银行声称它有权给出这笔信贷预付金,这叫“贷方的最后手段”。这种预付金能延期偿还,或者彻底重订期限。稍后我们会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货币供应和联邦债务

为了让经济巨轮持续运转下去,不仅货币供应量要不断扩大,联邦债务规模也不得不持续扩大。1941年,在众议院货币与银行内务委员会面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委员马里那·艾克尔斯在听证会上揭示了之所以必须如此的原因。赖特·帕特曼问艾克尔斯美联储怎样得到购买政府债券的钱。

“我们创造了它。”艾克尔斯回答。

“凭什么创造出来的?”

“凭信用货币发行权。”

“这么说来,除了政府贷款,货币背后什么也没有?”

“这就是我们的货币系统,”艾克尔斯答道,“如果货币系统里没有债务,就不会有货币存在。”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联邦债务永远无法偿清,只能越滚越大。从200年前安德鲁·杰克逊总统执政以来,联邦债务就从未偿清过。相反,自从1961年以来,除五个财政年度(1969年、1998—2001年)以外,政府的支出都超出了预算,只好增发国债。1975年,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这样写道:

南北战争后的许多年间,联邦政府财政都有很多盈余。但它从来都不能还债,也不能赎回债券,因为那会让国民银行的钞票失去支撑。偿清债务会摧毁货币供应系统。

从南北战争时起,联邦债务就是美国货币供应的根基。当时,国民银行法授予私有银行发行纸币的权力,该纸币由从美国财政部购买的政府债券支持。(我们将在第9章探讨这种骗局的复杂细节。)2000年,克林顿总统宣布“史上最大的预算盈余”出现;世纪之交时,布什总统也预计2010年将有5600亿美元的预算盈余,这让当时的很多人都以为政府偿清了联邦债务。但这些都只是白日梦。不仅是因为5600亿美元的预算盈余根本没有实现(这只是以2001年预计盈余作为基础的10年期预测,根本没有实现过),还因为这个说法完全忽视了联邦债务的主要功能。消费者受到了欺骗,每个月都得支付信用卡最低还款利息,却还管自己的信用额度叫“手中的现钞”。与此相仿,政客说“预算平衡”的时候,也不过只计算了政府债务的利息而已。2000年,当克林顿总统宣称出现“史上最大的盈余”时,联邦债务高达5万亿美元;截至2005年10月,世上最大的盈余预期变成了史上最大的财政赤字,联邦债务激增到了8万亿美元,而同年的M3总量仅为9.7万亿美元。联邦债务差不多等于货币供应量,离开联邦债务就没有货币供应。商业贷款无法独自支撑货币供给,贷款一结清,债务就清零。为了保证系统的货币供给,有个大玩家敢于身负巨债,而且从不偿还。它就是联邦政府。

这就是联邦政府无法还债的一个原因。不过另一个原因更有说服力:债务的数额过于庞大。现在,我们来看看超过8万亿美元的债务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只要走上7万亿步,就能从地球走到4000亿公里以外的冥王星。假设政府每秒钟能还债100美元,还上1万亿美元就得用317年,而且这只算了本金。如果债务以每年1%的复利计算利息,就永远还不清了,因为债务增长速度超过了100美元/秒。如果要靠税收还清8万亿美元,就得向每户(假设家里有4个人)征收10万美元。大部分家庭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多钱。

20世纪80年代,决策者公开宣称:“赤字无关紧要。”政府能一直“赤字开支”,让债务涨去吧!今天的决策者依然赞同这套说辞。不过,实际情况是没人想要了结这笔债务,因为这债了结不得——只要货币还是建立在对私人银行的债务上,这账就结不了。只要政府还能“补上”利息,就不用偿还本金。可是利息数额也在暴涨。很快,纳税人就没法负担这笔钱了。政府还不上利息,就会出现债务违约,经济就会随之崩溃。

我们怎么跳进了巫婆的大锅?要怎样才能爬出来?美国早期殖民地乌托邦式的前景,来源于与今日大不相同的货币体系。要想弄清楚我们失去了什么,还有失去它们的原因,我们就还得踏上黄砖路,随它回到18世纪的美国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