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征服世界的私有银行
5626600000064

第64章 征服债务蜘蛛:新的银行体系(1)

狮子发现那只大蜘蛛时,它正在酣睡……蜘蛛的嘴巴巨大,长着一排一英寸长的利齿;但其头部和肥胖的身体之间的脖子却只有黄蜂的腰那么纤细。这让狮子意识到了攻击蜘蛛的最佳方法……狮子猛挥长着尖爪的脚掌,一下就把蜘蛛的头打了下来。

——《绿野仙踪》“狮子成为万兽之王”

重掌国家主权的新途径

“如果我终结了你的敌人,你会不会俯首称臣,拥我为林中之王?”狮子问道。

“我们非常乐意。”老虎回答道……

“好好照顾我的这些朋友们,”狮子说,“我马上去打败那个怪物。”

——《绿野仙踪》“狮子成为万兽之王”

威廉·詹宁斯·布莱恩,也就是《绿野仙踪》里的懦弱的狮子,通过挑战银行业垄断联盟掌管国家货币供给的权利而证明了自己的勇气。1896年,他发表的一次演说为自己赢得了民主党提名。布莱恩在演讲中说:

我们相信,铸造货币和发行货币都是政府的职能……那些对此表示反对的人士告诉我们,纸币发行是银行的职能,政府不应该插手银行界的业务。我赞成杰斐逊的观点……并像杰斐逊一样告诉他们,发行货币是政府的职能,银行不应该插手政府事宜……我们必须先将宪法中赋予政府发行货币的权力归位,所有其他必要的改革才会可行,并且……在那之前不会达成什么改革。

“宪法中的货币权力”即指发行货币的应该是人民而不是银行。从字面来看,宪法赋予国会的排他性权力只是“铸造”货币;但宪法是在18世纪拟定的,当时现在的众多货币形式尚未出现或尚未被认可。托马斯·杰斐逊表示,宪法应与时俱进地予以修订。宪法中“国会有权铸造货币”的条款,按现在的理解应该为:国会有权发行任何形式的国家货币社区货币提议方面的题外话:这不会阻止地方性的私有货币发行,因为它们并非国家层面的交换中介,而只是各方之间订立的非官方契约式约定。。

这意味着要么废除美联储,要么使其符合民众的预期,成为一个真正的联邦机构。如果美联储真的成为美国政府的一个机构,那么它发行的美元就可以直接归入国库,而不需要以债券和增加国家债务的方式换取。这部分货币涉及美国总货币供给的约3%,那么剩下的97%由私有银行发行的货币呢?国会有权发行任何形式的货币,是不是就意味着政府必须介入商业接待业务?

也许是,但是又何妨?正如布莱恩所说,依宪法规定,银行业应该由政府开展,至少涉及发行新货币的银行业务该由政府来接管。其他的借贷业务可以继续由私有银行以现在的方式处理。银行可以跟那些非银行借贷机构(包括融资企业、养老金基金、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和证券交易商)一样,开展那些不涉及印发新货币,只循环使用现有资金的业务。银行业务变得符合大多数民众的预期,即以低利率借入资金并以高利率将其贷出。

比起现在的货币体系,将货币发行权交还政府是更公平、也更符合宪法规定的做法;但这对银行利益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正是最近在英国审查该提议的官员所提出的问题……

英国货币改革提议的命运

英格兰银行在1946年被收归国有,但没有导致货币机制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政府继承了印发货币的职能,但是英国与美国一样,印发的纸币只占货币供给的很小一部分。银行家仍有权以贷款形式发行货币,因而货币供给权实际仍掌控在银行家之手。在《货币改革:使其实现》(2003年出版)一书中,詹姆斯·罗伯森指出:在英国的货币供给中,有高达97%的货币是由银行通过发放贷款构成的。其结果就是银行非常不公平地坐收渔利,操控利用了本该属于民众的资产。他提议改革该体系,从而使银行以贷款形式发行货币成为不合法行为。这就跟伪造钱币和纸币都是不合法的一样。只有中央银行可以发行新货币。商业银行必须借贷现有的资金并再次放贷,正如非银行金融机构现在的做法一样。在罗伯森提议建立的货币体系中,由中央银行新发行的货币,并不是直接流入商业银行,而是先交给政府,通过政府支出开始流通;而在流通过程中,这些资金最终会流入银行并作为贷款再次循环。

然而,政府官员在看到该提议时的反应是:银行在这个机制下会破产。剥夺银行在“信贷翻倍”的体系(英国版的部分准备金制)下放贷的权利将会增加借款成本,抬高支付服务的成本,迫使银行节约开支、关闭分支机构并裁员,而这将危及英国银行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危及整个英国经济。一位被称为“影子财政大臣”的官员警告说:“通过立法取缔现在的信贷翻倍体系会导致全球各大银行在伦敦的办事处纷纷搬离。这将使英国经济遭遇灾难。”

另一位财政部官员表示:“如果银行被迫通过竞标形式才能从放贷人处获得资金借给客户,那么银行扩充信贷的成本将大幅增加,这会对商业投资(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投资)产生不利影响。”该官员在2001年的一份信函中写道:

显然,这项提议会严重影响银行的利润。在其他形势均不变的情况下,银行将面临支付体系成本的增加,但不能凭借现有的账户存款发放利润丰厚的贷款。在此情况下,银行极有可能会通过搬离伦敦、规避该提议中拟议的运作方式来维持其高利润。

这便产生了矛盾。要知道,在伦敦,银行业是规模甚大的业务。如果银行蜂拥迁出,那么英国经济定会应声倒地。

100%储备对策

一个与罗伯森的提议异曲同工的方案,曾在20世纪40年代由杰里·沃尔希斯提交美国国会。该方案名为“100%储备对策”,最初是在1926年由牛津大学的弗雷德里克·索迪教授拟定,随后于1933年由芝加哥大学的亨利·赛蒙教授再次提出。该方案要求银行为其存款保留100%的储备,银行可以通过向美国财政部借贷新发行资金的形式来填补差额。

扎伦格在《失落的货币科学》中写道:“银行在部分准备金制下凭空创造出的信贷资金,可转化成美国政府的法定货币——真正的、有诚信的货币。”这项计划是精湛的,但跟罗伯森的提议一样,若施行此计划,银行将付出重大代价。该计划因沃尔希斯在一个由银行家资助的恶性竞争中输给了理查德·尼克松而终止。

20世纪60年代,罗伯特·弗里梅里在一系列文章中又提出了100%储备对策。根据其提议,银行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保证金与支票户头部以及储蓄与贷款部:

保证金部门仅仅充当货币仓库的角色。美元应以真实货币的形式按价储存在银行库存中。储贷部将出售期限不同的存款证存款证:银行的定期存款单,其中载明特定的到期日期(从3个月到5年不等)以及固定的利率,与债券基本相似。——从30天到20年不等,用以在相对应时间段内获得可安全借贷的资金。因此,以30天、1年或5年出售所得的资金可借贷对应的30天、1年及5年,时间不会被延长。银行因而可以随时具有完全的流动性,无须再惧怕流动性危机。

弗里梅里担心的流动性危机是由“借款时间短于贷款时间”而导致的。借入短期存款但将其作为长期贷款,这种行为通常会让银行陷入危险。因为存款人可能在贷款偿还日之前便取回资金,从而使银行缺少可借贷资金。2007年夏天就曾出现过这样的流动性危机。当时债务抵押债券(一种由收益所得资产支撑的证券形式)的持有人发现,本应为三甲级别的投资实际上涉及“有毒的”次级债务。债务抵押债券的价值跳水,导致银行和其他投资者不愿意或者根本不能再像从前一样放贷,其中包括向银行依赖其解决短期问题的货币市场基金放贷。

遭遇资金短缺,银行的另一个选择是求助于美联储,美联储可以以记账条目的形式放贷。我们曾提过2007年8月,美联储曾创下单日放贷380亿美元的纪录。(参见第2章。)这种“信贷”是凭空而降的资金,中央银行被认为有权成为该“借款人的救命稻草”。

弗里梅里的100%储备对策,可能会避免这种银行业危机及其高度通货膨胀的应对方案,因为该对策限制银行只能贷出其实际持有的资金。美国货币机构(扎伦格为日后货币改革成立的机构)起草了一份现代版的《美国货币法》,它通过对所有支票形式的银行账户要求100%的储备而达到这一目的。正如弗里梅里在提议中所指出的,这些账户不可作为贷款的基础,而只是“费用收取的仓库和转移服务”。联邦储备制度可以被纳入美国财政部,然后由这些整合在一起的政府机构共同发行新货币。新货币将通过政府提高全民福利的途径进入流通,被用于基础建设,包括教育、医疗、创造就业、重振地方性经济,以及为各个层面的政府融资。政府将监管市场,控制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银行的放贷方式将符合民众的看法——只是作为中介,接收存款保证金并将其贷出。

帕特里克·卡马克(著名纪录片《金钱主人》的联合作者)起草的《货币改革法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所有银行存款均有100%的储备,包括储蓄存款。我们曾说过大部分“储蓄存款”仍然是“交易户头”,其中的资金随时可提供给存款人。如果要为存款人作准备,则不可能“放贷”给其他人,否则就重复动用了该资金。

根据卡马克的提议,除非动用的是自己的资金,为存款人服务的银行不应该贷出资金。如果银行希望借用他人的资金放贷,则其需另立机构,该独立机构不能叫“银行”。银行只能借贷事先存在的资金;银行可以加入那些仅在有资金的情况下放贷的其他贷款机构的行列。“存款”不应被视为可用以放贷的“储备”,而应该仅为存款人之目的而保存。

100%储备的缺陷

要求银行有100%储备的最大的缺陷,是难以获得贷款,并且会威胁到银行的生存。

银行破产的问题可参考日本的实例。日本在1985年崛起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1988年,瑞士的国际清算银行根据《巴塞尔协议》,将银行资本的要求提高了2%,即从6%升至8%。这一温和的调整结果却毁了日本的金融系统,使其不得不国有化。

根据《美联储统计公报》,截至2007年4月,全美所有银行的“银行信贷贷款与租赁”总额为6万亿美元。鉴于银行现在是按最小储备(10%或更少)的要求运作的,如果要求银行对其所有现存债务均持有100%的储备,则可能需要借入6万亿美元中90%的资金。单是增加储备要求的传闻,就能让银行股一夜暴跌。

在2006年12月的一篇名为《100%储备对策》的评论文章中,威廉·汉默提出了一些有趣的事项和选择。他建议,与其让银行借款以满足增长的储备要求,不如让银行将现有的贷款出售给投资者,将其债务从账簿中剥离。这并不是什么新主意,实际上,银行早已经依照此法操作若干年了。2007年,在证券化热潮尚未消退之前,证券化的抵押债务(抵押细分成若干抵押支撑的证券)达6.5万亿美元,约为全部已发行抵押债务(约13万亿美元)的一半。证券化的债务,即银行将债务通过出售给投资者的方式从银行账户剥离,投资者在债务到期之前收取利息。实际上,银行只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撮合了拥有资金的投资者和需要融资的借款人。这就是“投资银行”的角色——促成交易、为需要资金的项目寻找投资人,也是“伊斯兰银行”式的银行中介充当的角色。银行构建利润共享的安排,投资人购买“股份”,而不是附息的“债券”。

证券化是规避储备与资本要求的可行方法之一,但投资者如今在购买证券化债务时颇为谨慎——他们也确实需要如此。他们无法知道自己买进的到底是什么,“有毒”贷款与优质贷款捆绑在一起会对所有贷款产生毒害。

100%储备or公有制银行

100%储备机制的另一个严重缺陷,是它会进一步影响放贷,特别是在信贷已经受到影响的时候。增加储备要求并要求银行在放出信贷之前有足够的资金储备,这会让借贷愈发困难。

相比100%储备,更让人满意的对策可能是建立公有银行的网络体系。它的运作更加透明化并为公众的利益服务。政府所有的银行实际上都可以以零储备的方式运作。我们已经意识到,现在支撑货币体系的仅仅是信贷——“美国的完全诚信与信任”。扩大美国的完全诚信与信任正是美国自己的事情,因而无须“储备”。

我们曾说过,银行贷出的根本不是存款人的资金。《现代货币体系》一书中指出,如果银行贷出的是存款人的资金,它将无法发行新货币。存款人的资金一直保存在那里,准备让存款人随时取回。银行并非借贷存款人的资金,而仅仅只是借贷它自己账簿上的“银行信贷”。换种方式来看,银行只是在将借款人自己保证会偿付的承诺“货币化”。公有制银行体系应该监管这一过程,充当公立法院的角色。银行应该以诚信度筛选借款人,担保交易并确保每个人都按规定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