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胜局
5680100000007

第7章 精细化管理,安全工作无小事(1)

安全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安全是一种责任,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之本,是企业的头等大事,是企业生存之本。

安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即由低级的需要开始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的需要。他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而安全需要排在人类生存本能之后,可见它的重要性。

社会发展是物质财富积累或经济增长的过程,而物质财富的积累是依靠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来完成的。安全生产是随着生产活动而产生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伴随着安全问题,要搞好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保证安全工作。

但就是有人在生产时不注意安全问题,违章作业。违章作业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十起事故,九起违章。但一些员工对此并不重视,尤其是工作时间长了,更不把危险当回事,把操作规程和要求抛在脑后,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结果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员工应该将“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时刻铭记在心,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要时时注意安全,处处预防事故。麻痹大意只会给人带来伤害,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工作中,我们都要提高警惕,不论是在操作的时候,还是想休息的时候,都要牢记安全第一。

安全是生产的护身符,只有安全,生产才事半功倍。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之本。企业的管理者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做工作,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每个员工更要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有关的操作规范,以控制重大危险源,治理事故隐患为主线,努力提高整体安全生产水平,这样企业才可以健康发展。

俗话说“平安是福”,幸福是建立在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础上的。面对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那触目惊心的惨状、刻骨铭心的伤痛,怎不叫人揪心?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就是给员工最大的福利。安全有了保障,生产得到发展,效益才能提高,企业就有经济能力来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员工的收入,使员工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家庭幸福才能得以维系。

管理者负有加强安全管理的责任,首先,管理者应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和抽查,整改和消除不安全因素,使员工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生产。其次,管理者对职工进行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和安全素质的培训教育,使员工懂得如何保护自身的安全。最后,管理者应该对员工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危险告知,并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确保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同时,管理者要加大对企业用工情况、员工作业环境状况的监督检查力度,责令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企业及时整改,并给予相应的处罚,让那些一味追求利润、不顾员工安全和健康的企业付出必要的代价。

同时,作为企业的员工,更要有安全意识和强烈的责任心。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员工培养自己的责任心是十分必要的,这是获取最大利益的有效手段。

安全就是责任

责任就是安全的保证,不要小瞧任何细微的疏忽,因为它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以生命作为代价。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在工作的每时每刻,安全隐患随时都像凶残的野兽张着血盆大口,盯着我们脆弱的肉体、麻痹的神经。只要一个不留神,它就会如下山猛虎一般扑面而来,给人们造成空前的伤害与损失。

在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局部”出了问题,都极可能带来空前的伤害与损失。安全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个上下关联、人人互保、环环相扣的链,是一张错综复杂、紧密相连的网。翻开历年的重大安全事故记录,会发现像公式一样的事故发生“标准”,即某人因为安全意识淡薄,严重违反操作规程;某某安全责任心不强,麻痹大意,习惯性违章;某某企业安全管理混乱,规章制度执行不严,岗位责任不明,尤其是现场安全监督检查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制止违章行为等。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安全责任意识的缺失。

责任心就是安全的最大屏障。如果每个安全责任人能够安不忘危,乐不忘忧,责任到位,严格按规章办事;检查到位,不漏过一个细节;措施到位,不漏过一个疑点,许许多多的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只有增强责任心,安全才有保障,生命才会焕发光彩。只有循规蹈矩、踏踏实实地做事,强化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生产的安全才不会受到威胁。

安全就是责任,责任来源于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安全生产绝不能存有任何侥幸心理,不能有丝毫松懈麻痹思想。安全意识的淡薄,安全技能的缺乏,对安全警告的不屑,对规程的违反操作,都是对生命的漠视。只有时时刻刻把安全放在心中,将安全责任落实到行动中,才是杜绝事故的根本途径。

作为一名员工和企业管理者,要对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生产安全负责。有这样一句话:对于世界,你只是一名普通工作者;对于家庭,你却是他们的全部。也许,你曾感受过母亲对儿子的那种牵挂;也许,你曾感受过妻子对丈夫的那种依恋;也许,你曾感受过孩子对父亲的那种期盼;也许,你曾感受过所有爱你的人对你的思念,而你的安全是家庭对你最大的牵挂。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大部分员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企业中进行生产活动,所以安全生产就是你对家庭、对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安全问题人人有责,应该时时受到关注。要将“安全”二字铭记心中,不打折扣地遵守操作规程,让人人都清楚地认识到违章就是伤害自己、伤害他人。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一次小小的不经意的违章,或许就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或损失,就会变成违法。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真正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就能做得更好,我们的企业就能长盛不衰,我们每个人就能在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中幸福生活。

一切事故皆可避免

“安全第一”最早是由美国人提出的,1906年,美国钢铁公司生产事故频发,濒临破产。公司董事长凯理在多方查找原因的过程中,对传统的生产经营方针“产量第一、质量第二、安全第三”产生质疑。经过全面计算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还有事故影响产品质量带来的损失,凯理得出了结论:是事故拖垮了企业。于是他力排众议,不顾股东的反对,把公司的生产经营方针改成了“安全第一、质量第二、产量第三”。凯理首先在下属单位伊利诺伊制钢厂做试点,本来打算是不惜投入抓安全的,不曾想事故少了后,质量提高了,产量上去了,成本反而下来了。于是他全面推广。“安全第一”立竿见影,收到奇效,企业由此走出了困境。

安全还能创效益,这对企业界就有了极强的冲击力。“安全第一”的管理思想诞生后,迅速得到全球企业界的认可。1912年,美国芝加哥创立了“全美安全协会”。1917年,英国成立了“安全第一协会”。1927年,日本以“安全第一”为主题开展了安全周活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都开始提倡“安全第一”。

人类要生存繁衍,社会要发展进步,安全是先决条件,没有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要明白“安全第一”的内涵,要明白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目标从理论上说永远是零,但不等于说零事故就是安全生产。安全的对立面不是事故,安全的对立面是风险;零事故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零风险才是我们的永远目标。因为零事故仅仅证明没发生事故,但并未证明消除了发生事故的风险。

有风险就有隐患,就有可能发生事故。安全管理的对象是风险,管理的结果要么是安全,要么是事故。所有的事故都是有原因的。事故是一系列事件发生的后果。这些事件是一系列的,一件接一件发生的,就是“一连串的事件”。

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这一系列和一连串事件中有一件不发生,事故就不会发生。要想打破连锁反应,就要从中间抽取任意一张骨牌,形成豁口,就能避免后面的骨牌倒下。制止一连串事件中的任何一个事件的发生,而不仅仅是最后一个导致事故的行为,就能截断“事故链”。

面对一个个事故,人们总是忍不住感叹,太多太多的“如果”,太多太多的“即使……如果……也不会发生……”这是每一个事故的共同特征。2008年4月28日4时48分,一场近十年来全国铁路行业罕见的列车相撞事故在瞬间发生,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伤,伤亡人数创下了中国铁路史之最。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副组长、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鸣起痛心地说:“这本是一起不应该发生的责任事故!”

事故不仅仅是可以预防的,而且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用杜邦公司的话说:从科学出发,一切事故均可避免。

杜邦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历史最悠久的企业,已经有了200多年的历史。杜邦首席执行官贺利得总结企业基业常青的核心原因,是永不动摇的4个承诺:安全,职业道德,环保与健康,对人的尊重。在企业界,提起“杜邦”,人们就会想到“安全”;各大公司制定安全技术标准时,杜邦是最好的参照物,甚至许多航空公司都在引进杜邦的管理系统。

杜邦公司最初是靠生产黑火药起家的。最初,它们也是时有事故频发,最惨的一次事故是在1818年,企业总共只有100多名员工,爆炸中就有40多人死伤,剩下的员工全部辞职。之所以没有倒闭,是因为那时正处于大规模建设中的美国需要大量高质量的黑火药,而杜邦公司的产品正好满足了这个要求。但从这些事故中,杜邦公司的管理者认识到安全检查的重要性,他们在重视产品质量的同时,开始注重员工的安全。

20世纪40年代,杜邦公司提出了“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理念,而提出这个理念的基础,就是这个公司从1912年开始的安全数据的统计工作。大量的统计数据,所有的事故分析,都支持了这个结论。因此,杜邦公司把所有的安全目标都定为零,包括零伤害、零职业病和零事故。他们有严密的安全原则和必胜的安全信念,尽力斩断“事故链”的每一个环节,达到工作时比在家里还要安全十倍的理想境界。所以,最近的几十年中,杜邦公司几乎所有的工厂实现了零伤害率。

杜邦公司的示范作用影响了世界上各个著名公司。他们不仅接受“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理念,而且在工作中努力实践。

有可能出错,就一定会出错

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1949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认为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不经意间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这句话迅速流传,并扩散到世界各地。在流传扩散的过程中,这句笑话逐渐失去它原有的局限性,演变成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一个最通行的形式是: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这就是世界有名的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指:凡有可能搞错的地方,一定会有人搞错,而且以最坏的方式发生在最不利的时机。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坏的开始,结果往往会更糟。通常的一个规律是: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墨菲定律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并非偶然。这正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类真正成为世界主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处处弥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人类取得了对自然、疾病以及其他限制的胜利,并将不断扩大优势;人类不但飞上了天空,而且开始飞向太空;人类有能力修筑巨型水坝、核电站和空间站;人类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世界的面貌……

这一切似乎昭示着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人们总能找到一种办法或模式战而胜之。正是这种盲目的乐观主义,使人类得意忘形。对于亘古长存的茫茫宇宙来说,人类的智慧只能是幼稚和肤浅的。世界无比庞大复杂,人类虽很聪明,并且正变得越来越聪明,但永远也不能完全了解世间的万事万物。人类还有个难以避免的弱点,就是容易犯错误,永远不犯错误的人是不存在的。

不能忽视概率小的危险,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麻痹大意必然会痛悔终生。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做任何一件工作都要精益求精,力求符合安全标准。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所以,我们在事前应该是尽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发生不幸或者损失,就笑着应对吧,关键在于总结所犯的错误,而不是企图掩盖它。

安全管理进入精细化时代

精细化安全生产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的,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企业每个环节的一种管理模式。精细化安全管理强调将管理工作做细、做精,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是企业超越竞争者、超越自我的需要,是企业追求卓越、实现完美的必然选择,也是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基业长青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管理理论。

精细化管理安全生产强调将管理工作做细、做精,“精细”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

精细化安全生产是在现有规范化的安全操作程序、环节、部位上的行为或状态等向更精准和细致方向的发展,精细后形成的标准或规定又成为更高层次的规范。精细化和规范化是相辅相成、互为基础、循环递进发展的。

精细化管理安全生产最早主要出现在大规模工业制造业,如汽车、家用电器等产业中,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其安全生产流程、管理流程。“零缺陷”、“准时化生产”、“零库存”等都已经成为精细化管理安全生产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