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最经典的管理智慧全集
5738200000040

第40章 管理者的自我修炼(2)

事实上,日本人并不满足于工作上必需的谈话,而是希望与意气相投的朋友畅谈整个人生。就是说同样的工作,日本人不是作为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作为代表喜悦、快乐的“活动”来看待,并且把它当做奉献一生也无怨无悔的“天职”。这正是日本能取得奇迹般发展的原动力。已故的经营大师山本七平先生说这是日本式经营的精髓,并用一生进行了研究。作为管理者,要时常找机会与下属聊聊,探讨一下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人这种内心的欲望、如何使无可替代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才是志识的表现。

当今那些理智的青年其实也和以前的人一样,苦苦思索着“何为人生”“何为生之目的”“为什么必须工作”等问题。他们也想和可信赖的人就这些问题坦诚地聊一聊。在这聊天交流的过程中,管理者能更清楚看到并向往自己的理想。

(3)学识

正确的见识,是以渊博的知识为源泉、为基础的。一个不学无术、孤陋寡闻的凡夫俗子是不能有所作为的。反过来,具有较强的见识能力,则看得准事业上、学术上的进取方向,善于选择各个领域里最理想的突破口,又能帮助人们以较少的精力和时间去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到达成功顶峰。可以这么说,学识,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学识是智力的基础,知识结构是具有不同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的人才的组合比例。

管理者所要求具备的学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技术知识,二是人事知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方面的知识,它们能够有助于管理者理解下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力量,实现组织目标。

当我们谈及一个管理者的见识能力的时候,主要应该从上面讲的三个方面,即胆识、志识和学识来评价。

提升自身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管理者开展工作的前提和条件。语言艺术的实质是语言智慧的传播和延伸。语言的基础在于智慧,更在于管理者才智的高低。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能将普通的语言化作精辟的语言。在管理中,更可以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要想锻炼好自己的口才,有很多种方法,但是在管理中,所谓的语言并非夸夸其谈,管理中的语言艺术自有其特点,因为在管理中,语言的表达是一种集政治性、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技巧。

(1)讲原则、讲实话

管理者讲话不能信口开河,要讲原则,讲实话,才能收到“言必信”的效果。谎话像雾,大话像雷,空话像云,唯有实话才像滴滴春雨。讲真理,说真话,道真情,不吹牛,不护短,才能取信于下属。这在管理者表扬下属的时候经常用到,首先,管理者不能对任何一个人都进行表扬,这即是原则。在表扬下属时,所用语言要真实,管理者表扬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掌握好表扬用语的分寸。不能任意夸大情节,评价失实,随意拔高。

(2)掌握分寸与度

列宁说,真理超过一步即为谬论。正确与错误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特别是管理者在讲话时,要处处体现出政策性和导向性。出言要慎重,力求准确,要有分寸,并量体裁衣,不可言过其实。

管理者在与员工沟通时要找到“接受的适度点”。任何说服,本质上都是要使对方放弃自己原来的观点和立场,作出某种程度上的退让和改变。因此,必须找到对方能够接受的适度点。如果找不到这个点,那很可能使自己的语言付之东流。周恩来同志在调停“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就对当事各方,作了深刻的分析,从而找到了各方都能接受的适度点:放蒋抗日。在这个基础上,说服工作才能奏效,从而成功地解决了“西安事变”的调停难题。

(3)掌握激励内涵与节奏

管理中的激励包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方面,而语言激励是精神激励的重要内容。哲理深刻、语言生动、节奏和谐自会使人有精神振奋之感。在激励时,要使声调抑扬顿挫,切忌呆板,要高低起伏,声情并茂,这才能使听者有心,而说者有“利”。

(4)掌握“避重就轻”的艺术

所谓“避重就轻”是指对非原则性问题不必纠缠,完全可以避开,另外对当时难以解开的问题死结也可以“放弃”,不必正面强攻,可以避重就轻,再迂回而来,一举“歼灭”。掌握好这项语言艺术,在说服时是很有效果的。

(5)语言要有时代感

当今时代需要当今时代的理念,具有时代感的管理者才是一个走在前列的优秀管理者。强时代感的人就必须要有时代感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生活实践的产物,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时代特点。“下乡”“下海”“下岗”这三个词,就反映出社会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所出现的三种不同现象。身为管理者在语言交往中,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讲话时观点要鲜明,用词要体现时代的精神风格。

总之,在信息时代,语言传播是最直接、最准确、最迅捷、最有效的传播方法之一。无论是当面传播还是电话传播,语言都快速敏捷。人们用语言一传十、十传百,能迅速传到每个角落,发挥信息快速传播的作用。管理者之所以有高见和远见,能站得高,看得远,有先见之明,就是由于在信息的收集和传播上占有优势。

一句精辟的话,一段形象的广告词,一场激动的演讲,都会在人们的心里产生震动,激发人们的动机,改变人们的行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快一步海阔天空,慢一步时不再来”正激励全国人民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的步伐,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在全世界立起一枝独秀。同时,语言也是管理者形象的窗口,“开口看素质”,管理者的语言水平是素质能力的综合体现,是给员工留下第一印象的直接感受。所以,语言水平一定要锻炼,才能使领导力增加。

管理者应树立品牌意识

在现代经济中,品牌是一种战略性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对任何企业来说,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强势品牌,已成为保持战略领先性的关键。正如美国著名品牌专家拉里·赖特描述的那样:“未来是品牌的战争——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商界和投资者都必须认识到,只有品牌才是公司最珍贵的资产……”“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得多,而唯一拥有市场的途径是拥有具备市场优势的品牌……现在创立或保持品牌的工作,比任何时候都重要而又艰难。”品牌的战略性召唤企业的品牌意识。那么什么是企业品牌意识呢?

所谓品牌意识就是指一个企业对品牌和品牌建设的基本理念,它是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观、品牌资源观、品牌权益观、品牌竞争观、品牌发展观、品牌战略观和品牌建设观的综合反映。林思·阿普认为,当一个企业非常清楚地知道“它的企业、它的产品和所提供的服务在市场上、在消费者中间的影响力,以及这种影响力所造成的认知度、忠诚度和联想度,并能够采取适当的战略将品牌融入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生活过程”时,它也就在一定意义上培育了自己的品牌意识。品牌意识为企业制定品牌战略、铸就强势品牌提供了坚实的理性基础,成为现代竞争经济中引领企业制胜的战略性意识。

品牌意识主要由定位意识、宣传意识、保护意识、文化意识、国际化意识五部分组成。

(1)品牌定位意识

品牌定位就是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置于消费者之中,对其特性、品质和声誉等给予明确界定,通过精心设计的策划和营销,使其形成确切的市场位势。品牌定位是“企业营销因素组合的战略起源”,“企业品牌特征的罗盘”是企业思想、理念、文化、价值观和商誉的真正表达,是企业优势和实力的综合输出。成功的定位能够使企业建立品牌声誉,培育品牌竞争力,赢得品牌顾客资产。品牌定位又是企业策划“品牌上市”的综合经济系统工程,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工作,贯穿于建立品牌特性的每一个环节中,依赖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例如品牌特征、品牌个性、品牌环境、品牌策略等。企业所建树的品牌意识和定位原则对于成功定位具有直接意义。凯温·克兰西和罗伯特·舒尔曼在《品牌的营销秘密》中分析,三种原因会导致错误品牌定位的发生:第一,企业自始就未能形成清晰明确的定位策略;第二,企业未能清楚地将定位思想和定位原则传达给市场;第三,企业未能建立足够的营销资源支持并保证定位的努力。他们认为,第一和第二种原因的根源在于企业未能培育明确清晰的品牌意识。

中国有些企业开始品牌定位的时候,往往没有进行系统的考虑。如现在一提“活力28”,大家都可以接上“沙市日化”,随着企业的发展,要生产饮料,但沿用“活力28”这个已经有名气的商标就有麻烦,因为叫“活力28”的饮料容易给人一种洗衣粉的感觉,会影响产品销路,而另起炉灶搞新品牌又要花很大的代价。又如唐山豪门集团公司,它一开始就通过“豪门”啤酒把“豪门”这个牌子打响,它经营的其他饮料再利用这牌子,自然也是名牌了。可以看出,设计“豪门”这个品牌时,企业就考虑到了它要适应更广阔的范围,将来要起到总品牌的作用。

(2)品牌宣传意识

品牌要通过社会传播媒介的推荐、介绍,才能使消费者了解、认识、接受,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著名品牌。作为全国最大的制鞋集团,“双星”之所以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独树一帜,成功的奥秘很多,但关键是注意形象宣传。“双星”制定了长期的广告宣传战略,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相当一部分投入广告宣传,使产品做到“报纸有字、电台有声、电视有影”,且长年不断。除了在有权威性的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及其他大报频繁地进行广告宣传外,还加上路牌、招贴画、广告列车等形式,使消费者感到“双星”无处不在。“双星”还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鞋文化表演队,在国内各大城市巡回表演,引起轰动,并且在德国杜塞尔罗夫国际鞋业博览会上一举获得成功,使双星成为博览会上最耀眼的明星。

(3)品牌的自我保护意识

品牌是企业的一项知识产权,为企业专用。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品牌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企业形象和声誉的象征。所以,在争创品牌的同时,也要树立起对品牌的保护意识。保护驰名品牌,首先必须保护好产品的商标,也就是要注意商标注册。有了好的产品、好的名称和被消费者认可的商标,如果没有注册,既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也不能长久地占领市场,还可能给企业带来无穷后患。

(4)品牌的传统文化意识

创名牌首先要考虑一个好的品牌形象。这种好的品牌形象可以由传统文化表现出来,因为每个民族都有其深厚而良好的文化传统。传统文化对本国消费者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能从内心深处唤起他们对这一品牌的认同和好感,从而培养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例如,在中国的服装市场上,“红豆”这一品牌无疑已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红豆”品牌的成功,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起了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在创立品牌时,必须要重视品牌的传统文化意识。

(5)品牌的国际化意识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市场经济逐渐走向成熟,对外贸易飞速发展,2005年贸易额已升至世界第3位,但出口商品在国际上的注册商标总共累计也只有224万件左右,虽然总量不少,但与贸易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企业界对品牌的国际化认识不足。2003年“万宝路”的品牌价值221、8亿美元,而中国“红塔山”的品牌价值仅60亿美元左右,两者相对比,国人不得不正视中国品牌与世界品牌的差距。用“三少三多”基本可以概括中国出口商品品牌的现状,即出口商品商标少,有名气的品牌少,称得上名牌的出口商品更少;对外经贸企业中无品牌企业多,出口业务中使用外商名牌多,三资企业产品使用外方品牌多。这“三少三多”反映出了中国对外经贸企业品牌国际化意识的薄弱。

品牌作为商品或企业的标记,是企业信誉、产品质量、企业形象等各方面素质的集中表现,是企业经营实力以及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管理者增强企业忧患意识

在团队中,迫在眉睫的危机或亲身体验的问题才容易引起团队成员的注意力。因此,团队领导者需要培养成员对团队内外环境变化的敏感度,能预先观察到危机的信息,并将危机信息传达给团队的成员,建立团队的共识,激活团队变革动力以应对环境的变化。有人说要叫大象跳舞,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一把火;同样的道理,要让团队保持变革的活力与动力,点燃危机意识之火是必要的手段。波音公司在新员工入职教育的时候,播放波音公司倒闭的假想新闻。其目的是唤醒员工的危机意识。

20世纪90年代初,波音公司产量大幅下降,为走出经营低谷,波音公司决定“以毒攻毒”,危机面前,自曝惨状,以刺激员工,获取员工支持,达到复兴的目的。

为此,波音公司自己摄制了一部虚拟的电视新闻片:在一个天色灰暗的日子,众多的工人们垂头丧气地拖着沉重的脚步,鱼贯而出,离开了工作多年的飞机制造厂。厂房上面挂着一块“厂房出售”的牌子。扩音器传来:“今天是波音时代的终结,波音飞机公司关闭了最后一个车间……”

画面反复播放。这则企业倒闭的电视新闻使员工们强烈地意识到市场竞争残酷无情,市场经济的大潮随时都会吞噬掉企业,只有不断进取、创新、拼搏,企业才能在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虚幻的模拟倒闭就会成为企业无法避免的事实。这是波音飞机公司总部在告诫雇员们:如果本公司不进行彻底的变革,末日就是如此。正如波音飞机公司的新总裁菲利普·康迪特所说:“我们的根本目的是要确保10年后还能在电话簿上查到本公司。”

真可谓“假做真时真亦假,真做假时假亦真”。这一计谋实施后,波音公司很快就从“改革中尝到了甜头”。员工们由于充满危机感而努力工作,节约公司每一分钱,充分利用每一分钟,从而使波音公司的飞机制造变得迅速而有效益。仅此一项,1992年波音公司就削减库存费用达1亿美元,经营成本也降低了20%—30%。

波音公司推行这个策略,使人人都有真正的危机感,真切感到“末日即将来临”,警钟长鸣,以此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和不懈奋斗的精神,促进企业更上一层楼。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说过一句话:“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这是比尔·盖茨紧迫的危机感。比尔·盖茨常用这句话来告诫他的员工,要居安思危,警觉到明天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面对激烈的竞争,面对残酷的淘汰机制,任何一位团队管理者和员工都应该有危机感,有忧患意识,并且时时提醒团队员工,企业可能会倒闭,他们可能会失去工作。这样可以激励他们尽其所能,不至于怠慢企业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