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温州人做的和你不一样
6014200000016

第16章 出生入死——温州人的胆商和你不一样(3)

郑荣德的成功之道,就在于先行一步,敢为天下先。郑荣德说:“如果留在这个岛上的话,就只能像父亲一样,一辈子当渔民。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我要走出去。”

年仅17岁的郑荣德因家境困难,中学一毕业就辍学了。为了给家里挣一点工分,他参加了公社的集体劳动:养海带。但不甘命运摆布的他,总是渴望外面的世界。终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下决心离开这个封闭的小岛,到外面一闯天下。

此前,郑荣德连温州也没去过。有一天,他的一个中学同学去上海游玩,回来之后跟他描述了上海滩是怎么样一个繁华的世界,他才知道外面还有一个和海岛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1978年9月,18岁的郑荣德头一次走出海岛,怀揣300块钱的他来到了柳市。柳市在温州以生产小型电器闻名,是些家庭作坊出产的产品。在这里,郑荣德买了150张产品照片和一本价格表,开始了他的推销之路。

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他一路走到金华,在火车站随意买了一张去湖南郴州的票,第二天清晨4点,郑荣德就来到了陌生的郴州。他顺着一张当地地图摸到一家运输公司的修理厂,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径直找到了厂里的电工班,一个姓唐的电工从郑荣德的产品目录中挑选了几十种电器,郑荣德跟他签订了自己平生第一份合同,那最初的300块钱为他赚得了1000多块的第一桶金。这对于初出茅庐的人,也算是比较成功的。

在湖南等地辛苦经营了3年之后,郑荣德成了当年少有的万元户。但他并不安于现状,1982年,他作出了人生当中里程碑式的决定:到大上海去推销温州电器!

上海国营厂生产的电器在全国一直很有口碑,而温州的产品应该说从技术力量、品牌的声誉度是没有办法跟上海相比的。郑荣德深知上海是石头,他是鸡蛋,虽然明知会碰得粉身碎骨,但他还是下决心去碰一碰。

郑荣德闯上海,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他和同学在南汇合开了一间小型电器配件厂,同学管生产,他搞推销。1984年,他开始打入城市,以月租6000元在江西中路314号上海达讯电信商店租下了一只1.2米长的柜台,凭借“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对电器行业敏锐的市场判断,1986年,在别人还在租柜经营时,永远领先一步的他已经开始生产属于自己的产品了。经过10年的市场历练,到1997年,第一家外省市投资的集团公司——华东电器集团终于落户上海。几年下来,华东电器集团已成长为全国赫赫有名的电器公司。

我们知道,大凡做生意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世间不存在绝对没有风险的商业机会。没有风险的商业机会,往往也没有多大的利润空间。经营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冒险与收获是结伴而行的。要想有丰硕成果,就得敢于冒险;不冒险就等于放弃获得丰硕成果的良机。

在中国人群体中,有一个特殊的集体,那就是温州人,他们无疑是最荣耀的一族。温州人的成功在于他们能抓住机遇并果断出击。有的人在创业时候,想得最多的是“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因而裹足不前,到最后不了了之。他们怎么就不想一想;为什么不看见一万之中的“九千九百九十九”,而只看着那“一”呢?

温州人敢于冒险,不仅表现在关键时刻孤注一掷,还表现在只要能赚钱,什么地方都敢去,无论是战事正酣的伊拉克,还是内乱不断的阿富汗。

金向东与方圣平,在巴基斯坦经商已有几年。在阿富汗战火稍停之时,两人就从伊斯兰堡前往阿富汗,想在那里寻找商机。当时,阿富汗很混乱,经常有人趁乱打劫。金向东与方圣平通过关系,以每天每人相当于150元人民币的报酬,聘请了4个荷枪实弹的巴基斯坦民兵,一路护送。到达喀布尔后,塔利班的商业部、水电部等6个部的部长,先后与金向东、方圣平商谈生意。在数次接触中,他们看到这6个部的办公室使用的还是最老式的摇把电话。几个部长明确表示,非常需要他们提供的乐清低压电器,只是经济拮据没有外汇支付,希望通过以货易货的方式与他们做生意。听了他俩的报价后,部长们连连称赞中国的低压电器价格便宜,当场提出的订货单价值数百万美元。不过,在阿富汗赚钱并不一帆风顺。一次,金向东、方圣平因对准路人拍照而被塔利班士兵当场抓了起来,还扬言要严办他俩。按照塔利班的规定,在阿富汗对人拍照是不允许的。好在塔利班的水电部长闻讯后出面说明,三四个小时后他俩这才顺利获释,虽是虚惊一场,但足够让人胆战心惊的了。

温州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明白,过河的卒子永远没有退路,只有一往无前地冲杀才能赢得胜利;另外,因为他们也比别人更加明白: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

6敢拼敢闯的冒险做派

所谓风险,就是由于形势不明朗,造成失败的一种概率。如果成败都清清楚楚地摆在你面前,你只要选择其一,那就不是风险。当前面道路一片漆黑,你走过去,可能会掉进深渊里,但也可能踏上一条黄金大道,这就是风险。所谓成熟的时机,就是为完成一件事情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是成功地完成这一件事的充分必要时机已经具备状态;不成熟的时机,是为完成一件事情的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或三者缺二,或三者皆不具备,也就是成功地完成这一事情的充分必要时机尚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状态。做生意时如果时机成熟,那不只是一个人两个人能看到的,而是许多人都能看到的,大家一拥而上,就会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喜欢冒险的温州人,总是善于抓住不成熟的时机。在机会不成熟的时候,温州人会先行一步,赢得主动,占据有利位置。只要时机成熟,就会先发制人,赢得全局。

王荣森,本名王月香,一个普普通通、貌不惊人的温州商人,竟跑到延安承包了30口油井,投资3600万在黄土高坡搞石油!过去,她在温州做皮鞋生意,生意稍大,便与丈夫老蔡一道,到西安搞服装批发。一天,在回家途中的她,掏钱帮助陕西地质学院一位丢钱包的老师,老师无以回报,向她透露一个信息:陕北含有丰富的地下石油,政府鼓励到那里投资,谁要抢先一步,谁就能赚上一笔。听了这番话,她动了心,和丈夫约上这位老师,租一辆轿车直奔延安。一打听,政府确实鼓励外来资金到那里投资开采石油。不过,人家的意思是,这里确有石油储量,但谁也不敢打包票就一定能打出石油。另外,到底哪里有油,在哪里开采石油,这是承包者自己的事。打一口井,大概要100多万元。还有,资金要自筹,风险得自担。

干不干?当然干!不但干,而且要干就大干!王荣森与丈夫合计合计,牙一咬,掏出多年辛苦攒下的250万元,又回老家动员亲朋好友集资入股230万元,总计480万元全搭进去,在延安包下了三口勘探井!隆隆隆隆,三口井同时开钻,现场震得王荣森夫妇浑身热血滚滚。他们吃在工地住在工地,同钻井工人打成一片。满身泥,满身水,谁也分不清他们是老板还是工人。

1997年5月12日,一个铭刻在王荣森心里永远抹不掉的日子。这天中午,正在工地打井的丈夫因疲劳中暑被送进医院,急救几个小时后,竟再也没有睁开眼!痛不欲生的王荣森,赶到医院没能同丈夫说上最后一句话,她哭得死去活来,连人也变了形。过后,她把王月香的本名改成了王荣森,告别了女人味的名字连同女人的无助与懦弱,把自己的命运与三口油井紧紧拴在一起!她已别无选择,也不打算作别的选择。

整整一年过去了!再过几天,就是她苦苦等待出油的日子。正往下开钻,意外发生了!井下600多米深的钢管被井壁死死卡住,任凭起重机怎么加油也拉不起来!现场的技术人员分析,这是钢管上的锚被卡住了,弄不好,整口油井就会报废!咋办咋办?王荣森急得脸都白了,她嘴里喃喃念叨,这可是100多万元的投资,可是乡亲们一分一分凑起来的血汗钱哪!这位从不服软的女人急得没了主意,只差跪在地上了!在旁人提醒下,她赶快一路小跑回住地打电话,20分钟连打十几个电话向认识的专家咨询。经过专家们的会诊,调来几只千斤顶一起发力,直到下午4点,终于拉出卡住的锚!王荣森浑身一软,几乎瘫在地上。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她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油总算打出来了。而且是三口勘探井都出了油。成功后的王荣森并未歇息,她又筹资3600万元,继续在黄土高坡开发30口油井!在王荣森身上,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温州人这种非凡的冒险精神。

在“敢为天下先”的温州商人眼里,东北平原广袤土地正是他们创业和演绎传奇的大舞台,活跃在各个领域的温州人刮起了一阵阵“温州旋风”。只要值得,不惜血本也要冒险,是温州人做生意的一大特色。林法亮便是这样的一位温州人。

林法亮家中有9个兄弟姐妹,小时候家境贫寒,这让他比一般孩子更早懂事,也更能吃苦。1976年,年仅15岁的林法亮,开始在原瑞安马屿供销社上班,因工作努力,业绩突出,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然而,时间一长,他觉得这份工作跟自己的理想相距甚远。1984年,林法亮作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提出停薪留职。在这之后,林法亮做过小贩、摆过地摊,后来到广州、山东销售小商品。也许,温州人天生具备下海经商的潜质,在下海一年的时间里,林法亮赚了两万元,这也是他第一次拥有这么多的钱。他用赚来的钱在老家盖了一幢楼,安顿好家人后,又只身赴哈尔滨开始了“闯关东”的创业经历。

来到哈尔滨后,林法亮注意到了这里与南方的商品差价,于是就从温州进货到哈尔滨销售。“刚来的时候,那真是艰难啊!一个烧饼、一杯白开水就是一顿饭。”回忆过去的辛酸,林法亮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在哈尔滨掘得第一桶金后,林法亮开始做起自己的“大生意”来。1992年,他与别人合作,在黑龙江与俄罗斯交界投资房地产,结果赔了200多万元。说起这段曲折的经历,他倒显得非常坦然,“人必须朝前看,任何投资行为既有商机,更有风险。”重新过上穷日子后,林法亮静下心来精心经营他的眼镜业。1996年,他的东方眼镜公司被评为黑龙江省质量信得过单位、省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等荣誉称号。去年,他又与当地眼科医院合作,验光配镜。下一步,他还计划收购当地一家很有规模的眼科医院。

时代的进步,使温州人的这种风险做派越发光辉夺目。每一次投资,就是一次风险与机会的抉择;要投资就要冒风险,而不冒风险就难以抓住机会。温州人胆量超群,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温州人敢于冒险,敢作敢为,是强者的重要性格特征,也是生意人必备的性格特征。

7胆大包天,胃口惊人

温州人在经商时有着敢为天下先、敢做第一人、敢闯全天下的勇气。温州人无所不惧,敢闯天下的勇气和精神,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全世界都是颇负盛名的。温州人在国内外商场上表现出的敢闯敢拼的精神,其实也是温州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当代商场中大批温州人闯荡江湖的成功范例就是明证。

在国内商界,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经济学家们和各地商人所津津乐道、惊叹不已。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温州人一不靠政府,二不求邻省邻市,不为当时的经营体制所限制,民间筹资建立起了温州机场,这在当时国内民航业方面无疑是开创了一个先例,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令人惊叹。因而温州机场可以说是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一个典型体现。温州机场是温州人冒险的一个注脚,它的诞生是一个可以留传后世的传奇故事。

王均瑶最初的身份是一个普通的温州推销员。他跑推销,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尤以湖南、湖北、江西为主。但是在这个温州年轻人的骨子里有一股强烈的成功欲望,使得他相信自己早晚能够出人头地,所以他并不甘心做一辈子推销员。终于,机会来了。

1990年,温州机场建成,虽然有些简陋,却顿时成为全国最为繁忙的机场之一。1991年春节将至,在湖南跑推销的王均瑶很是希望乘飞机回温州,可长沙并没有直飞温州的班机。火车票极为紧张,往往通过特殊的渠道流走了。手里有钱,王均瑶想买高价票,也做不到。在四处托人找关系过程中,王均瑶知道有一批熟人都没有买到火车票。他们几个人聚在一起商量办法。没有火车只好乘汽车,因为他们人多,有人提议包车回家。包车并不是新鲜事,那些在杭州、宁波等地做生意的温州人早几年回家便采取包车了。王均瑶他们在湖南等地跑生意,路程较远,包车并不那么经济。

这一年实在买不到车票,又想到包车。虽然价格比平常贵了两倍,但仔细算一算,包车也还是相对经济。从长沙到温州距离1200公里,大部分是山路,当年路况不是太好,需要行驶几十小时,颠簸加熬夜,十分辛苦。王均瑶当时发了一句牢骚,说:“汽车太慢了,太辛苦了。”一位温州老乡开玩笑地说:“飞机快,明年你包飞机回来吧。”

这不过一句玩笑话,王均瑶心中却猛然一动,既然汽车能包,飞机为什么不能包?在他的印象中,只要有钱,什么都能包。他的脑子开始高速运转,琢磨起了这个包机的事儿。如今包机是个热门词,每天春节台海两岸包机都要热上一阵子,可很少有人知道,包机概念最初是从这辆奔驰于长沙和温州之间山岭上的长途汽车上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