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温州人做的和你不一样
6014200000023

第23章 资本战争——温州人的融资渠道和你不一样(1)

1第一家私人钱庄的风波

在中国,温州是一个出故事的地方,那里有着众多的富豪,那里有着惊人的财富。可以说,温州在打造出一个个惊天动地的财富故事之时,也在咄咄直逼中国的官方融资方式。很多温州人之所以能够白手起家,也是得益于这种独特的融资渠道。

其实,温州人在融资渠道的探索精神,在很早就已显示出来。如果说起温州金融改革的先驱,我们不能不说开办中国第一家私人钱庄的方培林。

方培林原本在苍南一家国营医院收发室当工人,当他看到媒体上关于金融改革的报道时,他大受启发,决定创办钱庄。经过市场调查,他确信办钱庄能弥补信用社的不足之处。1984年9月29日,他挂出了“方兴钱庄”的招牌。这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家由私人挂牌营业的金融机构。

方培林创办私人钱庄还有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原因。那时方培林所在的地方已成为温州著名的小商品批发基地之一,那里的副食品、烟酒、针织品批发覆盖了温州市区、瑞安、平阳、闽北等广大地区。小商品批发业兴起产生的巨大资金需求,使得民间借贷在这个商业重镇变得异常活跃。在温州当地民间借贷自古以来就大量存在,生活于这样的环境之中,不安于当个小医院收发员的方培林自然就动起了办钱庄的心思。

钱庄开张后,方培林就贴出了一张比银行更为优惠的存款贷款广告:长期存款:月息1.2%,3个月以上结算。临时存款:月息1%,随时存取。贷出款项:月息2%,酌情而定。当时银行、信用社的月息是:活期存款0.24%,5年长期存款为0.78%,贷款利率为1.5%。而民间高利贷高达3%~5%。方兴钱庄的活期存款月息1%,3个月以上为1.2%,贷款利率为2%。这“中间利率”对商人和投资者极具诱惑力。

方培林为了使钱庄有更加长远的发展,他还在经营管理中采取了当时十分罕见的“董事会制”。钱庄采取投股集资,每股金额1000元,个人入股不限,总股为100股,计10万元。由股东选出董事会和董事长,由董事长委任经理主持日常工作。年终结算,由董事会研究做出合理分红。他还采取财产法人承保制,凡将现金存人钱庄,借贷双方都要有法人资格,严格借贷手续,到期不能偿还者,按政府有关条例处理。

虽然,经过了这一系列的改革,而且钱庄的存在的确是给温州的商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弥补银行的运营体制上各种严格的制约,但是私人钱庄的存在却违背了国家金融管理的有关条例。因此,在开业的第二天,市农业银行就上门抗议,于是,方培林不得不摘牌,新中国的第一家私人钱庄被迫转入地下。尽管转入了地下,可是方兴钱庄还是顽强地生存了将近5年之久。

当地农行之所以找方培林的麻烦,是由于他的私人钱庄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银行,使得银行如坐针毡。方兴钱庄的运作效率比银行的效率要高得多。例如,银行、信用社的服务时间是法定的8个小时工作制,而方培林的钱庄是24小时的服务,随时可办贷存款业务。

令人庆幸的是,私人钱庄的运营得到当地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对此,方培林回忆说:“现在想起来这些领导真了不起!在国家政治形势十分复杂、温州姓资姓社争论不休的情况下,这是要担很大政治风险的。”

其实,金融系统对于方兴钱庄一直很关注,考虑到方兴钱庄在当地的影响,如予以强制手段取缔,肯定会造成客户的损失而产生社会的混乱。但是,人民银行自身实行改革,特许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也实行利率浮动,改变了以往的服务方式,为此,钱库镇成为人民银行总行批准的在全国率先进行利率改革的试点地区,红火一时的方兴钱庄就是在这种竞争环境中于1989年被迫关门了。有人以为,从此之后方培林可能就“老实”了。的确,1991年之后,方培林举家迁往温州市区,从此不再抛头露面。但是一直对金融有着浓厚兴趣的方培林,一方面加紧学习金融知识,一方面密切关注着金融界的变化。

从1995年国家出台了新的《担保法》之后,方培林又开始蠢蠢欲动,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他终于在2000年重出江湖,他又在温州创办了第一家担保公司,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对于方培林新推出的“房地产抵押履约担保”和“存单质押履约担保”业务,温州市银监部门有些顾虑。为此,在2006年1月9日,一份温州市银监分局的《特急:第三次转发银监局监管调查的通知》在温州市商业银行内部转发。但是,金融界的有关人士对此很是欣赏,认为这种做法将闲置的不动产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促进社会资金的活跃。对银行而言,由于有房地产抵押和存单质押,所有的过程都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风险都是被覆盖的;对存单持有人而言,他为借款人质押,有一定的付出,因此他也获得一定的回报。对于担保公司而言,牵线搭桥,并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因此也获得了佣金。这是一举三得的好事,是金融业的一个创新之举。

令人惊讶的是,十几年之后,敢于在金融界吃第一只螃蟹的仍然是当年那个胆大惊人的方培林。这让世人又一次见识了温州人惊人的能量!

2温州民间的融资渠道

民间资本是温州社会资本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的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都主要依靠民间资本。

资本对于商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本钱,向银行贷款是许多下海经商的人筹措资本的有效方式。而温州人做生意很少从银行贷款,他们有自己的融资渠道。当温州人没有办法从银行里贷款时,他们的融资方式既古老又实用,这便是流传千年的“民间集会”。如果你急需一笔钱,用来进货或开办一家商店,你就可通过友人、亲戚、朋友、同乡来“集会”。这实际上相当于一种特殊储蓄方式。你充当“会主”,出面邀会,讲明你用钱的理由。假若你需用10万元,而邀到了20个“会员”。那么第一个月20个会员每人出5000元,凑够10万元给你,拿去使用。其后拈阄决定其余20个会员谁先谁后取得“会金”,由你每月去收齐,再返给获会金的人,以此类推。这种邀会取得资金的方式称“干会”,没有利息,完全是一种互助方式。

在温州民间,还有一种叫“活会”,形式上与“干会”相似,“活会”只是偿还方式不同。活会是从建会那天开始的第三个月,确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比如每月的几号下午几点钟,入会的朋友集中到会主家里,以招标的方式确定当月谁拿回入会款和有关利息。一般来说,最高标底是600元,如果你出标100元,恰巧这是最高的出标数,那么你就中标,其他会员当月都要再拿出500元,交给会主,会主把所有会员交来的钱收拢来,再加上你入会的那份钱,一起归还给你。而你从下个月开始,每月得拿出600元,直到所有的会员都拿回自己的钱和利息为止。以此类推。

“活会”实际上是一种附有利息的呈会,越早使用钱的人便多付一些利息给后来用钱者。以“呈会”方式筹集资本,必须是为了投资经营,如开餐馆商店等。与会者必须是讲诚信的。但个别因特殊原因而无法还会钱者,则参与者一般还是留有余地的。“你作为他的朋友,只好自认倒霉吧”,这也正是朋友发挥作用的时候。一般来说,对此好朋友们是理解的,硬要他还钱,是不现实的,反过来说你作为朋友,应该尽一定的帮助义务,假如他是真正讲信用,有情谊的人,等他以后赚到钱肯定会还,只是时间问题。逃会者信誉扫地,以后很难再呈会了。对于那些资金紧张的温州商人而言,这种独特的融资方式的确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这种独特的融资方式的另外一个作用是,构建了温州人以亲戚、朋友、老乡形成的生存网络。在温州富豪多,更给这网络增添了活力。例如,开发油田的温州商人王荣森,其480万元资金中,有230万元就是通过民间融资筹集来的。带着1.5亿元到上海南汇创办建桥学院的周星增,也是依靠这种民间融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经商梦想。这种民间融资方式没有遭受太多的打压,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银行也对他们露出了笑脸。

这种独特的融资方式既有利于资金的流动和利用,又为需用钱而得不到贷款的人解决了困难,还为出钱者带来了较高的存款利息,可谓一举三得。有资料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这种方式进行的民间融资已超过了3亿元,成为当地私营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金动力源,也把不少温州人推上了老板的宝座。无论是在温州本土,还是在客居外地的温州城、温州村、温州街,温州人就是生活在这种由宗亲、朋友和老乡关系构筑的生存网络中,这使他们左右逢源,无往而不胜。

3高烧40度的温州游资

谈论温州民间游资的话题,我们不得不说一说近两年的中国股市,因为,它直接反应了温州民间游资基本动向。

2006年国内股市成绩辉煌,全年指数涨幅达130%,股指涨幅遥遥领先于国际上其他市场。股民们赚得心花怒放。更引人注目的是,一批批此前从未对股市有投资经验的温州人也携资金进入。据温州当地银行业称,2006年温州市银行业存款、贷款增量双双超过500亿元,创下温州金融史上的“第一次”。用房屋抵押炒股和从股市大笔捞钱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黄女士把自己的一个服装加工厂给卖掉,大半年她都在盼望着丈夫的印刷厂能有些进展,可是日子到了2007年初,新投的项目、几处按揭的房子,资金开始吃紧。从股市赚钱在她看来相对容易得多。

2007年1月下旬,黄女士不顾丈夫的反对,坚决到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开了个户头,以30多万借来的钱作了自己炒股的初始资金,正式成为一个股民。而在这之前,她根本就没接触过任何股票。 黄女士只是温州新股民的一个代表。据温州市当地上市办的统计数据,截至2006年12月末,全市10家证券营业部证券资金开户数111675户,比年初增加15408户;指定交易户数为88000户,比年初新增13238户,平均每月新增1103名股民。

“股市疯了,基金疯了,我也忙疯了。”成了各证券公司温州营业部普遍发出的“抱怨”。2000年元旦前后是最忙的时候,温州证券一天开户180多户。本来客户是可以当天开完户的,那段时间排到后面的要第二天才可以拿到,目前也可以维持在日平均40户左右。2006年全市证券交易额达1241.8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9倍。另有不完全统计,去年温州市民投资在基金上的总额约30亿元,增幅高达3倍。至12月底,“股冷淡”的温州人居然推动当地四大银行代理销售基金约23亿元。

2006年下半年,温州基金市场的启动,从工行温州分行的基金销量看,2006年销售总额3亿多,其中2亿多是下半年完成的。比如,1月份最后一天,已经下午3点多了,营业大厅里还是人头攒动的,排队开户的人依然络绎不绝。虽然那几天由于大盘震荡,开户的人也相对减少了,但每天处理的数量还是远远跟不上来排队开户的人数,一些基金客户也因为错失几天好行情而后悔不迭。

据说,当时申银万国干脆把公司会议室临时改成100万元以上大客户室,而心急的客户为了开户不排队,很多人干脆集合亲戚朋友的资金,凑到100万元以上抱团开户。5年前,温州均瑶集团以100万元投资基金成为当地天大的新闻,但是如今接到100万元资金,忙碌的经理还追问一句:“投资基金还是股票?”据申银万国的工作人员讲,如果客户打算投资股票的,100万元的客户还是需要排长队的。在温州,一口气投五六百万已很平常了,投资一千万元以上已不是个别现象了。

很多新开户的股民,都是听说别人炒股赚了很多钱,也就一头扎进来,并且基本上都是满仓在做。这样的话,行情一有波动就有被套的可能。对没经验的人来说,即使身处大牛市,也不是遍地黄金。 而且,新开户的股民大多都是中青年人,而且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尽管他们带进来的资金不是太大,但是这部分人对股市的推动力不可小视。

温州人的投资渠道很多,资金要保持流通,像之前房地产等投资利润率在下降,资金就流到股市了。前两年温州人是很反对炒股的,甚至职业股民都不敢公开自己的身份,不然会被认为是没有本事融到资金的人。现在看法观念都有改变。但是温州股民还是生意人居多,如果不赚钱,资金就撤出,对于他们而言,流到股市的闲散资金不是主流资金,温州人的观念里,投资渠道很多,不一定要一直在股市。

其实,一方面,各家银行的开户数在增长,而另一方面,各家银行贷款均有明显增长。至少从表面上看,温州的个贷与股民数量同增。

中国人寿A股发行,黄女士的姐姐为了买到新股,也曾把自己的房子去银行抵押获得银行的贷款100万元,用于新股申购。所幸的是她中了1000股的中国人寿新股,一上市即卖出,赚了2万多。

经营打火机的钱老板,原先试图从民间借贷去玩股票,但是2分多的利息让他觉得不划算,他一合计,拿自己的房子以企业生产的名义从银行弄钱却可以拿到更低的利息,才4厘多。 事实上,全国性银行开始在温州激进营销,使得该地区银行信贷一反常态逆势上行,而一直活跃的民间借贷却以10%的利率受冷落了。

不管怎么说,温州资本市场将会非常活跃。这也是温州资本的巨大魔力所在。

4温州民间游资的突围

对于温州人,有人爱有人恨。一位台湾女士说:“来世我要嫁给温州人,温州人比我们台湾人钱多。”而一位江西人则直言不喜欢温州人,因为温州人到哪里,哪里的房价就高得让人受不了。同是温州人,因为钱多令人羡慕,又因为钱多而遭人拒绝。

“温州人”,这三个平常的字眼真的跟金钱划上等号了吗?的确,温州的钱太多了,多得只好往外流,如今温州已有千亿民资流向了外省市;目前,温州又有1500亿元民间资金在寻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