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6024000000013

第13章 段落篇(4)

前面列举的汉文体文章,汉日基本一致,都通过一些内在逻辑关系,如由景至情,或并列、因果等等。汉文体文章自有其工整对仗的形式和节奏感,那么较为松散的一般文体文章又是如何完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接续的呢?一般文体文章中的汉日句子组织似乎有所不同。我们首先观察下面一组例子。

例3[3]:長女は、二十六歳。いまだ嫁がず、鉄道省に通勤している。フランス語が、かなりよくできた。脊丈が、五尺三寸あった。すごく、痩せている。弟妹たちに、馬、と呼ばれることがある。髪を短く切って、ロイド眼鏡をかけている。心が派手で、誰とでもすぐ友達になり、一生懸命に奉仕して、捨てられる。それが、趣味である。憂愁、寂寥の感を、ひそかに楽しむのである。

译文1:长女,二十六岁,未嫁,在铁道部工作,精通法语。身高1米59,极瘦,被弟妹们戏称为“马”。短发,戴圆形宽边眼镜。为人爽直,善于交友,忠心不二,却终遭摈弃。然而,这却是兴趣所在,独享着忧愁、寂寞之味。

译文2:长女,二十六岁,短发,戴圆形宽边眼镜,身高1米59,极瘦,被弟妹们戏称为“马”。在铁道部工作,精通法语,至今未嫁;为人爽直,善于交友,忠心不二,却终遭摈弃。然这却是兴趣使然,忧愁、寂寞之味一人独享。

总的来说,这段文章是一个人物介绍。汉日语都没有使用任何关联表达,呈现“点式联接”。译文1完全按照日语句子组织顺序翻译。译文1和日语原文都是按照年龄、婚姻状况、工作、技能、身高、外貌以及性格的顺序进行介绍。如文章划线部分所示,译文2对语序进行适当调整以后,文章首先介绍年龄外貌,再到工作婚姻情况,最后到人物性情,基本遵循了由外至内的逻辑规律。

虽然译文2这样的语序调整不是必须的,但是显然译文1那样的跳跃式介绍在汉语中显得句子逻辑组织混乱。汉语的流水句虽然形散但是神不散,恐怕就在于内在逻辑律的支撑。例如时间先后顺序、空间上下顺序、大小顺序等等,这些逻辑律在形散的汉语流水句中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所谓的意念主轴,其实就是这种默认的逻辑律。

那么日语为什么不那么注重逻辑律,日语中这样的短句子通过什么保持神不散呢?金田一春彦曾经指出,如果用简体写一段日语文章,我们会发现,谓语词尾ru、da、ta等贯穿全篇。谓语殿后是日语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在形式上保证了日语句子的流畅。我们可以形象地理解为日语句尾联接起来,便是一条整齐的形式主轴贯穿全篇。或许正因为有这条形式主轴,日语在逻辑律方面显得较为松散,而且日语倾向于使用长句子,层层包孕,自然逻辑律常被更改,如时序逆反等。

第十四课 段落的连贯——段落主题意识与翻译

在第十一课第三节“省略与翻译”一节中,我们留下一个例子(例3)供大家思考,不知道大家对该例中两个译文作何评价,这段话中「さよならを言おうとしたが、それも止して、もう一ぺんただうなづいて見せた」一句的主语究竟是「わたし」还是「踊り子」,颇受争议。其实,日语中有不少像这样的例子,被省略的主语识别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这一课就打算专门讨论这一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必须先认识一下段落中的“主题”这一概念。

§§§第一节 认识段落主题

究竟何为主题?在在句子语法层面,日语语言学界的讨论一般涉及“主格、主语、主题”这几个术语。其中,主语是印欧语语法中的术语,与动词在性、数等方面保持一致。印欧语中动词会因主语不同而发生性或数的变化,而日语没有这种情况。主格即日语中格助词「が」所提示的成分,日语主格与「に」格「で」格「と」格等其他格成分地位等同。

鉴于日汉语与英语在语言类型上有着本质区别,越来越多的语法学家呼吁不能简单地将英语中的“主语”概念套用到日语中。就日语而言,我们更应该重视「は」提示主题的功能。以「太郎には才能がある」一句为例,「太郎に」是主题,而「才能」是主格成分。

而且,除了句子主题(sentential topic),进入篇章层面,还有篇章主题(discourse topic,談話主題/談話のトピック)。因为篇章有层次之分,如“小句—复句—段落—篇章”,篇章主题也有“主主题(major topic)”和“次主题(subtopic)”,或“语篇中心主题(包括的談話主題)”和“局部中心主题(局所的談話主題)”这样的层次之分。本章要讨论的就是段落层面的主题。段落中心主题往往不那么容易识别。以「は」为标志的主题可以说是带有标识的主题,如前面第十一课第三节例2中的第一句中的「太郎」。后面几句主题均表现为省略的「太郎」,整个段落的中心主题比较明确,即「太郎」。

但是我们这一章要讨论的例子,很多时候“主题”不一定位于句首,不一定带有主题标识「は」,有可能表现为省略、近义语的替代等等,但是根据语境可以推测出来。以下面这个例子为例:

例1:①久しぶりに東京に行った。②相変わらず人ごみで

混雑し、③生活のテンポは息を詰まらせるほどであった。

这段话中,若论各句的句子主题,句①是省略的「私」,句②是省略的「東京」,句③是由主题标识「は」提示的「生活のテンポ」。但句②和句③其实是一个整体,是关于“东京”的描述;并且,从①~③的全篇语境考虑的话,①是为了引出②和③,因此,①~③整体是描述“东京”的一段话。可以说这段话的“段落主题”就是「東京」。段落主题是一个段落语义连贯的核心力量。

以上我们是先将各句省略了的主题补全,再总结出“段落主题”。但是在段落翻译过程中,寻找“段落主题”的意识则反过来帮助我们识别省略成分。

§§§第二节 段落主题意识与翻译

在日汉语篇当中,主题省略非常广泛,但省略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段落主题的以及主题层次的隐蔽性。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实例来体会段落主题意识在段落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例1:①江戸東京の言葉は、いま標準語と思われている「東京語」ではない。②江戸東京の言葉は、町人たちが普段喋った言葉ではない。③東京の言葉は、a江戸言葉の日用語をもとに時代をへて、bいまの言葉になってきた。④が、a江戸時代もいまの東京とおなじように、b各地から人が移住してきているから、c(¢は)流動をくりかえしてきたと言える。

原译[4]:江户-东京话并不是今天作为标准话的东京话,也不是从前的城市平民所说的话语。今天的东京话是从江户日常用语为基础,逐渐演变而成的。从过去的江户到今天的东京,此地一直有大量的外来人口聚居,流动频繁。 (×)

改译1: 江户话-东京话并不是今天作为标准话的“东京话”,也不是从前城市平民所用的语言。今天的东京话是以江户日常用语为基础,逐渐演变而成的。但是可以说,今天的东京也和江户时代的江户一样,不断重复着外地人口移居此地的流动趋势。(×)

改译2:江户东京话并非今天作为普通话的东京话,亦非当年江户本地人日常所用之语。今天的东京话以江户话日常用语为基础,逐渐演变而来。和今天的东京一样,江户时代也有各地人们移居而来,东京的人口流动可谓由来已久。(×)

(×=错误;○=正确;△=不太准确。下同。)

该例中原译选自正式出版物,改译出自两名日语专业研究生之手。可惜对于个第④句c小句的理解,三个译文都错了。受了前文「各地から人が移住してきているから」一句的干扰,将「流動をくりかえしてきた」理解为「人口は流動をくりかえしてきた」。错误的深层次原因正是缺乏段落主题意识。如果能准确把握该段段落主题——「言葉」,就能准确把握“流动”非“人的流动”,而是“语言的流动”。主题推进脉络如下:

①江戸東京の言葉は→②江戸東京の言葉は→③東京の言葉→④(江戸の言葉は)

在正确理解全段主题推进脉络的基础上就有了正确的改译:

改译3:江户时期的东京话并非今天作为标准日语的东京话,也非当时市民日常所操之语。今天的东京话是以江户话里的日常用语为基础,历经数百年演变而来。不过,江户时代也和今天的东京一样,外来人口众多,所以,可以说它的语言一直在变化之中。 (○)

例2:①パチンコは、日本だけで発達している娯楽だ。②欧米人は、パチンコのように細かい技術を必要としたり、また騒音の激しいゲームを好まないようだ。③アジアでは、賭博を禁止している国が多い。④最近、台湾で(は)(¢が)許可になったが、(¢が)あまり広がっていない。

初看这段日文词汇和句法并不复杂,然而对于非母语读者来说,若不从段落全篇理解,还是容易出错的。我们曾做了一个小试验,请7名日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翻译该段话。遗憾的是,从准确性的角度说,译文准确率仅为1/7。如果我们在段落翻译之前,能够先对原文进行主题分析,或许准确性能够大大提高。

结合佐久間まゆみ(2003)对该段例文的语篇分析,原文①句统领全文,②③④句分说。根据「ハ」等标志的提示,每句分别有句子主题[6],主题推进脉络如下:

①パチンコは→ ②欧米人は→ ③アジアでは→ ④最近、(台湾で)

然而以上只是有标记的主题。进一步分析,佐久間まゆみ(2003)认为,句③的“賭博” 是“パチンコのような賭博”的省略,而句④中也有“パチンコ”的省略[5]。因此,补全省略部分则是:

①パチンコは→ ②欧米人は パチンコのように…ゲ

ームを→ ③アジアでは(パチンコのような)賭博を→ ④最近、台湾で(パチンコのような賭博が)

「パチンコ」这一统摄全段的段落主题在后文中以零形式出现。如果没有段落主题意识,很容易忽略。

该段中「パチンコ」是“一级主题”,即该段话的“段落主题(談話主題)”,有标记(在该段中以「ハ」为标记)的主题分别是二级主题、三级主题。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译文。在此仅列举几个典型译文:

译文1:弹珠游戏只在日本比较流行。欧美人认为像弹珠游戏这种细微的技术并不是必需的,而且他们不喜欢噪音太大的游戏。在亚洲有很多国家禁止赌博。最近在台湾赌博已合法化,但(¢)总体上范围还是不大。(¢=“赌博”)

(×)(×)

译文2: 弹珠机(Pachinko)是日本独树一帜的娱乐形式。西方人不喜欢这类需要精细技巧又嘈杂的游艺项目。亚洲不少国家则禁止赌博游戏。最近,弹珠机在台湾成了合法的博彩项目,但(¢)未普及。 (¢=“弹珠机”)

(○)(○)

译文3:弹钢球是仅在日本盛行的娱乐活动。欧美人似乎不喜欢像弹钢球这样需要细致技巧又环境嘈杂的游戏。在亚洲,禁止赌博的国家很多。虽然最近台湾地区允许赌博了,但(¢)传播并不广。 (不明确。¢=“赌博”或“弹钢球”)

(×)(△)

译文4:弹子游戏是一种只在日本兴盛的娱乐方式。对欧美人来说,他们掌握不了那么精湛的巧技,似乎也不太喜欢这种吵闹的游戏。在亚洲,因为多数国家是禁赌的,因此(¢)也无法发展,虽然台湾已经取消了禁令,但是(¢)也没有广泛推广。 (虽然没有明确译出,根据上下文,¢部分为“弹子游戏”)

(×)(○)

(以上第一个判断主要看译者对原文「賭博」一词的理解,第二个判断主要看对省略部分的理解。)

问题集中在③④句的翻译。翻译句③的关键是「賭博を禁止している」部分的翻译。正如我们用“○”“×”所示,除了译文2,其他译文译作“禁止赌博”“禁赌”之类。单看这一句,这样翻译未尝不可。但是放在全段语境中看则是误译。联系到句④的翻译,譬如,译文1是这样处理的:“在亚洲有很多国家禁止赌博。最近在台湾赌博已合法化”。其他还有“允许赌博了”“取消禁令了”等译法。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賭博」事实上是「パチンコのような賭博」,不能简单译作“赌博”。也有人提出疑问,不一定非得译得那么仔细。然而译作“赌博”,与事实也有出入。根据原文出处,这段话写于2001年,而台湾赌博合法化是2009年1月12日[7]的事情。日本人观念中的「パチンコ」并非法律意义上的“赌博”,只是一种博彩游戏。译作汉语的“赌博”,意思就变了。

最后是句④后半部「あまり広がっていない」的翻译,如译文分析标记所示,译文(3)和译文(4)的零形式所指示的内容比较暧昧,译文1则完全偏离。综合看来,只有译文(2)对全篇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

这里,译文出错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由于对省略表达的理解不到位,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缺乏段落主题意识以及对段落中主题推进方式不了解。段落翻译实践中,形成明确的段落主题意识,才能够敏锐捕捉隐形的段落主题(如例2中的「パチンコ」),进而不为二三级主题所迷惑,理清篇章中隐形的主题推进方式,这对翻译实践非常有帮助。如果能做到心中有“主题”,省略、替代等接续手段的识别便也迎刃而解了。

说到这里,对于第十一课第三节中的例3大家应该也有答案了吧。我们试着改译如下:

例3改译: 舢板摇晃得厉害,舞女仍旧紧闭双唇,凝视一方,在我回头欲抓绳梯时,(¢/她)想必欲道再见,却也未说出口,只再度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