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分钟提高执行力
6068000000034

第34章 不找借口:执行任务拒绝借口(1)

坚决执行,不找任何借口

在美国西点军校,有一个广受赞诵的悠久传统:学员遇到军官问话时,只能有四种回答,即“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以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建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凯普,一名毕业于西点军校的美国前海军陆战队指挥官,曾将西点军校的这一传统写成一本着名的书:《没有任何借口》。

在这一本书中,凯普通过不断强调西点的这一句口号,强调“每一位学员要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其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和诚实。

没有任何借口——提升执行力!从西点毕业之后,凯普本人以这一准则为最高工作准则将之付诸行动,并将这一准则作为他后来所从事的培训业的核心培训内容。

凯普认为,200年来,“没有任何借口”已经成为西点军校的精神之源。而在进入20世纪之后,这一口号被西点人不断发扬光大,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我们知道,美国许多着名大公司的领导人和创办者,都出身于西点。而在20世纪变化如此剧烈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西点仍然像从前一样,为美国军队和社会提供最优秀的人才,无论是在当今美国的海军、空军、陆军,还是在像杜邦、通用、可口可乐这样的跨国公司,都有西点人的身影,甚至是最高的领导者。资料显示,建校以来,西点军校为美国培养了三位(任)总统、五位五星上将、3000多名将军以及无数精英人才。在商界,自“二战”以来,在世界500强的领导者里,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2000多名,总经理5000多名。

为什么西点军校历经几百年而不衰?“没有任何借口”为什么能成为西点人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凯普看来,西点人最优秀的地方在于,他们不仅仅牢记“没有任何借口”,而且善于在不找借口之后“主动工作、完美执行”。正是这种“主动性”和强大的“执行力”保证了西点人在面对任何困难时,不仅勇敢、敬业,而且有能力、有办法、有信心“100%完成任务”。

用格兰特将军的话说就是:我唯一的借口就是没有任何借口。在西点,任何一个学员都被这样教育:在战斗中守住你的位置。守住你的位置是每一个军人永远要记住的命令,军人就是因为这个使命而诞生的。不仅每一个士兵要做到,每一个军官——包括低级军官和高级将领,他们都要明白自己的位置,也要明白自己的任务。如果要你去死,你就得去死。巴顿将军也是西点名将之一,他在“二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巴顿自称他能打胜仗的秘密就是,“在每一个位置上安排好能绝对执行你命令的将官,然后让这些将官将每一个士兵训练成能胜任位置的勇士”。

美国总统林肯出身贫寒,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能当上总统,林肯说:“每一次获得一次工作的机会,我都会怀着感恩的心情加倍去工作,我能干好每一个我干过的职位,所以我也能干好总统这个职位。”那些不懂得感激也不知道珍惜的人,他们永远不会明白一个工作岗位的意义。他们也就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没有任何借口,自觉自愿、充满热情地去完成一项任务。

优秀员工是这样一些人:他们总是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他们总是遵循一个工作原则,那就是第一时间去执行领导的决策,永远不为自己找借口。完美的执行是不允许任何借口的。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那种不找任何借口去执行的人。一个受企业欢迎的人,必然是一个有执行力的人。一位着名企业家曾经这样说:“我最不喜欢这类员工,他们对于我分派下去的很多事,往往只会说:‘行,知道了’,但是根本没有去执行,或者结果与我的预期南辕北辙。”

我们一起来看看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给一家公司做培训时的一个小游戏。德鲁克让该公司的五名主管把自己管理的员工都一一叫到各自的主管办公室,每位主管分别对自己的员工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某某的生平做成一篇摘录刊登到明天的报纸上。”德鲁克在游戏前就对每位主管说,他敢以十比一的赌注打赌将没有一位员工会没有任何问题地去执行。结果正如德鲁克所言,没有一个人去立即执行,大多数人都满脸狐疑地提出了很多问题,问题大体如下。

“主管,他是干吗的呀?”

“主管,他过世了吗?”

“主管,哪套百科全书?”

“主管,百科全书放在哪儿?”

“主管,什么时候要?”

“主管,为什么不叫别人去做呢?”

“主管,你为什么要刊登他?”

当每个主管回答了员工所提出的问题,解释了怎么样去查那个资料,以及为什么要查之后,很多员工都会走开,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边上网聊天,一边漫不经心地查着某某生平资料,最后,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再回来对自己的主管说:“此人生平的资料很难找到。”

员工做任何事都找借口,这就是当今企业执行力不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碰到这种简单易行的情况,一般刚上任不久的新主管都会这样无奈地说:“算啦!我自己做吧。”但如果碰到需要每位员工必须协力才能完成的任务时,就有可能出现执行难的问题。这种在借口下工作的作风,这种没有责任心的企业文化,有可能会把整个团队带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危险境地。要知道,领导要的是结果而不是借口,过多的借口除了让老板觉得你不负责任,还会让他觉得你的能力不够。因此,那种不找借口立即执行、圆满完成任务的员工才是老板最喜欢的员工。

军人出身的弗雷德·史密斯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他的一位上司、海军步枪连长到他们排来视察。作为排长,弗雷德陪同这位上司视察了他们排的防护工事。这天晚上,结束了一天视察工作的连长脱下手套,随手递给身边的警卫员,说:“把手套洗干净,我明天要戴。”然后径直走进帐篷去休息。弗雷德的排驻扎地在海边,空气特别潮湿,再加上当时阴沉的天气,洗过的手套根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干。弗雷德心想:这个警卫员肯定完不成任务了。然而,第二天早上,连长走出帐篷,冲警卫员一伸手,警卫员立刻递上了干净、干燥的手套。原来,警卫员接到任务后,立即就把手套洗了,拧干后把手套挂在树枝上。为了加快水分的蒸发,他拿着衣服扇,用嘴吹,最后把半干的手套贴在自己身上,用体温把它烘干(为避免暴露军事目标,晚上禁止生火)。这样,忙碌了一夜,在黎明到来前,这个警卫员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连长接过手套,没问他是怎么做到的,只是说了一句:“干得好!”

这个警卫员可以说得上是优秀员工的代表,他们从不在工作中寻找任何借口,他们总是把每一项工作尽力做到超出上司的预期,最大限度地满足上司提出的要求,而不是寻找任何借口推诿。

借口不是理由,执行才是硬道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在工作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努力工作,而不是耗费时间去寻找借口。因为公司安排你在某个岗位上,是为了让你解决问题,而不是听你那些关于困难的长篇累牍的分析。”他的话代表了很多老板的心声。

对于员工来说,执行力直接决定着工作的结果。一个团队,或者是一名员工,要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就必须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因为,你接受了任务就意味着作出了承诺,不应再为完成不了自己的承诺找任何借口。可以说,不找任何借口是拥有高效执行力的表现,同时也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态度决定行动,一个不找任何借口的员工,必定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员工。可以说,工作就应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为什么很多人拥有卓越的智慧,而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成功的人的行动力都是超强的。不行动哪会有结果?没有结果哪会有成功?我们把事情构思得再好也要落到现实中去。有很多的人只是在想,想得都无比的完美,却很少去行动。所以就有了很多的人都有卓越的智慧而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的现实!速度第一,完美第二。有行动不一定有结果,但不行动一定没有结果!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一位报社记者采访一位伟大的企业家时问道:“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企业家回答了四个字:“马上行动。”记者不解,又问:“那么遇到困难了呢?”没想到企业家还是那四个字:“马上行动。”是啊,就四个字!

对于成功的方法,见仁见智,有的说成功要努力,有的说成功要勤奋,有的说成功要机遇。但这位企业家回答的这四个字是那么的真实和直观。不论再好的计划,不论你说要怎样努力都不如去马上行动,去执行。无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多好,只有马上行动,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有个笑话说,公园里有对恋人,男的对女的说:“我可以亲你一下吗?”女的不好意思回答。男的又问:“我能不能亲你一下?”女的还没吭声。男的急了:“你让不让我亲你一下啊?”女的很生气,打了男的两个耳光说:“你这个笨蛋,你为什么光说不干呢?”

其实工作中,我们谁也不比谁差,我们已懂得很多成功的道理,但是一定要用到自己身上,能让我们快速成功的方法也只有这四个字:马上行动!增加你行动的速度,行动的次数,行动的时间。

结果来自行动!

有个落魄不得志的中年人,天天做白日梦——沉浸在“运气好、中彩票、发大财”的幻想中。于是,他每隔两三天就到教堂祈祷,而且他的祷告词几乎每次都一样。

第一次到教堂时,他跪在圣坛前,虔诚地低语:“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的分儿上,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

几天后,他又垂头丧气地来到教堂,同样跪着祈祷:“上帝啊,为何不让我中彩票?我愿意更谦卑地服从您,求您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

又过了几天,他再次出现在教堂,同样重复他的祈祷。

如此周而复始,不间断地祈求着。

直到有一天,他跪着:“我的上帝啊,为何您不曾聆听我的祈祷呢?就让我中彩票吧,只要一次,仅此一次,让我解决所有困难,我愿终身侍奉您……”

就在这时,圣坛的上空发出一阵庄严的声音:“我一直在聆听你的祷告,可是——最起码,你也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吧!”

事后,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买彩票啊?”

他说:“我买过,但是从来没中过奖。”

“那你为什么还要祈祷?”

“因为我要等上帝回答我!”

行动不一定有结果,但不行动一定不会有结果。无论你如何思考,无论你思考了什么,也不论你思考的水平有多高,都不可能通过思考获得结果。执行能力,它永远只能从行动中获得,不可能通过思考获得!

执行是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这么简单:想要结果,首先要行动。如果没有行动,上帝也帮不了你。

有效执行的另一个秘诀就是接到工作,马上去执行。领导有什么安排,马上去执行,客户有什么要求,马上去执行。要知道,工作成绩是执行出来的,而不是等待出来的。

不管做什么工作,当领导给了你某项工作后,就要抓住工作的实质,当机立断,立即行动,毫不延缓,这才是真正的执行精神!马上执行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成功者共有的特质。什么事情你一旦拖延,你就总是会拖延,但你一旦开始行动,通常就会一直做到底。所以,凡事行动就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行动应该从第一秒开始,而不是第二秒。

1997年9月,海尔彩电在北京上市。8个月后,根据国家统计局中怡康经济咨询有限公司对全国100家商场的统计,1998年5月海尔彩电在北京市场销量第一,而且一直保持。有人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这项成绩的创造者竟是个不足25岁的毛头小子——北京销售经理辛波。

1998年12月初,某品牌彩电负责人率领30人的直销大军浩浩荡荡开到了北京中旭三利商场,欲同海尔争夺市场。而当时海尔彩电在三利商场只有三名直销员。在如此力量悬殊的竞争下,海尔彩电销量依然雄踞三利商场榜首。

辛波的成功取决于他“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海尔作风。一次,辛波在商场谈展台工作时,婉拒了商场经理吃午饭的邀请,利用午餐时间布置好了展台,令吃完饭回来的商场经理大吃一惊,之后商场便把黄金位置给了海尔彩电。

美国海尔贸易公司总裁迈克曾接到许多消费者的反映,说普通冷柜太深了,取东西很不方便。在2001年“全球海尔经理人年会”上,迈克突发奇想:能否设计一种上层为普通卧式下面带抽屉的冷柜,二者合一不就解决这一难题了吗?

冷柜产品本部在得知迈克的设想后,派四名科研人员采用同步工程,连夜奋战,仅用17个小时就完成了样机。不但如此,他们还超出用户的想象,又做出了第二代产品。在当晚的答谢宴会上,当这些样机披着红绸出现在会场上时,引来一片惊叹声,接着爆发出一阵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冷柜产品本部部长马坚上台推介这款产品时,当场以迈克的名字为这一冷柜命名。当天,这款迈克冷柜就被各国经销商订购。后来这款冷柜被美国大零售商希尔思包销,在美国市场占据了同类产品40%的份额。

“迅速反应,马上行动”可以在海尔人的工作作风中处处体现出来,海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迅速反应、对用户提出问题和要求的迅速反应、对公司领导指示的迅速反应都使海尔的员工时时刻刻处于一个积极的工作状态中。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效率完成工作,争取在相同的时间内,做出更多的成绩;以迅速快捷的态度对待市场,绝不对市场说不,为用户着想,对用户真诚,快速排除用户烦恼……海尔人正是在这种作风的带领下,在市场上赢得了巨大的商机。

不管你是企业员工,还是机关干部,都要养成一有工作,马上执行的工作作风,这是你获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

心态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如果说敢想是成功了一半,那么另一半就是去做。

有时,成功就是如此简单,过多地犹豫反而会成为你的阻碍,只有行动了你才能看到事情的结果。

从现在开始,立即行动,现在就去行动,并且要持续不断地行动。相信自己,你才会走向成功!

“坐着不动永远也赚不到钱”,所以要行动。但与此同时,要想将成功率增大,就要尽可能地在最短的时间里采取最多的行动。这就意味着,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把握“行动”之外,还要切记“速度制胜”,为了100而放弃1,结果得到0。

行动就会有收获,行动就会出结果,但快速的行动,更能保证我们得到想要的结果。因为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考虑行动之后的结果是什么,即使一个差的结果都比没有结果好。

行动创造结果。要结果,一定要有行动,不管成功或失败,首先必须要去做,不能优柔寡断,否则便只能一切归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