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老板投资融资36计
6543800000009

第9章 善于冒险,勇于投资(1)

不要因为冒险就放弃机会

世界上每一位成功的商人都是“风险管理家”,他们不会因为害怕风险而放弃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

冒险与收获常常是结伴而行的。险中有夷,危中有利。要想有卓越的成果,就要敢于冒风险。

有一次,但维尔地区经济萧条,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降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1美元可以买100双袜子。

那时,约翰·甘布士还是一家纺织厂的小技师。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用于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到他这股傻劲,都公然嘲笑他是个蠢材。

约翰·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旧收购各工厂和商店抛售的货物,并租了很大的货仓来存货。

他妻子劝他说,不要把这些别人廉价抛售的东西购入,因为他们历年积蓄下来的钱数量有限,而且是准备用做子女教育费的。如果此举血本无归,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妻子忧心忡忡的劝告,甘布士笑过后又安慰她道:“3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些廉价货物发大财了。”

甘布士的话似乎兑现不了。

过了十多天,那些工厂即使贱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了,便把所有存货用车运走烧掉。以此稳定市场上的物价。

他太太看到别人已经在焚烧货物,不由得焦急万分,抱怨起甘布士。

对于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发。

终于,美国政府采取了紧急行动,稳定了但维尔地区的物价,并且大力支持那里的厂商复业。

这时,但维尔地区因焚烧的货物过多,存货欠缺,物价一天天飞涨。

约翰·甘布士马上把自己库存的大量货物抛售出去,一来赚了一大笔钱;二来使市场物价得以稳定,不致暴涨不断。

在他决定抛售货物时,他妻子又劝告他暂时不忙把货物出售,因为物价还在一天一天飞涨。

他平静地说:“是抛售的时候了,再拖延一段时间,就会追悔莫及。”

果然,甘布士的存货刚刚售完,物价便跌了下来。他的妻子对他的远见钦佩不已。

后来,甘布士用这笔赚来的钱开设了5家百货商店,业务范围也十分广泛,终于成为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

事实上,冒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想走亿万富翁之路,就必须把冒险作为一生中的重要一课。抓住机遇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也不是每个人想做就能做到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冒险才显得那么重要,冒险也才有价值。抓住机会像一切冒险一样,你必须先放弃事前不确定的输赢,去探取你没有一定把握的下一步。

认识风险,做好投资

所谓风险,是指遭受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就证券投资而言,风险就是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风险的种类

从风险的定义来看,证券投资风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可能损失;另一种是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的可能损失。

在多种情况下,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都有可能遭受损失。对于股票持有者来说,发行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出现亏损时,或者没有取得预期的投资效果时,持有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其分派收益就会减少,有时甚至无利润可分,投资者根本就得不到任何股息;投资者在购买了某一公司的股票以后,由于某种政治的或经济的因素影响,大多数投资者对该公司的未来前景持悲观态度,此时,因大批量的抛售该公司的股票价格直线下跌,投资者也不得不在低价位上脱手,这样,投资者高价买进、低价卖出,本金因此遭受损失。对于债券投资者来说,债券发行者在出售债券时已确定了债券的利息,并承诺到期还本付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债券发行者都能按规定的程序履行债务。一旦债务发行者陷入财务困境,或者经营不善,而不能按规定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甚至完全丧失清偿能力时,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就必然会遭受损失。

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购买力损失,主要来自于通货膨胀。在物价大幅度上涨、出现通货膨胀时,尽管投资者的名义收益和本金不变,或者有所上升,但是只要收益的增长幅度小于物价的上升幅度,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购买力就会下降,通货膨胀侵蚀了投资者的实际收益。

从风险产生的根源来看,证券投资风险可以区分为企业风险、货币市场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和购买力风险。

从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来看,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两种。

市场风险是指与整个市场波动相联系的风险,它是由影响所有同类证券价格的因素所导致的证券收益的变化。经济、政治、利率、通货膨胀等都是导致市场风险的原因。市场风险包括购买力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和货币市场等。

非市场风险是指与整个市场波动无关的风险,它是某一企业或某一个行业特有的那部分风险。例如,管理能力、劳工问题、消费者偏好变化等对于证券收益的影响。非市场风险包括企业风险等。

由于市场风险与整个市场的波动相联系,因此,无论投资者如何分散投资资金都无法消除和避免这一部分风险;非市场风险与整个市场的波动无关,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分散化来消除这部分风险。不仅如此,市场风险与投资收益呈正相关关系。投资者承担较高的市场风险可以获得与之相适应的较高的非市场风险并不能得到的收益补偿。

在西方现代金融资产组合理论中,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的划分方法得到了相当广泛的采用。

风险的成因

证券市场中使投资者蒙受损失的风险归纳起来不外两大类:一类是外部客观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另一类是由投资者本人的主观因素所造成的风险。

外部客观因素所带来的风险有:

1.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利率变动,出现货币供给量变化,从而导致证券需求变化而导致证券价格变动的一种风险。利率下调,人们觉得存银行不合算,就会把钱拿出来买证券,从而造成买证券者增多、证券价格便会随之上升;相反,利率上调,人们觉得存银行合算,买证券的人随之减少,价格也随之下跌。在西方发达国家,利率变动频繁,因利率下降引起股价上升或因利率上调引起股价下跌的利率风险也就较大;而有些国家,利率较少变动,因利率变化所引起的风险也相应较低,人们承担这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也较差。例如1988年8、9月间,我国银行利率上调,对一些原来买债券的人来说,当初购买时就是因为看中债券比银行利率高,有的好不容易才通过各种关系购得,这时,债券回报率反比银行利率的回报率下降了,而且还不能“保值”,故有不少债券投资者向银行、发行债券的企业以及新闻媒介呼吁,要求调高债券利率。实际上,这正是他们缺乏投资常识,不知道买证券还会遇上利率风险的一种反映。

2.物价风险

物价风险也称通货膨胀风险,指的是物价变动影响证券价格变动的一种风险。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些重要物品(如电、煤、油等)价格的变动,从而影响大部分产品的成本和收益;另一种是指物价指数的变动。一般来说,在物价指数上涨时,货币贬值,人们会觉得买债券吃亏了,而引起债券价格下降,1988年抢购风时100元面值的国库券以七八十元的价格抛出,就是受此影响。总的来说,物价上涨,债券价格下跌,股市则会兴旺。

3.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证券市场本身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证券价格变动的风险。

证券市场瞬息万变,其因素包括政治局势动荡、货币供应紧缩、政府干预金融市场、投资大众心理波动以及大投机者兴风作浪等,都可以使证券市场掀起轩然大波。就拿上海股市来说,1991年6月前疲跌不振,持股人眼看自己手中的股票价值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跌落于票面以下,对股市毫无兴趣,泄气之至;拥有资金者面对行情持续处于跌势,也不愿贸然进场,造成进出均少,尽管上市股票不过区区几千万元,仍是供过于求。7月以后,在外地投资者的影响下,加之浦东开发等重大项目的刺激作用,上海股市大振,大众心理起了根本变化,几千万元股票变得大大供不应求。对这样忽冷忽热的股市,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没意料到,因为其中有许多无法预测的偶然因素。换言之,投资者若在6月投资股市,尽管价格很低,却会碰到许多难以意料的风险,正因为风险大,获利机会也高。6月投资的人,到10月,股价就翻了两番。

4.企业风险

企业风险指上市企业因为行业竞争、市场需求、原材料供给、成本费用的变化,以及管理等因素影响企业业绩所造成的风险。企业风险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营业风险,这里有市场上某种产品饱和滞销的因素,也有政府产业政策的影响,使某一行业或产业受到限制。例如为防治污染,有污染性的企业或因此关门,或者迁移,或则必须花极大费用去整治污染,从而造成企业利润大大下降甚至亏损。二是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财务状况不良,包括财务管理不当,规划不善,扩张过失等,从而造成不应有的营业损失和资本损失。

风险的度量与回避

从风险的定义来看,证券投资的风险是在证券投资过程中,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风险衡量就是要准确地计算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小。

1.风险的度量

一般来讲,有三种方法可以衡量证券投资的风险。

第一种方法是计算证券投资收益低于其期望收益的概率。

假设,某种证券的期望收益为10%,但是,投资该证券取得10%和10%以上收益的概率为30%,那么,该证券的投资风险为70%,或者表示为0.70。

这一衡量方法严格从风险的定义出发,计算了投资于某种证券时,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低于期望收益的概率,即投资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小。但是,该衡量方法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许多种不同的证券都会有相同的投资风险。显然,如果采用这种衡量方法,所有收益率分布为对称的证券,其投资风险都等于0.50。然而,实际上,当投资者投资于这些证券时,他们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小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