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那一年,任谁都束手无策的“伊那寒天工业”开始创造出些许利润。自此,他们创下了连续四十八年增收增益的惊人纪录。
我再介绍一个关于激发员工斗志的故事。
寒天的泡渍制程必须移动到大型石块上,某一天,负责这项工作的女性员工因为吊杆操作上的失误,砸伤了脚。
事故刚好发生在公司经营总算转为黑字,大家正准备冲刺的时期。
虽说是这名女性员工操作上的失误,但是冢越社长认为一名员工因公受伤,他必须负相当大的责任。
投下庞大经费,采购可以让员工避免危险的设备,老实说,怎么算都不是符合成本的投资金额。
但是冢越这么说道:“牺牲别人来提高公司的销售量,这不是公司的目的。”
后来,他决定冒着公司可能因此而破产的风险,投下庞大的资金额采购新设备,让员工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
虽然这件事是由于员工的失误所致,但即便是如此,社长却认为“不能再让员工从事危险工作”,而动用资金引进设备。这是一项稍有差池公司便会因此而倒闭的决策。
社长的决断力感动了全体员工。
“社长长为了我们,这样不惜成本……”
有如此胸襟的社长,全体员工自然团结一致为公司效力,这也造就了连续四十八年收益的成长。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这家公司员工的高满意度。但同样的,这家公司在地方社会和顾客满意度方面,也都有相当高的水准。
一个开放给民众休憩的地方
目前伊那食品工业的总公司厂区占地有三万坪。厂区内种有赤松等各类植物以及四季花卉,在优美的环境之中,建筑物便显得突兀,令人不禁想问:“咦?这就是工厂吗?”
工厂就建在这些花草树木当中,甚至建筑物里面还矗立着赤松。
为了保护维持这些自然树林,建筑物的造型就变得歪歪斜斜的。
厂房也为了配合地形,到处都是上坡下坡,第一次来参观的人都会大吃一惊。
经营方针中强调“不造成任何人的牺牲”,所以新厂房和总公司建造时便处处顾虑周围的环境,这—点他们相当坚持。
现在有“工厂公园”“工园”等新鲜字眼,完全就是这家公司的写照。
光是参观公司的厂房和园区,心情就会变得很平静。
一般说到工厂,不是门禁森严就是周围有高耸的围墙,有些公司甚至在围墙上设置尖锐物以防止外人入侵,入口还有对访客爱理不理的警卫,也有一些工厂光是外观就令人却步。
伊那食品工业既没有围墙、大门,也没有警卫,分不清楚厂区到底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出。
经常有托儿所或幼稚园的老师,带着小朋友来到公司厂区里的小山丘,就地吃起便当来。四季的花卉盛开处还设置了休闲椅供人休息。
有时候我会遇到一些老先生、老太大,趋前询问之下,说是“来这里取暖”,又说“来这里就觉得心情很好”。还有人带着长笛到这里来吹奏。
这是公园,还是公司的厂区?
工厂建在道路的两旁,这条道路好像是县道还是国道,也有斑马线。
但是近几年来,来往的车辆增多,对过马路的小朋友或是老人家来说有点危险。居民向市公所反映了好几次,也不见有增设过街天桥的计划。这也可能是因为县道或国道不能随便架设过街天桥。
为此,伊那食品工业向相关单位争取:“请准许我们捐赠过街天桥。”公司厂区里有通学路,小朋友们就穿过公司厂区去上学。像这样的公司,我从来都没见过。
此外,厂区内还有一处自地下一百三十米接上水管汲取地下水的地方。这里的水非常甘美,许多访客或是慕名而来的人就在这里取水饮用,也可以拿容器来装回家。这当然也是免费的服务。
厂区内还有“五月亭”和“杜鹃亭”两家以寒天为主要食材的主题餐厅,从味噌汤、酱菜到最后的甜点,全部都加入寒天烹调。
这两家餐厅不是子公司,也不是外包给别人经营,完全是由员工来营运。虽然他们不算是真正的专业人员,不过也都先取得料理师执照才能负责这项工作。
有了这样的场所,员工们就可以带家人或朋友到这里来,附近的一般民众也可以利用,气氛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这也是一项舒适环境的投资。
把公司当成自己家的庭院
伊那食品工业的上班时间是八点二十分,不过很多员工八点以前就来到公司,包括社长和课长也是。他们提早到公司来不是为了朝会之类的仪式,而是来打扫内外。他们连离公司很远的道路、水沟、下水道等,都打扫得很彻底。
由于厂区位于盆地,冬天很冷,夏天却很热。园区内又种满了赤松、花卉,落叶非常多,他们总是一大早就拿着竹扫把将这些地方打扫干净。
遇到星期六、星期日,或是午休时间,还会看到有人帮植物剪出造型。我问会长:“那是园艺业者吗?”会长说:“是我们公司的员工。”
这家公司有四百多名员工,其中就有人有这方面的兴趣。
我想他们是把这里当成自己家的庭院、自己的财产吧。所以不用任何人吩咐什么,他们也会利用休息、休假的时间来维持植物的美观。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员工满意度相当高。
“我第一次看到这种公司!”连巴士小姐都满怀感激员工满意度高的公司,接待外来访客时,态度自然就会很和蔼亲切。不管我是一个人去,或是带着五十个人去参观,他们的接待态度都非常亲切。
公司一楼是总务和会计等约有三十名员工办公的地方,进到办公大楼里,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马上起立,大声地说“欢迎光临”或是“您好”,其中还有人正在接听电话,总之就是要让访客有受到热烈欢迎的感觉。很多人可能会想:“总有其他人会起来接待”,就不动声色,但是在这家公司没有这种情形。
有一次我带几十个人要到伊那食品工业参观,租了游览车,也请了巴士小姐。途中我对大家说:“这家公司不管是顾客满意度、地区满意度,还是员工满意度、下游厂商满意度、股东满意度,都是相当高的……”这些话,巴士小姐当然也都听见了。
当我们在离办公大楼约有三十米的会客室中听取介绍时,巴士小姐就待在游览车中等,突然想要上洗手间,她可能想印证我说的话,虽然外面也有洗手间,她却假装毫不知情地跑进办公大楼,果然正在办公的员工便全体起立大声地向她打招呼。
她表示想要借用洗手间,接待的员工不是用手指一指说:“就在走廊右边最里面”,而是亲自带她到洗手间去。
不仅如此,巴士小姐离开的时候,还有人对她说:“听说你们还要回到很远的地方,路上请小心,辛苦了。”这时她已经热泪盈眶。
回程中,我请参观的团员发表自己的感想。
大家都说完了以后,巴士小姐怯怯地举手说:“可不可以让我也说一下。”
她说:“我当巴士小姐已经十几年了,从来没有人正眼看过我。
我总是像道具一样。从来没有一家公司对我这么亲切,今天我真的很感激也很感动。”
礼品专柜的贴心服务
公司里面设有礼品专柜,参观者或访客可以在这里购买寒天商品,有些东西有限定只在这里才买得到。长野县其他店铺里卖的东西,就和公司的礼品专柜不一样。
如果说邮购、网购、总公司、代理店都卖一样的商品,总公司又卖得比较便宜,对代理店就不好意思了。因此,总公司刻意放一些和其他店铺不一样的商品。
这也是一种双赢的思考方式。不管做什么事,他们都会考虑到所有与这个组织相关的人,作出能使每个人幸福的决定。访客们不知道是不是也体会到这一点,总是买很多纪念品回去。
参观的过程中听着各种解说,走在公园似的厂区内,所有人都会很感动,自然也会兴起购买商品的念头:“这么了不起的公司,我也要买一些东西回去。”
他们就是以行动来感动消费者,进而激发其购买的意愿。
上班途中、购物时也不忘公司的员工们伊那食品工业的员工几乎都是开车上班,公司规定员工在上班途中不准“右转”。
员工如果开车进公司时右转,后方车辆和对面车辆都必须停下来等候,结果就会造成塞车,又增加了汽车排放废气量,对整个地区都会造成影响。因此公司规定禁止右转。
所有的员工都确实遵守这项禁止右转的规定,他们会在三百米或五百米前就绕路行驶,左转进入公司。
另外,开车到超市购物时,伊那食品工业的员工也都会刻意不停在停车场的入口附近。这是冢越会长和井上社长考虑到:入口附近的停车位应该让给行动不便的人或是老人家利用。员工们都很配合遵守这项规定,也获得当地居民一致的高度的评价。
很多公司都不断追求提高销售量,要求员工拿出成果,但是这家公司却只是要求员工的礼仪和应对态度。
像这样凡事彻底执行,就是伊那食品工业最重视的经营理念:“随时考虑公司周遭人们的幸福,不勉强自己,踏踏实实地经营。”
放下眼前利益,致力永续经营
冢越会长的座右铭是摘自二宫尊德的教诲:
远观者富
近视者贫
远观者为百年植杉苗
春天播种秋天收获
因而致富
近视者等不及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而不为之
唯沉醉眼前利益而取之
不愿播种只图收获
因而贫穷
可以看出冢越会长不追求眼前利益,想的是几年、几十年的事业。
还有那“百年月历”,他把眼光放在一百年后,以这样的视野来经营。
这就是伊那食品工业所标榜的“年轮经营”、“盆栽经营”主义。
树的年轮是配合成长,一年一年一圈一圈形成,慢慢长成大树。
因异常成长一口气出现大年轮的树,都禁不起风吹雨打。
这就是商场上所借镜的“年轮经营”。被一时的热潮、趋势所左右的决策,固然可以在短时间急速提升销售量,但热潮总有消退的一天。冢越会长与他的继承人井上社长便是牢记着这一点,踏踏实实地走来。
“就像开车超速一样,不只是开车的人危险,周遭的人也都会受到波及。企业的经营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下子成长而壮大的公司,总有一天一定会给生意伙伴、顾客,还有员工带来不好的影响。”
这家伊那市民所引以为豪,同时也是值得日本人骄傲的公司—伊那食品工业的冢越会长告诉我们,这个理念将会一直传承下去。
专栏Column
连续七十五年营收成长的企业,坚持“员工开心,公司就开心”
娇生
连续营收成长的公司中,“娇生”是数一数二的例子。虽然还没有达到连续利润成长,但以一家外资公司来说,七十五年营收持续成长,的确是一个惊人的纪录。
这家公司约于一百二十一年前,由强生三兄弟所创立。创业者当时的想法、理念,和伊那食品工业一样,都很简单,那就是“想要救人”。
在这一百二十一年里,仅仅两次销售量呈现下滑,不过那也是策略性的计划。而最近七十五年来,营收都是连续成长。如果是获利率为1%至2%的程度的话,还不难理解,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有低于10%。由此可以印证“正确的经营绝对不会衰退”这句话。
日本娇生公司位于东京神田,门口有一面宽五至七米的铜板,上面刻着一段文字。铜板上的文字有英文和日文,满满地写着“我们的信条”“我们的誓言”。
内容与我所提倡的“对五个人的使命和责任”在顺序上有点不同,依次是: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地方社会,股东。
我曾经在访问时提到:“你们公司这一百二十一年间,能够长保繁荣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接待人员回答我:“我想是因为我们的信条很好吧。”她说,“员工开心,公司就开心。”这就是答案。
这样一家得到员工高度满意的大企业,对地方社会的贡献也相当与众不同。不仅是连续营收成长,就连对社会的贡献,也都是很了不起的业绩。
住院三年的员工仍然继续支薪,还有红利奖金
树研工业
伊那食品工业是以员工为第一的公司,另外在爱知县丰桥的“树研工业”也是这样一家公司。
有一次,一名员工生重病住院。这名员工与病魔搏斗了三年,最后还是在医院过世。树研工业在这三年里,一直继续支付他的薪水和红利奖金。
计算方式是将这名员工生病前一年的年收入除以十六,每个月依照前一年的月薪支付,夏冬两季的奖金则是各给付两个月的月薪。
这笔钱并不是汇入银行或是请他的家属来领,而是专程送到病房去给他们,由他的太太满怀感激地收下。
我问:“为什么要这么做?”松浦社长告诉我:“人都会有运气不好遭逢意外的时候。万一这个人不幸过世了,最困扰的是他所留下的家人。公司事后花再多钱为他举行盛大的丧礼,他的家人生活也不会因此得到改善。我们公司不只是员工,连他们的家人也是我们最重要的伙伴。”
遇到这种情形,一般比较照顾员工的公司可能会表示:“真是太遗憾了,由公司来为他举行丧礼吧”,或是“治疗期间可以支领半薪”。
但是每个人都可能在勤务中病倒,越认真努力的人,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会越高。
如果公司不能在万一的时候替他们守护家人,员工对工作也不会全力以赴。如果员工不是全身心投入工作,就不能使顾客感动。所谓好的工作成果,就是在这种相互感动之间产生。
最了不起的企业3
立志“成为全世界人们的支柱”,员工来自日本各地,客户来自世界各地
中村复健器材
在日本几乎还没有义肢辅具需求的时代,独自一人回到人口急速外移的故乡创业,那就是中村复健器材的创建者。这是一家一直站在弱势者的立场,为弱势族群创造商品的公司。中村复健器材不追求提升效率,而是一点一滴地获得好评。他们是“位于日本最偏僻地区的公司”,但却吸引了首都周围,甚至全日本的应聘者,顾客也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
日本最偏僻的公司
日本人口外移最严重的县市首推岛根县,其中最偏僻的地方在石见银山的山脚下,“中村复健器材”的总公司就在这里。
搭乘火车到松江站或是出云市站,再换车到大田市,从这里搭计程车约莫三十分钟,就会进入山区。
我从静冈的家出发到那里,要花七个半小时。容我说句很失礼的话,那里真的是很不方便的地方。
有人说一个产业的盛衰取决于它的地点,很多经营者都把经营不善归罪于地点,尽找些“真羡慕东京的老板”“客人不会来我们这种小地方”等的借口。
先前我也曾经提到,许多中小企业说“业绩不好”,多半都是下列几个理由:“景气不好”“规模太小”“行业不好”“地点不好”“大企业不好”,这些很明显都是逃避的借口。上一章所介绍的伊那食品工业是“寒天工业”,它就是在社会大众认为的夕阳产业当中,优良经营中的一个例子。
说到“地点”,决定商圈的是顾客,而不是企业。
在我所列举日本最了不起的企业中,中村复健器材就地点条件来说,算是相当严苛的。但是他们的顾客却遍及全日本,甚至全世界。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顾客都不是“刚好到这附近”的“过路客”,而是“特地找到这里来”的“专程客”。
从大田市站出发到中村复健器材的山路两旁虽然也有零零星星的民宅,但大多是屋顶破了或窗户歪斜了的旧房子,人烟相当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