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X光下看腾讯
682000000027

第27章 腾讯是否需要从技术和产品驱动转型为管理驱动?(1)

腾讯是否需要从技术和产品驱动转型为管理驱动?

目前,腾讯已经成为一个拥有1万多名员工的庞然大物,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中的最大规模者,内部管理的瓶颈也逐渐凸显出来。

薛蛮子认为:"腾讯目前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怎么能统一1万多名员工的思想,让他们认识到该干什么。你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你们有团队,又有执行力,又能赚钱,而且短时间内没有人能像你们那样赚钱,所以你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张颖也认为重新梳理管理结构是腾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我们经常跟各种各样大的互联网公司打交道,跟腾讯打交道也非常多。我自己一个最大的感受是,腾讯的管理架构需要变革,业务线过于繁杂,而且现在单一体系下管理都非常困难,更何况很多部门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协同效应也体现不出来。现在腾讯完全是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架构进行拉伸。所以,是不是可以考虑未来变成像阿里巴巴那样的公司,保持自己的主营业务,然后把其他的一些拆分成子公司?最明显的一个地方是微博,我们可以看到新浪果断地成立了事业部,倾其所有的资源推动微博的发展,而腾讯没有这种果断和决心。我说的有可能比较简单,其实后面有很多很复杂的因素要考虑,也要权衡很多的东西。"

对此,王斌认为,大国崛起和公司的发展与创新,靠的是管理:"管理是最巨大、最艰难的创新,也是最具有技术含量的。腾讯已经开始从互联网企业向实体企业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之中势必要采取必要的营销手段、品牌打造手段、管理方法。所以,它的发展路径应该是向管理转型。"

管理问题确实已经是腾讯很大的挑战。按照业务,腾讯将主要的几个赢利业务分为互联网增值业务系统、无线业务系统、互动娱乐业务系统、网络媒体业务系统四大部门,试图明晰职权,促成彼此协作。但随着这四个部门的演进,它们之间业务的重合越来越多。部门之间的竞争与重复不仅让组织效率变得低下,而且也会导致其产品缺乏统一规划,进而让公司缺乏统一的形象。

几个月前,腾讯已经专门组织高管去思科总部学习经验,推进腾讯内部的组织架构SNS①化,其核心在于:建立跨部门的决策团队,将决策权下放。这种源于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的体系其核心是建立跨部门决策团队,下放决策权。当时思科亏损22亿美元,CEO钱伯斯遂带领全公司再造组织。阶梯形架构被彻底打散,转而以100亿美元收入业务和10亿美元收入业务为标准分别建立理事会和委员会。这两个跨职能协作的团队成员是各部门高管,他们的薪酬更多取决于其所属理事会或委员会的成功程度,而非个人部门业绩的好坏。这样,管理层就能摆脱单个部门视角,进而从公司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

现在,腾讯已经在SNS等重合较多的业务方向设立了跨部门决策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