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思棠心语:履职与创新(上)
6858200000023

第23章 教育篇(23)

(一)今后一个时期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先进的现代网络技术为手段,建设覆盖全省大中小学校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坚持“统一思想,分级负责;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分级投入”的建设原则,贯彻“创新机制,科学管理;突出应用,提高效益”的服务理念,实施“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区推进”的发展方针,把全省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优先发展,“先普及,后提高”,推动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加快发展,带动发展条件一般的地区协调跟进,扶持发展条件较弱的地区打好基础,从区域发展布局结构上体现特色,从多元化社会服务功能上体现优势,探索符合中国西部教育发展实际的成功模式。

(二)“十一五”期间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将发展教育信息化作为一种政府行为,纳入全省信息化发展规划。多渠道筹措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加强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以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为依托,整合优化各类教育信息资源。

促进“三网结合”,即以甘肃教育网络中心为纽带,加快全省教育城域网、骨干网和卫星传输网的建设步伐,为形成特色鲜明、“天地合一”的甘肃远程教育网络传输体系奠定基础。

建设“三个平台”,即发挥“甘肃省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的整体资源优势,加快西北师范大学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与职业发展培训及教育信息资源研发平台、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优质教育信息资源集成发送平台和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学历教育开放平台功能化建设步伐,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开发与传输奠定基础。

强化“三教统筹”,即以应用为核心,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实现资源共享,使设备在有效周期内充分发挥作用,增加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覆盖率,并为农村区域经济、科技、文化和农民致富提供服务。

依靠“三支队伍”,即:发挥各级管理者的决策作用,专家学者的指导作用和各级电教工作者在服务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加强科学研究和示范评价工作,科学指导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

加强“三方合作”,即:以诚信和谐的机制,调动校、银、企三方积极性,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探索与广电、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新模式,扩大地面网络覆盖面,提升传输速率,走出一条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

(三)“十一五”期间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

1.建好信息资源传输网络。以普及地面网络为主攻方向,在努力向农村延伸的同时,使兰州教育地面网络传输平台升级扩容进入国家二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充分利用“天网”优势,完善甘肃教育卫星网功能,提供新一代数字视频资源,解决地面网络不能通达学校的问题。

通过中国广电、电信全面建设并不断完善各市(州)的教育城域网,提供优惠线路和服务器,使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实现电子政务功能。

城乡学校按“因地制宜,就近接入”为原则,采用光纤、电话拨号等方式接入甘肃教育专网,并在此基础上为所有师生开通免费的甘肃教育网邮箱。

2.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全面开展“西部大学校园网”应用绩效评价工作,建立甘肃省计算机网络应用示范基地和“大学课程在线”应用体系,加大高等学校远程学历教育功能,增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

发挥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在全省教育信息化中的远程学历教育平台功能,做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天地网结合的网络教学环境为平台,以导学、助学、督学为支持,实现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新型模式。

全面开展中小学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示范校评价工作,带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的标准化建设。在省级示范性高中建立远程优质课网络教育联盟,实现全省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发挥西北民族大学学科和产业优势,加快藏区中小学双语教学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中国藏区民族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推广示范区。

3.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立省、市、县三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基地,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省上在兰州和东、西两边建立了3个辐射全省的信息技术培训基地,主要培训骨干教师。加快“金证工程”实施步伐,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和乡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使其成为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交流、研讨的主要阵地。国外教育项目中的教师培训项目要把信息技术培训作为重要内容。经过几年努力,力争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本达到合格标准。

加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工作和学科教研工作,探索以开放的方式在本学科内集体优化备课和个体特色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开展基于网络形式的省市两级教师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观摩教学活动和教学课件比赛及相关知识竞赛活动,努力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三、以应用为核心、以质量为重点,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各项任务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制定的《2004—2005年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2004年,甘肃省在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天水5市和民勤、会宁、崆峒、正宁5县(区)进行试点,总投资10403.7万元。其中,国家投入6935.8万元,省内配套3467.9万元,共配备教学光盘播放点482个,卫星教学收视点2625个,计算机教室405个,使135万多农村中小学生受益。2005年甘肃省要在兰州、白银、武威、平凉、庆阳、甘南6个市(州)实施这项工程,仍然按照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室三种模式来建设,采用集中布点、连片实施的方式,全面覆盖这些地方所有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工程总投入为16585.1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0860万元,省内配套5531万元。按照国家要求,配套资金中省级配套二分之一,市县配套二分之一,各2765.5万元。2006年,要在陇南、临夏、定西3个市(州)启动这项工程,投资预算为11472万元。2006年的工程完成以后,将覆盖到甘肃省所有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农村初中的生机比可由现在的29∶1提高到13∶1。

可以看出,2005、2006两年的任务很重,投资也比较大,这既体现了中央对甘肃省的关心和支持,也是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努力工作,取得上级好评和信任的结果。这笔钱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省政府已经成立了甘肃省实施国家2004—2005年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联席会,办公室设在教育厅。联席会负责对工程进行统一部署,制定省级方案,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协调工程实施中的有关问题。联席会办公室具体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设备招标采购、项目评估验收、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和整合以及管理人员培训等。

工程要以市(州)政府为主组织实施。要成立由主管市(州)长牵头,教育、发改和财政部门参加的领导和工作机构,负责本地区的工程组织实施工作。县区和乡镇以及项目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各地要切实做到机构健全,责任明确,措施有力。实行分层次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重视先进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抓出一批建设、应用的先进地区和学校,发挥它们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分步推进。

各级领导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经常检查督促,及时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发改部门要把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来进行规划和部署;财政部门要保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资金配套,要按照抢抓机遇、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思路来增加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教育部门要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并且要抓好日常管理和使用。机关帮县帮乡、教育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都要把重点放在扶持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上,形成全社会齐抓共建的局面。

(二)组建专家队伍,科学指导实施

省、市、县三级都要建立由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督导检查等方面组成的专家队伍,负责对设备配置、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教育教学等进行论证和咨询,以利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更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校实际,设备配置科学可行,设备运转方便完善。

要加强工程应用的研究探索,尽快形成适合当地的教学应用模式。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体系的革新等进行整体思考。

还要注意调动高等院校、教育科研、电教等部门的力量、优势,组织专门的力量进行研究,在不同地区进行应用实验。要从转变观念入手,引导教师克服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阻力,调动他们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今后培训教师,不仅要在技术上培训,还要用现代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

(三)落实配套资金,加强项目管理

各级政府首先要抓紧筹措配套资金,因为这项工程采用的是先行建设、配套资金于招投标前划入专户、工程验收合格后国家再按比例拨付资金的办法,配套资金到不了位,工程就无法进行,国家的投资将会失去。各级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件事情,发改、财政、教育等部门都要积极出主意、想办法,确保配套资金及时到位。还要切实解决运转经费的问题,不能出现买得起马备不起鞍的情况。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宁肯把设备用烂,绝不能把它放坏。有了设备,没有管好用好,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责任,没有钱维护,设备不能运转,就是政府的责任。

这项工程实行项目管理,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办法和程序,教育厅在今天下午和明天要专门进行安排部署和对相关人员培训,我就不多讲了。各地一定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组织,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科学实施,从细微处着手抓好落实,确保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

(四)重视资源建设,提高应用水平

从这两年工程实施的情况看,我们在硬件建设上进度比较快,但资源建设没有跟上去。

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因为资源建设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果资源跟不上,设备的使用效益就会大打折扣。在资源建设上一是要加大投入,二是要整合力量。各级教育部门一定要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甚至要把资源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省教育厅要组织力量研制开发,尽快建立起涵盖基础教育各个年级所有课程和各类专题资源的省级资源库,通过卫星、互联网或者制成光盘送给农村中小学,从而提高应用水平。

(五)加强检查评估,形成激励机制

今后在对教育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时,要把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各地、各学校要建立健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仅要在制度上保证管好用好设备和资源,还要在制度上把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教师的惩奖结合起来,和他们的考核、评优、聘任、职务晋升等等结合起来。

以上要求,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质量;二是应用。质量是基础、是条件,应用是核心、是目的。就是希望大家把这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建成放心工程、精品工程,更希望广大教师把它很好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使我们的孩子能够充分享受到这项工程给他们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为实现甘肃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

(在甘肃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甘肃省“两基”攻坚工作汇报

(2005年8月15日)

甘肃省“两基”攻坚总体规划是:到2007年,20个县实现“两基”,“两基”达标县(市、区,含省辖市嘉峪关)达到79个,人口覆盖率达到94.79%;其余8个县,硬件达到“两基”验收标准。2010年,全省全面实现“两基”目标。

目前基本进展是:2003年有2个县,2004年有3个县如期达标,全省已有64个县(市、区,含省辖市嘉峪关)实现了“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79.29%,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3.15%。2005年计划4个县实现“两基”,人口覆盖率将达到83%。

一、强化政府行为,层层落实责任

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坚持科教兴省战略,把农村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高度重视“两基”攻坚工作。

一是成立了由主管省长任组长、省长助理和教育厅厅长任副组长,教育、发展和改革、财政、建设、国土、监察、审计等厅(委)负责人组成的“两基”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全省“两基”攻坚工作。

二是把“两基”工作纳入县政府目标责任制。主管省长与市县签订目标责任书,市、县、乡政府也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双线三级”责任制。各级领导进村发动少年儿童入学,进校解决学校的各种问题,把实现“两基”作为重大的责任。临潭县规定包村干部完不成“控辍劝返”任务不能返回单位,为外出打工返校学生报销交通费,对贫困学生复学家庭提供民政救济优先照顾,一年来,动员小学返校学生244名、初中返校学生271名,使全县入学率、“控辍”率达到了“普九”指标。

三是努力增加教育投入。2004年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6%,中央给甘肃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52.94%用于教育。省政府为寄宿制工程配套6000万元,安排“普九”巩固提高经费每年3000万元,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专项经费每年400万元。各市县也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两基”的投入。

二、加紧项目实施,建设放心工程

甘肃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集中在28个“两基”攻坚县实施,国家安排资金8亿元,规划总投资8.89亿元,项目学校566所,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2004年下达的188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多数项目2004年年底竣工;2005年项目部分动工,力争8月份全面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