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生命与使命
6886900000023

第23章 依托团学活动平台(3)

②每个小组评出的优秀观后感以班为单位上交到联络员处并组织开展评比活动,课题组成员担任评委,综合评定,参与活动的同学计1分;

③最后由课题组综合评定出优秀班级,颁发校级荣誉证书。

(5)开展“珍爱生命”箴言创建活动(2分)

①参与活动,且至少上交5条箴言的同学,即可获得基本分(总分的60%,即1.2分);

②联络员初审,根据箴言的质量酌情加分(占总分的20%,即0.4分);

③课题组终审,评出的优秀箴言作者颁发校级荣誉证书,同时获得该活动的满分(2分)。

(6)活动总结

上述五项活动结束后,每个学生上交一份活动总结,该总结可为学生争取加分机会,直到分加满为止。

2.奖励设定

以上活动评奖名额按实验班班级或学生人数的20%设定。

3.活动资料递交

(1)A4纸、Word格式、电子文档。

(2)标题用黑体三号加粗,正文用小四宋体;行距为固定值22磅。

(3)最后注明:××年级××专业班级××名字。

(第三节)大学生生命教育团学活动

创新模式的实践

大学生渴望了解社会,喜欢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大学生生命教育可根据这一特点,通过团学活动实施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命知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美好,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观。如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生命演讲比赛、听红岩英烈报告会、珍爱生命箴言创建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关爱与付出,体验和感悟生命的快乐,增强生命责任感。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假期三下乡等活动,让大学生深入落后的贫困地区,亲身体验生活的艰辛与生命的顽强,从而更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增强自己的历史使命感……这样大学生生命教育就能够在理论渗透的同时,再以社会实践活动予以强化,使大学生的知识掌握与亲身实践、亲身体验相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活动载体

(一)开展“珍爱生命”主题团日活动设计大赛

为了在大学生中加强“珍爱生命”教育,我们依托高校已有的团学活动教育资源,利用重大纪念日的机会,如“世界艾滋病日”“世界禁毒日”“感恩节”,组织学生开展“珍爱生命”设计大赛。通过亲身体验,在真实的氛围下接受关爱生命教育、感染每一位大学生,引导他们珍惜光阴,志存高远,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又如,在开展“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团日活动设计大赛中,一批批大学生设计举办了摄影、漫画作品展,看着那一张张发人深省的照片,同学们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大家都在沉默中认真思考着生命的意义。一位同学在观后感中这样写道:“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一段段催人泪下的故事所折射出的深刻内涵,引起了我对生命存在的思考”。事实证明,生命教育,让大学生参与其中,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已经成为高校教育者的一份责任。通过亲自动手设计,使大家切实感受到了“珍爱生命”主题团日活动的重要作用,亦为大家的人生追求、人生理想树立了一面镜子。

(二)举行“关爱生命”演讲比赛

组织大学生参加“珍爱生命”演讲比赛,演讲内容不仅反映生活,揭示世界本质,而且故事对人的塑造施加着积极影响,让人听而有发、有感、有想,它来源于生活,经过加工、提炼出的道理以质朴的语言、深邃的见解、灵活的表达方式为大众所接受,又指引着他们的生活追求。我们要以创新的思维,牢牢把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用他们喜欢的图像、影音等模式开展“关爱生命”演讲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同学们各显神通,创造性地用PPT、DV、老照片、漫画等形式开展班级团学活动,通过真实的故事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大力弘扬珍爱生命、善待自己和他人。反馈结果表明,“关爱生命”演讲比赛既是对同学们生命价值观情况的考察,又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们自主认识生命价值的兴趣。同学们对于此次主题活动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形式上,摒弃了传统的“台上讲台下听”的单一模式,师生双向互动的新模式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所以大家的体会更真实、更深刻;内容上,少了呆板、空洞的理论说教,贴近日常生活的场景,身边的所见所闻,让大家于细微之处见真知、于平凡之处见伟大,因而教育效果更震撼,影响更持久。

(三)组织学生听红岩英烈报告会

组织大学生参加“红岩英烈报告会”于社会而言,它丰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让社会更加文明;于人而言,给人以精神的享受,让人的听觉世界不再单调,它是一种充满激情的实践理性。“英烈事迹”,不仅包括革命和建设时期经典的革命故事,而且也包括改革开放时期歌颂美好生活的现当代模范。它深深根植于民族的文化土壤,格调高雅、内容健康,在人民群众中经久不衰,是一代代人精神的脊梁。

我们依托高校团学活动这一良好平台,本着“传承、弘扬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怀,提升人生境界”之目的,举办了多场红岩英烈报告会。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这样的活动,通过总结学习心得,思考人为什么活着。该活动通过鲜活的案例既给了同学们深刻的生命教育,又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家得到了启发。一位同学在活动感想中说道:“一段段经典的红岩故事、一幕幕感人的生命之歌,将大家带回到那风雨如磐的岁月,让大家清晰地看到一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革命志士,为了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不顾个人安危,以实际行动为心中的理想信念而奋斗,同学们都深深地被先烈的革命精神感染着,明白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同学们撰写的心得体会加深了主题活动的教育效果。

(四)组织学生观看“珍爱生命”主题电影

在国内外电影史上,经典生命教育电影层出不穷。观看“珍爱生命”主题电影要求我们通过欣赏经典生命教育题材类影片,达到对生命的理性审视和客观认识,从而在生活的激荡中,做出理性的选择。经典电影里面蕴含着人类深刻的理想追求,让大学生接受古今中外人类文明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影片的熏陶,是开拓其眼界、提升其修养、增长其智慧的有效措施。

重庆交通大学作为以理工见长的大学,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一直是本课题组关注的重点,并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问题开展了相应的主题教育。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为悼念逝者,寄托哀思,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了经典影片《托斯卡尼艳阳下》和《我们要活着回去》,教育广大学生在死亡、灾难面前找到生的希望,使学生认识到生命中少不了挫折,走出挫折的泥潭,前面就是一片艳阳天,进而激发广大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追求;在面对考试失利、感情挫折以及就业困难时,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菊花香》《美丽人生》《少林足球》等经典影视作品,告诉学生“生命是一个充满着欢乐、同时也少不了痛苦的过程,生命有时是很无奈的,乐观面对,不要向命运低头,走出自己的一片天,人生终将美丽。”通过以上活动,我们生命教育团学活动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效地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索出一条新路;另外,我们收到了大量主题鲜明、文字鲜活优美的心得体会。在一篇感想中这样写道:“近几年,在新中国的发展史上很不寻常,面对严峻挑战和困难,灾区群众不等不靠,顽强拼搏,凭借自己的双手和智慧,重建了美丽家园,灾区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向前推进,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这种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灾区人民坚定信心,也鼓舞着全国人民。”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既陶冶了情操,又得到了启发,这种模式正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旨在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生活品味,自觉提升人生追求和修养。目前,该活动进展顺利,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五)开展“关爱生命”箴言创建活动

所谓传箴言,就是把崇高的精神、古代的和现代的知识理论、生动翔实的文化生活例子等,经过提炼——加工——再认识的过程形成箴言,人人相传,代代相传,世世相承。就是利用手机、微博等现代传媒的易操作、高效率、大容量、方便快捷等优势,不断扩大箴言的社会覆盖面、影响力,调动手机用户间点对点互传“积极性箴言”。

为了让“珍爱生命”活动深入高校校园,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念,我们在大学生中开展了“关爱生命”箴言创建活动。此次箴言创建活动,以原创编辑为主、摘录借鉴为辅,编写以下方面箴言:人生格言——主要是对人生经验和规律的总结;经典语句——主要是传统文化中的励志、修身等方面经典语句。这些箴言诠释了生命意义,它的价值就在于“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晨钟暮鼓之警;其说理之切,其举事之赅,其择词之精,其成篇之简;字字沁人心脾,言言落人肺腑。”在大学生中间形成传播、学习、践行箴言的“裂变”效应,以达到规范人们行为、弘扬生命价值的巨大社会效应。

二、实践效果

大学生生命教育团学活动创新机制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积累了生命教育的宝贵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传统生命教育模式的不足,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生命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通过团学活动模式开展生命教育效果显著

1.帮助大学生正确认知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