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给新教师的忠告
6949000000013

第13章 班主任工作(6)

在我们的班级管理中,经常会发现班内有一些违反学校纪律的现象,也总有那么几个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让老师们很是头疼。那么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我认为,我们不妨换个心态、换个角度、换个方式,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换个心态

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大多数班主任老师都会板起脸孔,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予以训斥、批评,语言尖锐,咄咄逼人。有的甚至怒气冲天,慷慨激昂,声色俱厉;更有甚者,动手动脚,对犯错误的学生行之以体罚或变相体罚。

因此而酿成严重后果,害人害己的,也有所闻。其实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自己肯定是不快乐的,或者像一只已经点燃的炸药桶,要把自己所有的怒火都泼向学生;或者像一块冷冷的冰,竭力地压抑胸中的愤怒像大海的波涛久久不能平息。

然而,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不妨先冷静一下,让自己换一种心态。

“教室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学生是允许犯错误的人。很多时候,错误是学生成长的代价与营养。”学生毕竟是学生,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即使是我们成年人也免不了要犯错误,何况学生?

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孩子们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在这个特定的时期,由于学生的心理不成熟、不稳定、不平衡所引发的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也是正常的。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所以,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要明确这是学生成长中的必然,我们就不会怒火冲天了;这样,我们也才能更加冷静地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细心地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而且,也有很多时候,冲学生发火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简单的训斥、批评并不能奏效,甚至有时候还会使学生更反叛,把他推向错误的道路。

同时,有时候学生犯了错误,本来他自己就感到了内疚,正在自责,如果加上我们的一顿训斥,他反而会觉得:我犯错了,你训斥我了,大家扯平了,以后依然故我。

训斥不一定有用,有时候什么也不说,反而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孩子会有一种负罪感或者是内疚感,这对于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会更有效。

高一年级有一个女生宿舍晚休经常说话,甚至会说到十一点多。有一次被抓了个现行,老师把她们整个宿舍都整到了宿舍外面,查出了晚休说话的主要带头者是邢同学,但老师并没有批评她,只是简单地说了宿舍长几句,就让她们回去了。

第二天,邢同学主动写了一份检查交上,态度诚恳地承认错误。在以后的日子里,邢同学在各方面的表现非常好,跑操时主动要求他人标齐排面,主动擦黑板,主动捡起掉在地上的废纸,主动提醒宿舍的其他同学注意遵守纪律,等等。

“谅解也是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原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优秀的教师都善于以自己的宽容,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从而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灵。从今天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来看,谈一谈宽容仍具有现实意义。

二、换个角度

其实,任何时候,学生犯错误都是有原因的。刘老师就经常给她的学生说:“我知道你们犯错误都是有理由的,我也允许你们犯错误,但同样的错误最好不要有第二次。”

但是,学生犯错误很多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自控能力差、对自己要求低等等单纯的品行问题,而是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导致的。这里所说的换个角度,就是我们班主任老师应该多从学生的心理方面去分析问题的原因。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做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我在这几年担任班主任期间也深刻体会到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早恋等,这些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往往是由学生心理不成熟、不稳定、不平衡引起的。

要真正分析出学生犯错误的内在原因,我想,唯一应该做的就是要想办法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与学生沟通,用爱来赢得爱,用真情来感染学生。

只有你发自内心的尊重学生、爱学生,关心学生,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也会从内心尊敬你,就会愿意对你说心里话,信任你、尊重你,就会愿意接受你的批评和教育,这样我们做起工作来才会更有针对性。

三、换个方式

大多数情况下,当学生出现了问题、违反了纪律,班主任更多采取的是批评教育的方式。或者是大发雷霆,劈头盖脸的指责学生的种种不对,甚至是将以前出现过的错误也一一翻出,将此当作证据证明学生的品质有问题或屡教不改。

或者是一味的苦口婆心的讲道理,只是将一套套的大道理搬出,自己讲的津津有味,却不关注学生的反应如何。这样的方式都是单方面的发挥了教师的作用,由于淡化甚至是忽视了学生的反应。

这种一厢情愿的教育方式往往是收效甚微的,而且如果是采取了大发雷霆外加指责的方式还可能强化学生的抵触情绪,激化矛盾,造成原来的问题没解决又增加新问题的局面。

其次,这种教师的单向教育属于对学生错误的外部惩戒,可能给学生造成这样的想法:虽然我犯了错误,但已经被你批评了,因此也就洗刷了自己的错误。

所以,在接受教育后,学生可能很少再去发自内心的吸取经验教训,而是产生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真正的教育绝对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问题的错误性并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班主任的教育方式必须多样化,要收到说到学生心里、使其心悦诚服的教育效果。

所以,一些聪明的班主任,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运用睿智的艺术的教育方式,把学生所犯的错误,当作是促进学生本人或学生群体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更新的一个契机,当作是可利用的宝贵的教育资源,以不放纵、迁就,“治病救人”为前提,采用各种巧妙的方式,用宽容、帮助、关怀代替抱怨、训斥、惩罚。

这样可以激活犯错误学生的进取心,起到化“顽劣为通达,化无知为明知,化腐朽为神奇”的惊人的教育效果。

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不妨换个方式,先按捺下心中的不悦或怒火,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听一听学生怎样说,无论是诉苦还是狡辩,班主任可以对此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理解。

在比较和谐的气氛下,师生双方可以就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说一说如果他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会怎样处理这件事。在彼此有来有往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慢慢认识到自己问题的错误性,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得出经验教训。

例如,某班有一个学生经常在自习期间出入教室,给班级量化扣了很多分,也在班里造成了不好影响。问他原因,说是肚子经常不舒服。老师没有从量化扣分的角度去训斥他,也没有给他讲大道理,而是比较关切的和他讨论起他的身体情况。

他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切,态度上先有了转变,不再是刚才的满不在乎,而是带有了一丝愧意。看到他的态度变化,再和他商量:你看看能不能在满足你的要求与不影响他人,保证班级量化之间找一个协调的方法。他想了想,向老师保证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保证自习课纪律。

换个方式,也可以不直接和学生发生正面的交锋,而是通过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来实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效果。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在班级管理中,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在学习上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可以开展“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了系列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在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两极分化的局面。

再如,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又可以开展了“我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制定与讨论,让学生在学习成绩、班级量化等方面展开竞争。

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形成较强的凝聚力。

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

所以,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更需要我们老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换一种心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你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很可爱的,你会发现教育有着无比深刻的内涵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