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软实力
7095500000021

第21章 破局(4)

按照构成产品组合或服务组合基础的通用组件、组装方法或技术组建创新平台。平台创新包括利用“通用性的力量”,即利用模块化设计来快速地、经济地提供不同组合的衍生服务。平台创新已经使得日产汽车公司(Nissan Motor Co.)在汽车行业再度取得了大量财富。公司通过对通用的组件进行不同的组合,生产出了具有不同风格、性能和市场定位的汽车,以及运动型多用途车。

围绕客户创新,公司可以发现新的客户细分市场或未被满足的(甚至是不明确的)客户需求。维珍移动美国公司(Virgin Mobile USA)通过专注于30岁以下的消费者这一服务不足的顾客细分市场,成功地进入了美国的移动服务市场。为吸引客户,公司提出了极具吸引力的价值主张:简化的定价、无合同约束、娱乐功能、时尚手机以及不拘礼俗的维珍品牌。维珍移动美国公司创立于2002年,在此后的3年中,它已经在竞争激烈的移动服务市场吸引了数百万的用户。

纵观世界保持领先的企业,都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它们都靠创意而成功。而支撑它们持续创意的基础就是强大的企业软实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竞争的时空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时代走入21世纪的创意时代。企业光靠新资本、新材料、新技术的追求已经不够。脑力竞争成为未来趋势,人才成为企业未来制胜的关键。今天创意已成为最重要的经济投入,知识成为创造、制作、买卖的首要成分。

这是一个信息唾手可得的时代,知识已成为一种商品。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发明什么。在知识经济时代,真正的知识拥有者,真正的知识性专业人员不再是掌握特定领域资料与技能的人;真正的知识也不再是一种预先的存在,并随时可供人使用的制成品,它也不再是被记载在积满灰尘的大部头书里的理论,或已被编制成精确的规则或公式。真正的知识掌握者是能够不断地阐明未被前人所识别的问题的人,是能够不断提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人。仅仅懂得旧的学术符号是完全不够的。在电脑成为普通工具的知识经济时代,事件、代码、数据、公式和法则都是唾手可得的,真正有价值的是有效和创造性地使用这些知识符号的能力。

1920年,一辆汽车成本的85%以上支付给从事常规生产的工人和投资者,1990年,这两种人得到的份额不到6%,其余部分则给了设计人员、工程师、计划工作人员、战略家、金融专家、经理人员、律师、广告商和销售商等一大群善于识别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者。

今天,在一个半导体芯片的价格中,至多3%归原材料和能源的主人,5%归拥有设备和设施的人,6%归常规工人,85%以上用于专门设计和工程服务,以及相关的专利和版权。

西方有个汽车公司曾花费巨额投资300亿~400亿美元建立起未来工厂,整个工厂是全自动化的,只需十多人操纵,但却无法获得预期的效益,最终只得关闭工厂,卖掉设备。在知识经济时代,仅仅依靠投资和技术先进不能解决大批量生产竞争力衰退的问题。在这个时代,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使得大批量重复性生产变得不合时宜。

人所具有的创新能力是任何机器和电脑都无法取代的,也是企业生命力和竞争力永不枯竭的源泉。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真正的科技资产和社会财富是它的全体公民解决未来复杂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又取决于他们解决今天和昨天的复杂问题的经验。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07年10月13日发表文章,题目是“阳光下的新事物——创新问题特别报道”。文章说,人们坚信,“让地球转动的不是爱,而是创新”。近几十年来,全球的经济增长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创新。经合组织认为,创新是“创造财富和社会福利的新产品、新的商业流程和新的组织结构调整”;高盛公司首席“学习官”理查德·莱昂斯说:“(创新是)创造价值的新想法。”

硅谷著名风险投资家维诺德·科斯拉一天晚上与谷歌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聊天时感叹:“把危机浪费掉真是太可惜了。”科斯拉所指的危机是由汽车厂商对石油的过度依赖和随之而来的全球变暖引发的。他强调说:“能源界和汽车业许多年来一直缺乏创新精神,因为它们不曾面对真正的危机,缺乏求变的动力。”

北美的研究支出在世界仍处于领先水平,但与较小的对手和发展中国家相比,北美大型实验室的优势在两种强大力量的作用下正逐渐缩小。首先是全球化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它们不仅是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还正日益成为供应商。其次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走出互联网,进入钢铁、航天和汽车制造等传统行业。

加利福尼亚大学商务学教授亨利·切斯布拉夫出版了《开放式创新》和《开放式企业的典型》两本书。这两本书让在本企业之外寻找聪明才智的想法深入人心。随着开放式创新变得越来越流行,企业的研发实验室变得愈发不重要。

宝洁公司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范,总部设在保守的中西部城市辛辛那提的宝洁公司是美国最传统的公司之一。几十年来,该公司向世界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如象牙牌肥皂、佳洁士牌牙膏和碧浪牌洗衣粉。它的产品创新过程过去都是封闭的,而且是以自己秘密的研发部门为中心进行的。

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宝洁公司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它提出新思路和开发新产品的方式。公司现在欢迎并真正与大学、供应商和外部的发明者合作。它也为这些合作者提高一定份额的回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宝洁公司已将来自外部的新产品设想的比例从不到1/5提高到将近一半。宝洁公司老板拉弗利说,这提高了创新的水平,而且是公司2001~2006年间能够以6%的速度增长的主要原因。

创新“永动机”

表面看,现在的PC竞争是围绕所谓的微笑曲线展开的,这条曲线其实是一条U型曲线。在这条曲线上,价值的最低点是简单的OEM装配,左边沿着生产显示器、内存、CPU以及提供软件等价值逐渐上升,右边沿着本土化配件生产、市场运作、销售渠道建立以及电子商务等逐渐上升。英特尔、微软等在左边的价值高端,在PC领域以其独特的价值模式获得了高利润,而戴尔、联想等缺乏核心能力的企业则居于右端,在利润模式的推动下通过拼杀成为PC市场的暂时赢家。

企业软实力支撑价值模式,企业硬实力支撑利润模式;具备软实力的企业,即使在硬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也能整合天下资源,创造最大价值,获得高额利润回报;而缺乏软实力的企业,即使硬资源相当充沛,但总跳不出纷争的红海,只能靠抢市场夺客户,博得维持基本生存的利润回报。当然,在环境生存和基本生存阶段,有的企业也意识到要根据用户需求创造一定的价值,但这只是浅层次的软实力决定的资源整合,因其境界追求的局限性,满足于让顾客满意,最多是高层次的竞争,终究难以超越竞争。比如戴尔的直销价值模式就是这类企业的典型。

超越竞争是着眼于企业软实力最高形态——价值创新而展开的,这种价值创新已超越一般市场竞争中让顾客满意的价值创造,更多的是目前市场中所没有的新的创意,是引领市场潮流的高智慧价值。

全球化时代也是技术标准不断提升的时代,这是一个大趋势,是规律,只有系统专注自己软实力的企业,才能摸准时代脉搏,通过持续创新,推出更多适应时代要求和市场需求,符合趋势预见和环境应变的高价值产品或服务。创新本身软硬兼备,是变与不变相结合的核心生存力。作为软的部分,创新是核心理念,反映了世界变化、变革的客观规律,这是永恒不变的法则,是构成企业软实力的基石;作为硬的部分,创新是理念见之于行动的能力,就是创新行动、行为,其结果反映了市场瞬息万变的需求,就是满足顾客更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软实力不仅有高低层次之分,还有核心生存力与非核心生存力之别。这可分三个层次阐述:

一是具备软实力的企业,不一定具备核心生存力,因为这类企业虽有浅层次软实力支撑,但追求的是基本生存或者说利润生存,难以超越竞争,所以无法形成核心生存力。戴尔是这类企业的代表。

二是具备软实力,而且是高层次软实力的企业,因为不善于与时俱进,在整合资源方面停滞不前,这样的企业虽然具备形成核心生存力的理想条件,但无法实现核心生存力的推动作用。多数跨国石油公司属于此类。

三是具备高层次的软实力,并且能使软实力与硬实力持续捏合,核心生存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这类企业不仅硬实力水平持续顶尖,始终居于领先地位,而且能自觉不断创新,问鼎蓝海。这类企业虽然居于高处不胜“寒”,因为具有高瞻远瞩的科学预见,加上有雄厚先进的硬实力作后盾,其软实力推动硬实力创新,往往能发挥到极致。英特尔就是这类企业的翘楚。

“顺势而为,超越自我,坚持理念,适应变化,放眼未来”,这是将企业软实力持续转化为顶尖硬实力的根本要求。企业以核心技术能力为主导,协同和整合全球资源,成为行业的领导者而形成的软实力。其背后的原理就是“持续顶尖的硬实力等于企业软实力”。英特尔是世界上最大的个人电脑微处理器供应厂家,在信息技术业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由于英特尔处于领先地位,其他业内企业不得不追随英特尔开发产品。曾有业内人士戏称:全世界的PC厂商都在为英特尔“打工”。其实,这是英特尔公司软实力创造的最成功的资源协同模式。

英特尔的软实力水平不仅保证其硬实力(如硬件)持续处于顶尖状态,更重要的是英特尔软硬捏合形成的核心生存力,像一个创新永动机,推动英特尔这艘巨大的旗舰不断超越自我,把握未来趋势,不断向新领域进军。

在大连软交会上,英特尔展出了一款车载导航系统,与普通的导航系统不同,它不仅在屏幕上显示了行车路线,而且还用不同颜色标注了各个路段的交通拥堵情况,比如红色代表堵车,黄色代表车流缓慢,绿色则表示一路畅通。消费者反映,这个产品非常实用,车上安上这个系统,可以省去不少堵车的烦恼。

英特尔每年都会光顾在大连举行的软件交易会,它并没有将电脑芯片或者最新型号的电脑摆在展台上吸引观众,而是带来了一系列新鲜玩意,除了可以查询实时路况的车载导航系统,能够自动捕捉球赛精彩镜头的视频采集系统,还有深得中国网吧老板青睐的“英保通”平台。

英特尔的“随芯恢复技术”,这是一种脱离操作系统、存在于主板的数据保护技术,当用户的电脑中了病毒又无法解决时,可以通过重启电脑,在3分钟内将系统恢复到原样。这项技术甚至使得英特尔有望改写软件业的历史。“随芯恢复技术”是英特尔EFI计划的一部分,EFI是英特尔在2004年首次提出的一种替代BIOS的升级方案。英特尔方面称,EFI采用结构化C语言编写,在扩展性、兼容性方面远远超过了传统采用汇编语言编写的BIOS,“BIOS早该进入文物展览室了。”包括海尔、方正科技等本地公司都宣布支持该项技术。

在英特尔眼中,软件基因已成为其芯片业务最重要的助推器。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陈伟锭认为:“我们不仅仅是一家硬件厂商。软件业务对英特尔来说至关重要,它在整个公司业务中占据很大比例……在英特尔全球8万名员工中,有1万人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伴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电脑处理器的性能已经不是消费者最为在意的问题,他们更关注的是使用感受。英特尔秉承“用更简单的方式来实现复杂的功能”的宗旨,开始更多地从软件角度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功能体验,这也是其OEM合作伙伴所需要的。这也说明,英特尔高层次的软实力战略正在硬件与软件两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展现。

软件在整个信息技术中所起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没有相应的软件支持,任何先进硬件设备的功能发挥都要打上一个很大的折扣。其实,英特尔对软件业务的重视由来已久。早在1993年,英特尔就成立了专门的软件部门SSG,针对自身产品进行相应的软件开发。2005年,英特尔进行结构调整,宣布成立五大平台事业部(分别为数字企业平台事业部、数字家庭平台事业部、移动平台事业部、渠道产品平台事业部和数字医疗平台事业部)以及软件与解决方案事业部(SSG)。英特尔内部人员表示,SSG部门和另外五大部门是既合作又独立的关系。SSG的软件产品包括开发工具、基础软件和平台产品。英特尔在软件研发上进行了很大的投入,目的就是为了让用户和战略伙伴更好地分享基于英特尔架构的计算平台所带来的高能效创新。

SSG事业部在全球拥有15个重点实验室,而最大的实验室则设立在中国上海,即英特尔中国软件中心。这个实验室的核心技术专长包括系统软件和固件开发、编译器技术与工具、嵌入式系统软件、Linux和开放源代码。与此同时,该中心还针对中国市场的需求和机遇开发了新型的应用模式,最知名的就是盛行于中国网吧行业的“英保通”技术。这项技术成为英特尔在原本处于劣势的网吧市场绝地反击的武器,而在网吧市场实现突围之后,英特尔还准备将它向企业级市场复制。

现在软件业务的重要性对于英特尔来说正日益上升。在2007年4月北京举行的英特尔IDF大会上,英特尔CTO贾斯汀指出,微处理器的真正价值不在硬件,而在软件方面,未来的芯片遭遇战,“不是硬件的遭遇战,而是软件的遭遇战。”

英特尔在软件业务上的投入不仅从侧翼有力地支持了自身的芯片销售,而且给英特尔营造了更为有利的生态环境。英特尔的软件部门研发的很多是嵌入式软件,这些软件大多没有通过打包零售,而是给相关产业提供的一种工具,它实际上推动了整个行业生态系统的发展。他们的目标就是在中国建立一个能持续发展的、完整的生态系统。

14. 将企业扁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