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7096500000012

第12章 说话篇(11)

父母在纠正青春期男孩情绪上的问题或观念上的错误时,要多增加一点耐心。青春期男孩内心敏感,性格固执,不宜强加说教。父母对青春期男孩要进行耐心开导,悉心教导,从而循序渐进地让他接受。

引导男孩战胜自卑心理

自卑是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看不起自己的一种不良情绪状态,是自我意识的一种消极表现。自卑的人,往往不切实际地低估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缺陷,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老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自卑的人害怕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从而容易丧失实现自我的信心。自卑的人还总是以别人为参照物罗列理由,来说明自己的无知和无能。自卑会使人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丧失前进的动力,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感觉,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

青春期男孩由于心理特点的影响,极易陷入自卑。要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不仅需要社会和学校教育,更需要父母的努力。自卑往往使孩子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失去信心,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每一个孩子,不管具有怎样的差异,其人格都是平等的。只要有信心,劣势也可以转变。最重要的是妈妈自己要做出榜样的作用,用自信和自强的精神来感化孩子,以纠正自卑心理。

自卑是可以战胜的,这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导。

1.帮男孩弄清自卑感产生的原因

只有找到了孩子自卑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帮助。很多孩子自卑是由于自己的身体特点、家庭因素、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原因而产生,因此需要得到家庭和学校方面的引导。针对个人的原因,父母可以利用面质法、理性情绪法等帮助孩子消除自卑。

2.引导男孩全面地评价自己

自我评价是一种包含社会行为准则的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复杂的自我认识,是指自己对自身的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所作的评价。妈妈可以引导孩子自评和他评,让孩子列举出自己的优缺点,并分别写在一张卡片的正反两面,再请其他的同学在另一张纸上列出孩子的优缺点,两者比较,以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并提醒孩子多注意自己的优点,以增强自信心。

3.建议男孩使用小目标积累法

步步为营,一位哲学家说过:“追求越高,才能的发挥就越充分。”对于后进孩子来说,与其空谈立志,不如定几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让这些孩子适当降低追求,将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做到一学期、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都有目标可循。目标变得小而具体,就容易实现。这样,孩子每时每刻都有成功感,就可以更快地进步。

4.鼓励男孩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心理学家莫顿曾提出“预言自动实现”的原则,认为人们具有一种自动实现预言的倾向。在孩子面前,长期而稳定地放着一幅自我肖像,孩子会与它越来越接近。所以,如果孩子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当感到信心不足时,孩子应该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把“别紧张,我能行”、“我一定能成功”之类的话写下来,或者大声说出来。

5.对男孩的要求要适当

帮助男孩建立自信,父母的要求要适当,不能苛求孩子。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与孩子实际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孩子取得成绩,父母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于平时学习成绩差、考试总不及格的孩子,父母应以关心和安慰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给孩子以耐心的指导,一步步地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渐树立自信心。

6.尊重理解男孩

小强上初中一年级,自尊心特别强,每次考试或平时老师的随堂提问、小测验,如果觉得自己表现没有别人好,回家就哭。妈妈鼓励他说没关系,下次考好就行,但他还是不听,自己在作业本上把回答错的问题,重新写上好几遍,甚至几十遍,妈妈不让他写都不行。面对自尊心如此之强的孩子,妈妈特别注意尊重她,从来没有强迫和打击过她。

自尊心是孩子健康向上的基石。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树立自尊心非常重要。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如果做错事,自己就很内疚。如果父母再对他冷嘲热讽,甚至拳脚相加,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破罐破摔”,越来越差。这时父母应关心、体谅孩子,对他说人人都会犯错,只要知错就改,下次不犯就行了。这样,孩子会排解消极情绪,逐渐恢复自信。

自卑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克服它也需要一个过程。对有严重自卑倾向的青春期男孩,父母应该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只有在父母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孩子才会有力量和勇气逐渐克服自卑,建立自信,更加健康地成长。

对骄傲自大的男孩,应当正确引导

比起自卑的孩子,骄傲自大的男孩,更难开导,很多父母表现得束手无策。因为,只要稍微靠近,孩子就嚷嚷开来,根本不给父母任何说教的机会。骄傲的孩子常常表现为过于自信,对自己估计过高,对同伴估计过低,看不起别人。这样的孩子往往虚荣心比较强,只爱听表扬、夸奖的话,不能挨批评,不爱接受别人的意见。在竞赛活动中,只能赢,不能输,稍有挫折,就大哭打闹,失去心理平衡。

很多家庭,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家庭,孩子骄傲白大的表现很普遍:有的孩子因自负而不能和同伴友好地相处,常常有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之感;有的孩子无休止地向父母提出各种要求,甚至承受不了半个“不”字,自然对别人的拒绝就更不能接受;有的孩子对大人傲慢无礼,不尊敬长辈,瞧不起成年人在某些方面的知识缺陷;有的孩子因自负而不爱与人说话,不爱回答别人的提问,甚至变得爱挖苦人、讽刺人;有的孩子不屑于与别人交往,心胸狭窄,他们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往往只能满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绩,而且他们看不到别人的成绩。

青春期男孩产生自傲心理,是与其家庭教育分不开的。

1.“父母意识”的潜移默化

童年时期记录在大脑中的是“父母意识”。有些父母,在与人交往中存在着不良的习惯,对人不礼貌、语言粗鲁、态度冷漠等;有的笃信“老实人吃亏”的交往信条,教育孩子“谁碰你一下,你就还他一拳”等。这些暗示,都容易让男孩产生不信任任何人和事,只相信自己的极度自负心理。进入青春期,这种意识就会变本加厉地显露出来。

2.父母的溺爱和过分保护

有的父母出于怕发生危险的心理,总喜欢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他们奔跑、爬高,过多地限制孩子与外界交往;有的父母因自己的孩子体质差,经常生病,对孩子更是加倍保护、照顾,恨不得把孩子放在“温室”里,处处不放心,并剥夺他们与人交往的机会,使孩子与人交往则显得十分笨拙;还有的家长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有好吃的让他先吃,好玩的让他玩够,逐渐使孩子养成唯我独尊,不尊重别人,不帮助别人,在与人交往时出现自私、任性、霸道的心理状态。这样的孩子必然失去朋友,久而久之,便养成古怪孤僻的性格。

3.生活环境的影响

城镇居民的生活结构,本身就减少了孩子间交往的机会。再加上现代生活节奏紧张,邻里间互不往来,这必然影响孩子。孩子间即使偶有交往,也被某些家长的癖好所影响。每个孩子都成为自己家的中心,这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也正是导致孩子形成自傲性格的原因。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自己。”因此,作为父母,为了能使孩子在成长路上一帆风顺,必须常常告诫孩子,无论取得了什么进步,都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谦虚谨慎,不骄傲,不自大。

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给青年人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认同大家意见的场合固执己见;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标准。”可见,父母要充分认识到骄傲的危害性,并寻求合适的方法帮助男孩克服骄傲的情绪。

骄傲自大,同样需要父母的耐心开导。

1.让男孩感觉到父母的表扬来之不易

父母对于男孩的夸奖表扬,不要泛滥。当孩子成功地做了一件理所应当应该成功的事时,要让他知道这是理所当然的,而不要过分表扬,让孩子产生自傲的错觉。

2.对男孩进行适当地批评

父母对孩子的表扬要适当,对孩子的批评也要恰如其分,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掩耳盗铃、视而不见,而要客观地指出孩子的不足。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还能够让孩子明白赏罚分明的道理。

3.奖励要本着以精神为主、物质为辅的原则

过多的物质奖励,有时会让孩子产生沾沾自喜、高傲自大、忘乎所以甚至不思进取的心态,要防止他们被赞许的目光所包围,或因为获得过多的物质奖励而产生畸形的满足感,懒于进取和努力。

4.不给男孩特殊待遇

在家庭中,要把孩子当做普通一员,不要让他成为中心人物。家里来了客人,除了正常的礼节外,不要让孩子过多地表现自己。父母应当注意,不要让孩子产生自己是世界中心的错觉,因为这样的错觉会让孩子在打击和失败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5.让男孩进行挫折训练

父母可以交给孩子一些较难的事去做,当他没能完成任务时,要帮助他分析原因,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竞赛性游戏,如智力竞赛、拼图游戏等,在这些活动中,要让孩子有输有赢,输的次数要多于赢的次数。而当孩子失败时,要教会他调节自己不愉快的情绪,能接受失败的考验。

6.给孩子多一些接触社会的机会

父母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当孩子看到外面纷繁复杂的世界,接触到比自己更优秀、更具专长的人,认识到“强中还有强中手”的道理,就不会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了。

对于性格孤僻的孩子,应当细心开导

对于现在的青春期男孩,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高楼里,被溺爱浸泡着的男孩来说,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有位儿童心理学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孤僻、内向的孩子不合群,甚至还有攻击行为,即便长大了也很难与人合作。”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往往表现得十分焦虑,不知如何是好。事实上,孩子的不合群是完全可以纠正的。可是说,青春期是性格形成的时期,父母如果能够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对孩子施加正确的引导,就能使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开朗乐观、主动交往的性格雏形。

性格孤僻的男孩,他们不懂得如何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孩子虽然不拒绝别人,但缺乏社会交往技巧;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很少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他们的不合群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也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他们的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们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他们言语很少,声音很小,有时甚至不愿说话而宁可用手势代替;他们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件事,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他们兴趣狭窄,难以适应新环境;他们很少关心别人,更无视别人的关心。

在医学界,严重孤僻甚至被视为是一种病态,即常人所说的孤独症。近年来,孤独症发病率在全球呈急剧上升的趋势。据有关机构研究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孤独症的出现几率高了近10倍。在美国,每千名儿童中有3人在不同程度上患有孤独症,这些患孤独症的孩子年龄一般在5岁至17岁之间。而在中国,孤独症患儿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五,而且每年以10%~17%的比例增长。

一般来说,性格孤僻的孩子大多具有以下表现特征:性格比较内向、害羞、寡言,情感不太外露,不喜欢交际;喜欢单独的游戏、安静的游戏和没有竞争的游戏;眼神稳定、动作沉稳,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作为父母,对性格孤僻的男孩,应当从以下方面正确引导,细心开导。

1.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如果父母不和,经常争吵,孩子就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培养,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就会因此而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从而养成了孤僻。因此,家长应给孩子创造出一个和睦、融洽、民主的家庭,让孩子真正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让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体验到家庭的欢乐。

2.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

当前,由于家居条件、家庭结构等原因,男孩常常按着“家——学校”两点一线的模式生活,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孤僻。家长应让孩子从“自我”的小圈子走出来,让孩子多与邻居的孩子一起玩耍、游戏、生活。家长有必要利用节假日、业余时间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游玩,带孩子去串门、走亲戚,减少孩子对不同人、不同情境的陌生感,增强其交往需要与兴趣,形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

3.和孩子一起锻炼,增强体质

孩子性格孤僻与体质弱密切联系。孩子体质弱,就会缺乏活动的耐性和持久性。这样就容易被同伴奚落和蔑视,处于这种状态的孩子会采取回避社会、回避人际交往,用孤僻来保护自己。所以,家长应多带领孩子投身到大自然去,去旅游参观、登山攀登、游泳、锻炼等。一来可以培养孩子勇敢、乐观的精神和持久性,二者可以增强孩子体质,使孩子能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同伴间的游戏、体育活动。

4.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的自我封闭,无良好的人际关系,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会因此而产生孤独感,形成孤僻的性格。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长应以身作则,在言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都应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孩子耳濡目染,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一个良好的性格。

5.增加孩子的“参与”意识

孤僻的孩子多着迷于一些缺乏社会交往、社会交流的兴趣。如玩游戏机、看电视等,对周围的东西不闻不问,对社会、周围的人和事采取不参与的态度。家长有必要中断孩子的这些着迷的爱好,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鼓励孩子陪同父母外出采购、参与做饭或帮邻居取报、取奶、送信等,以让其与人进行交往及培养其助人为乐的品德。

6.注意评价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