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
7397000000004

第4章 积极课堂的造就需要教师的期望

优秀教师管理课堂的独到之处在于关注期望,而不是关注规则,更不是关注破坏规则后的惩罚措施。优秀教师在学期开始就明确对学生的期望,并让学生明白对他们的期望。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贯彻这些要求。

1.教师期望对学生的意义

看到这样一项研究的报道:美国在一所全是黑人的幼儿园里,教师把儿童安排到三张桌子上,实际是分成三个能力组。第一张桌子上的儿童较多是中产阶级家庭出身,在家庭受过比较良好的教育。第三张桌子上的儿童不少来自贫穷的家庭。这样的安排是在教师尚未了解儿童的能力之前进行的。分组后教师期望第一张桌子上的儿童优于其他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教师的期望真的得到了实现。这项研究的报道,使我们联想起60年代后期众所周知的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对小学生作的一次所谓的潜力测验。这次实验实际上是一次一般的智力测验。他们随机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老师说,他们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要求教师注意观察。八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其他学生进步快。十分明显,由实验者提供的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预言效果。罗森达尔借用在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称作教室里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以上的调查和实验表明,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期望的确对唤醒诱导学生内因,促学生的潜能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师如何运用期望效应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期望效应,促进学生潜能发展呢?

2.1科学地传递对学生的期望

期望是一种综合情感的表现,它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表现出一种对学生深沉的爱。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包含在教师对学生真挚的情感里。教师期望的传递方式一般是在课堂中的教学互动,课后师生交往等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让学生感悟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的眼神、深入的启发、对学生成功时的喜悦;在课后与学生的交往中,贴心的话语、真诚的帮助,都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激励和慰藉,让学生体验出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值。教师对学生期望值的大小,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以“跳一跳够得到”为原则而确定,切不可过高。教师在对学生传递期望值时,要注意将自己的期望传递给每一个学生,既要鼓励强者冒尖,也要鼓励弱者上进,而不可偏爱,以免让其他学生失去上进心。

2.2帮助学生明确期望效价和期望概率

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一种激励因素(或目标)的激励作用的大小,受它的效价和期望概率两个因素的制约,即激发力量=效价×期望概率。效价是指目标实现对本人价值有多大,也就是目标的意义。期望概率是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大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寄予期望时应考虑期望的意义和可行性,特别应考虑实现期望的可行性,并把这种可行性告诉学生。学生具有个性差异,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知识基础及所处的家庭、社会状况,帮助分析各自实现期望的条件,点燃学生实现教师期望的希望之火,从而激活学生实现教师期望的信心,促进学生把教师的期望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让身心处在高度激活状态,调动学生寻求发展的内在潜能。

2.3为学生构建实现教师期望的平台

教师期望的实现,主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必可少的。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寄予期望,而且要努力为学生构建实现期望的平台,为学生实现教师的期望铺平道路。

第一,为学生营造实现教师期望的环境。“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古今中外,凡事业有成就者,那个不是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从辩证法的角度看,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学生是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综合影响下成长。作为教师要努力成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中间纽带,促进三者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促进教师期望的实现。作为教育教学主导者的教师更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为学生创造民主、快乐、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良好的个性孕育着特长。学生特长的发展往往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所在。为了促进教师对学生期望的实现,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从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着手,挖掘学生的天赋,发现每个学生最强的一面。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在发展学生的特长上下功夫。课堂教学避免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在提问、答疑等教学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课外还要安排一定量的兴趣活动,鼓励学生自我学习和探索,发展自己的特长。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思想和知识水平去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答案统一,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天赋,朝着有利于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第三,为学生实现教师期望排忧解难。学生在实现教师期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思想上的、有学习上的、有生活上的,不同的学生遇到的困难也不相同。对于学生遇到的这些困难,教师不仅要及时发现,而且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帮助解决,为学生扫除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对于思想上的困难一般通过正面疏导,辅以严格要求就可以得到解决。学习上困难是多种多样的,有知识基础问题,有学习方法问题,有思维方式问题,有学习时间安排问题,有学品问题等,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各自所遇到的不同问题。生活上的困难,不外衣食住行等方面,较多的是因为经济困难导致。教师要通过人民助学、学费减免和师生献爱心等途径妥善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各种困难。

第四,采用正强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每一个学生实现教师的期望都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努力都要给予积极评价,采取肯定成绩、表扬、鼓励、组织回报交流、向家长报告等正强化的方式,激励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小资料

教师应利用好期望效应

教师的期望效应是影响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教学是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让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教师期望可促使这一过程形成师生之间良性的心理互动。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把一些普通学生“鉴定”为“天才”时,教师就真的以为这些学生是天才,坚信这些学生就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从而寄予他们更大的期望。教师将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传递给了学生,言行中暗含着的信任与期待,学生便会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和期望,受到激励,学习时就更加倍地努力。可见,教师期望是一种巨大的力量。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期望效应呢?

相信学生学得更好。“相信学生学得更好”的信念,应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观。例如:对一个第一次考试得50分,第二次考试得55分的学生,教师要看到该生有“5分的进步”,开掘他的潜能,而不是看到他的“不及格”。不要说“你为什么又没有及格,你真是个笨蛋”,这样会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可以讲“这次有了进步,一定继续加油!”之类激励的语言,这可使学生把“亲其师”的情感体验化为一种勤奋学习的动力。积极的外部信息能使学习者看到自己的进步,肯定自己,激发出蕴藏于自身的巨大学习力量。以鼓励学生的话语作为教师的口头禅,可以使学生的潜质得以充分发挥。

确定合理的期望值。教师期望效应的实质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认为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目标,就会焕发强大的力量。如果学生认为高期望的目标高不可攀,便会望而却步,或者是期待的目标太低,就会缺乏激励性,难以发挥学生的潜力。那么,教师对学生应抱有什么样的期望才具有最大的激励作用呢?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即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师的期望日标也应建立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即教师建立的期望目标应该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激励学生“跳一跳才可以摘到果子”。只有合理的期望,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推动其行为。此外,教师的期望还需具备动态的发展,即在对学生设置期望目标时应根据学生的潜在水平和现有水平不断变化。

总而言之,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期待效应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搭建充分发展的平台,给学生更多的欣赏与喝彩,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案例

播种希望收获成功

在师范读书时,曾学过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期望效应)。关于它,还有一段美丽的故事呢!相传有一位雕塑家,他花了很长时间,花了很多心血,精心雕塑了一尊少女雕像。也许是为之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吧,在石像雕好后,他发现他爱上了这个石像少女,并相信她一定能够复活。于是,他每天都要亲吻这少女,向她倾诉他对她的爱恋。也许是雕塑家所种植的真挚的期望所感动了上苍,少女真的复活了,并成了他的妻子,两个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学了这个美丽的故事后,我被雕塑家执著的期望力量所感动。同时也在心底打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期望真的有如此大的力量吗?

谜底终于揭晓了。那是发生在去年的一件小事。

去年夏天,我任五年级七班和八班的数学课。也许是我很年轻,很随和的缘故吧,同学们都很喜欢我。而我也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谈天说地。我和这些孩子们建立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一天,我正办公室里批改学生的作业。七班的朱曙光同学进来了,用一种怯生生的语气问我:“王老师,你很忙吗?”

“噢,有什么事吗?曙光。”

“是这样的,王老师,我有一首小诗,想请您帮我看一看。”

“是什么诗呀?为什么不找赵老师看呢?他是你的语文老师,又是你的班主任。”

这时,他委屈的小声说:“赵老师说我成绩不怎么样,净瞎胡闹,还说……还说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说完,委屈的泪珠差点掉下来。

“别难过,赵老师一定是太忙了,没时间看吧。我来帮你看看。”

我打开了他的作文本,《文具盒》这首小诗展现在我眼前:文具盒/你是路旁的灯/照亮我人生的路。文具盒/你是金色的小船/载我荡入文学的殿堂。文具盒/你是庞大的起重机/把我从人生的低谷送入生命的辉煌。啊/小小的文具盒/你为我奉献了生命的辉煌/一切的力量!而你却一无所获/失去了生命的光泽/残损了健壮。

嘿,这首小诗真不错,小伙子用质朴的语言挖掘出文具盒对学习说做出的巨大贡献。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涵义深刻。这哪里是不务正业,分明是这孩子身上最亮的闪光点。我马上鼓励了他一番,并指出了诗的缺点和修改意见。他带着希望和信心离开了办公室。

第二天,朱曙光将修改稿送来了,我为他加了一段评语,并将诗寄到了晚报社。

过了不久,《晚报》的作文园地将《文具盒》登了出来。我看见朱曙光激动地拿着报纸,高兴的眼睛特别的亮。我知道:小伙子的能力得到了肯定。小伙子的信心倍增,他一定会进步的。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那个皮格马利翁效应。真的,一个教师若能及时发现学生心灵中的闪光点,肯定他正确的见解和点滴的进步,恰当的加以点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句话:稚嫩的小树需要精心栽培,否则小树会枯萎;闪光的火花需要氧气助燃,否则火苗会熄灭。

案例点评:

在这则案例中,王老师用她的职业敏感性和敏锐的洞察力,让一个心灰意冷的学生重新树立了自信,获得进步。这一事例成功的关键在于王老师及时发现了朱曙光同学的特长,满足了他的表现欲,并使之在诗歌创作上获得了成功,为其进步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教师正确的评价和期望,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起决定作用。

1.教师的期望或意图往往通过对学生的评价传达的。教师的评价作用在接受评价学生身上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负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2.这则案例中,也可以看出教师期望的力量。教师如果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形成对每个学生恰如其分地期望,那么,教师的这种期望,可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