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乡镇干部素质与能力教育读本
7417100000017

第17章 乡镇干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

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地震。刚刚从河南考察完农业和粮食情况抵京的温家宝,第一时间折返机场奔赴灾区。当天晚8时,在前往震中的路上,前方道路受阻,温总理在都江堰搭起指挥部,就地部署救灾工作。14日下午,当第一批空降勇士成功着陆汶川的消息传来,温总理又在第一时间乘直升机直飞汶川。在堪比黄金的72小时中,66岁的温家宝辗转九次视察七地灾情,看望灾区群众,慰问救援部队,指导救灾工作,并及时召开六次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温总理的72小时,是给灾区带来生机与希望的72小时,他的行程表始终指向“第一时间”。

四、指挥得当,处置妥善

如何妥善处理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直接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和政府的公信力。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范标准,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乡镇领导干部应做到准确判断,果断行动,整合资源,调动各种力量,有序应对突发事件。

1.明确目的。

面对突发事件,领导者应站在更高的层面、更高的角度来引领组织,为组织应对危机指明努力方向。越是事态紧急、信息不完备、情况复杂,就越需明确应对突发事件的首要目标,而其中重要的是避免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恶化。明确目标是当务之急,争取在最短时间内集结最广大的应急队伍,组织最广泛的应急资源。

2.统一指挥。

这是应急管理的第一原则,即权力集中原则。面对严峻的形势,需要在短时问内动员大量的资源和各方面的力量,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起使,齐心协力地共同应对危机,还需要克服日常工作推诿扯皮及松散、惰性现象。

3.做好协调。

面临突发事件的巨大冲击,社会公众极易产生焦虑、恐慌和恐惧的心理。例如,禽流感期间,许多人不敢食用“带翅膀”的禽肉,造成许多地区的健康鸡鸭等禽类食品严重滞销。“非典”期间,在一些地区甚至传言放鞭炮可以防治“非典”的笑话。在社会恐慌的情况下,结果往往会导致抢购、挤兑,甚至暴力行为。参与的民众往往容易受他人的唆使,情绪失控,出现暴乱、骚乱、围攻政府等反政府反社会行为。因此,乡镇干部在宣传、沟通中,要真诚善意、公开透明、实事求是,尽力疏导。

(1)与突发事件受害人沟通。以极大的耐心接受受害者及其家属的投诉,尽可能提供方便。不要过于纠缠于责任的划分,尽可能避免双方矛盾激化和分歧加深,不要给以后的善后处理留下麻烦,尤其是对人员伤亡的事件,更要慎之又慎。

(2)与处理人员的内部沟通。上级要充分尊重下级的职权,注意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下级已经决定了的处理方案,只要基本正确,应给以支持,不要随便干预、插手。下级领导人员要自觉服从上级领导,当好积极的执行者、诚实的信息员、坦诚的好参谋,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到出力而不越位。

(3)与同级的沟通。面对突发事件,乡镇干部要从整体出发,主动团结协作,既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又要积极配合,互相支持。与同事的相处中,要保持宽容的心态,决不能互相指责,互相埋怨,更不能互相拆台甚至幸灾乐祸。

4.开展公关工作。

突发事件大都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爆发的,它给社会秩序造成混乱,民众感受到巨大恐慌,如果缺乏沟通,或者政府未尽到责任,就会引发政府的信任危机。因此,要重视公关工作,加强对民众的疏导、控制,通过宣传解释,提高公众对政府及其对危机处理的认同感。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通过媒体客观报道,让公众了解事情真相,避免臆想猜测造成的恐慌和动荡,便于政府对突发事件进行适度控制。

5.灵活处置。

突发事件的特点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其诱因又比较复杂,这就要求领导者对危机事态进行周密分析并精心注视其发展变化,机动灵活地去处置。既不能死按老程序犯教条主义毛病;又不能固守过去的做法犯经验主义错误。

五、善后工作,精心周密

要重视突发事件的事后恢复管理。在汶川抗震救灾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在前期的救援工作尚未完全结束之时,就已启动后面的膳后工作。

危机得到控制、处理,并不意味着危机完全消除,新的矛盾还会出现,此时,社会上不稳定的状态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需要处理的问题仍然是尖锐而复杂的。我们应当重视善后处理工作,变危机为机遇,重新塑造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改进政府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政府和乡镇干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作好总结、跟踪、反馈等工作,使乡镇组织在新的起点上,更健康地运行。

一是大力恢复重建。突发事件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对人们心理造成的影响也难以估量,乡镇政府应当尽快帮助受灾群众进行生产自救,推动社会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例如,及时提供民众生活的日常和急需物品,保障公众的正常生活;给予企业必要的经济援助,说服参与事件的成员回到工作岗位,尽快恢复生产;强化相关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力度等。

二是立即改进工作。群众性突发事件经过控制、处置,要做大量的善后工作。对于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对于政府的承诺,必须认真兑现、解决,能办的马上办,不能很快解决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计划,公布于众,在各方监督下逐步实施,以恢复政府的公信力;认真排查自身工作中的问题,听取和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改进工作和作风;对事件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行为,应加以教育引导;对管理不善、工作失职而引发和激化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相关责任人员,应当进行必要的处分,强化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健全群众反映意见的正常渠道,明确接待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信息传输程序,使民情民意得以合理顺畅地表达,避免突发事件的再次发生。

三是热情、周到地做好受损伤人员的工作。向被损伤人员及其亲属进行安抚,保护他们以避免遭受新的危害;要努力做好物质援助工作。建立健全被伤害人援助制度,稳定民众情绪.把突发事件对社会的震荡削减到最低限度。

四是对参与事件的人员分别处理。对于直接参与事件的人员的处理,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谨慎的政策,作出恰当处理,总的原则是:区分不同情况。严格政策界限,争取多数、孤立少数。对极少数抱有个人野心的顽固分子要严惩,对于多数群众要采取宣传教育的办法;对直接参与事件的人员(核心领导者、核心人员、组织人员、外围组织人员、一般参与者)也应区别对待、掌握分寸。

五是转化危机。恩格斯指出:“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突发事件虽然造成一些破坏、一些损失,但危机不仅包含着危险,同时也包含着机遇。在常态秩序下,一些组织无力修复自身业已失调的结构和功能,而突发事件的发生,就成了激发这些组织进行积极变革的外部动力。我们应把握突发事件的契机,推行组织变革,提高组织的活力。

六是理性反思。“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善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探求事件的规律性,积累经验,运用典型案例,对干部、群众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我们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孟庆平在其《领导干部必备能力11种》一书中总结了六个“字”:

查,经常对不安定因素排查,不留“死角”,及时掌握动态,采取对策,“亡羊”之前先“补牢”。

早,一旦发现不好的苗头,快速行动,早处理,不推不拖,把问题(如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控,对于有可能或已经发生的械斗突发事件。果断决策,措施妥当,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扩大;注意分寸,慎用警力。

疏,耐心、深入地做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以稳定事态。

做,对极少数制造事端、触犯刑律的肇事分子,依法处理,以儆效尤。

悟,总结经验教训,查找不足,研究对策,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三节)乡镇干部必须练就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见微知著的预见力

能够把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或者在爆发前处理,是更高级的能力。预见能力来自对基层的了解,对民情的体察,对各种隐患的排查和分析,一旦事件发生,心理上有准备,就可按照预案稳妥地开展处置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心中有三“情”:

一是深入基层,了解社情。特别在新的政策出台之前,更要深入基层广泛听取意见,对可能带来的一些后果要充分预料,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接待群众,体恤民情。乡镇领导要热情接待群众,认真听取他们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新政策推行过程中,做耐心、细致地宣传解释工作,消除群众的抵触情绪。

二三是排查隐患,掌握实情。对可能引发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隐患,要进行认真细致地排查,摸清情况,事先研究措施,进行疏导,并力争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

二、要有快速的反应力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力,首先,要有一种常备不懈的精神状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绝不能有侥幸麻痹心理。其次,要有一种超前思维状态,善于立足本地实际,超前科学制订好各种处置方案。最后,要有一种有效的组织动员状态,努力打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抢险救灾团队。

三、精心细致的疏导力

通常情况下,应把握好三个方面:其一,坚持群策群力,善于集中班子集体智慧,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二,善于借助外力,注重抓住关键的人,用好有影响的人,努力整合各方面力量,千方百计做好正面宣传和正面沟通工作,绝不能被动应对。其三,要注重因情施策,针对不同事件的成因和事态走向,对症下药,促使问题或矛盾尽快得到解决。

四、非常局势的控制力

在处置事件过程中,应做到四个“到位”:

一是不回避矛盾,领导要到位。事件发生后,领导干部应该亲临现场,面对群众,掌握情况,找准原因,对症决策,现场指挥,与群众面对面地沟通、宣传解释、说服教育,消除对抗心理,稳定群众情绪。

二是接待群众代表,思想工作要到位。对待群众代表,不能因为他们参与了事件就把他们放在对立面上,要缓解他们的情绪,了解他们的意愿,耐心细致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绝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口吻、冷傲的态度对待他们,否则,会激化他们的不正常情绪。

三是听取群众要求,法律政策解释要到位。对群众提出的要求要认真听取,对合理的部分要给予明确答复,对于不合理的部分要做好法律、政策的宣传解释。

四是及时疏散群众,工作方法要到位。一旦出现突发性群体事件,就应本着“宜散不宜聚,宜顺不宜激,宜解不宜结”的原则,疏散群众,防止居心不良者借机煽动群众酿出更大的事端。必要的时候,在可能酿成伤亡事件或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时,也可进行强制疏散。

五、适时果断的决策力

乡镇干部要根据事件的发展变化,审时度势,把握机会,果断决策,不能延误处置事件的最佳时机。在决策过程中,要把握的原则:一是团结教育大多数,孤立处理极少数;二是处理方法要刚柔相济;三是慎用警力,依法办事;四是吸取教训,健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