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向老庄学管理:最有中国味的管理之道
7549700000018

第18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去繁就简抓住决策要点(2)

准确是信息的生命,也是做出正确决策的根本。有准确的信息为前提,才可以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因此,决策中一定要收集和运用准确的信息,还要防止传递和加工导致的信息失真。信息论的创立者申农教授对信息的定义是:信息,就是消除了不确定性的消息。因此,严格来讲平常所得到的消息,看到的资料并不能算作是信息。对于决策者而言,应当对初步得到的消息进行处理,去掉其中不真实和失真的部分,切不可听风就是雨。必须有可靠的信息来源,这是信息准确度的基本保证。此外,也要建立信息的监督体系,如有必要应当把这一项列入规章制度中。一般而言,信息机构应当独立于决策机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管理者意志的干扰。

第二,及时。

信息具有时效性,过了保质期的信息,无论多么详尽都失去了参考价值。越是及时、准确的一手信息,对决策约有帮助;而过时的信息不仅不利于决策,更有可能导致决策的失误。早在一战时期,提前一周得到信息的英国商人已经能比同行多获得数倍的利润。到了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现代,市场信息变化可以说是瞬息万变,对信息的时效性的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越早得到信息,越是有充足的时间应对,从而获取竞争的优势。为了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必须确保畅通的信息传递线路。从组织机构方面来讲,就是要尽量减少组织层次,缩短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杜绝掣肘和扯皮现象。

目前,世界范围内正面临新的信息革命。这场信息革命的实质,就是信息技术或通信手段的革命,这其中包括了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使用和储存等技术或手段的革新。就目前阶段来说,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是其主要内容。通过应用这些新技术,信息开发和应用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从而保证了信息送达的及时和准确,因此,这在当代就成了竞争实力的标志之一。

第三,适用。

这里所说的额“适用”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有用,即收集和处理之后的信息,对于当前状态下提出决策问题、制定和选择决策方案、以及决策方案的修订和补充都可以作为依据或起到参考作用,也就是有利于科学地制定决策。如同戴维斯所说的:“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并不困难,也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对信息的加工分析,让信息可以在用于决策过程。”第二是适量,也就是说提供给决策使用的信息量应当合适为佳,既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

过少的信息量,导致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作出决策,由于缺少足够的依据,必然会影响决策的质量;而过多的信息也会干扰决策过程,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提升决策成本,降低决策效率。

如何保证信息有用、适量?这需要由信息的提供者来保证。要做到这一点,信息提供者需要对决策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并根据决策需求采集、加工和筛选信息。决策者也需要能够对信息有一定的甄别能力,做到心中有数。无关紧要的信息,尽量避免过多采集,不重要的意见也没有必要征求和注意。决策者需要明白,在决策过程中,自己的注意力是远胜其它的宝贵资源,不应当因无关信息而浪费。

第四,经济。

经济,就是衡量获取信息所消耗的成本。在收集和处理消息的过程中,应当想办法尽量用更低的成本获得较多和较好的信息。尽管信息在决策过程中非常重要,但也需要注意获取的成本,否则会导致决策成本的提高。如果决策成本甚至高于成功实施后的收益,这项决策就不能称为是成功的。

如何提高信息的经济性?这需要在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信息的质量、时效性和适用性是首先需要保证的;其次,通过设置和优化信息系统,可以减少信息在采集、传递、加工和使用等环节上的开销;最后,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及时跟进新技术可以不断提升信息的获取和加工效率。

策略3:打破常规,化腐朽为神奇

这个世界是多变的,看待事物决不能抱着以前的观点不动,尤其是管理者更要打破常规,学会变通,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只有从常规中求新意,尽可能低寻求多种的方法和结论,才能最终创造出更新更好的方法和产品。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有两个人,他们都卖梳子。一次,他们以卖梳子给和尚来打赌,其中一个去寺庙里,但是和尚却跟他说:“你找错地方了,我们都没有头发,要梳子做什么呢?”

这个卖木梳的人说:“虽然你们用不着,不过你们这里,每天来烧香拜佛的人不少,其中有一些人头发散乱,要是就这样进圣地庙堂实在不算雅观,也是对佛不尊重。要是给这些人准备木梳,让他们将自己的头发梳理一下,岂不是更显出对佛祖的崇敬和诚意,这样对您和寺庙都是好事情。”

和尚听了,觉得这个说法有理,就买下了10把木梳。

当然另一个卖木梳的人也不肯认输,又一天,他也来到寺院向同一个和尚推销木梳。和尚一看又是卖梳子的,就告诉他已经买了,不需要了。这个卖木梳人的告诉和尚:“您买十把梳子,只能给来到寺庙的人梳头用,但没来的人就不知道这样的事。如果你多买些木梳,刻上寺庙的名字,凡是来到寺庙烧香许愿的人都可以送上一把,这样他们带回去,他们的亲友也就能用,一传十十传百。通过这样的方式,寺庙的名气很快就能扩大,有更多的人来烧香许愿,使寺院香火旺盛。”

听了这番话,和尚心花怒放,一口答应又买下了100把木梳,还约定这些木梳送完之后再买。

这故事,在营销界已经成为经典,任何音效课程都会提到这个“卖梳子给和尚”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用意就是提醒听众,要勇于尝试,任何事情在开始做之前,都不能提前下结论,如果行动被先人为主的思想左右,就只会消弭了意志和进取心。要敢于尝试,再尝试。持续的尝试,才有机会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不成功变为成功,把平凡变成不平凡。在常人看来,把木梳卖给和尚是不可能的,但在销售人员的努力下,这成了事实。尤其是现代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不但需要敢于尝试的勇气,更要有破除常规的智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顺境中锦上添花,更加壮大;在逆境中峰回路转,绝处逢生。

28岁的美国青年罗素,在他年幼时曾经听过一个童话——不如说是父母敷衍孩子的话,说孩子是菜田里长出来的。但当后来他回忆起这件事情,由此产生了一个好点子。那个时候他正在做洋娃娃的生意,他将自己制作的洋娃娃命名为“椰菜头娃娃”。从外表上看。这些洋娃娃和普通的洋娃娃并没有什么差别,但这位精明的美国商人给它们赋予了生命,正是这一点改变紧紧抓住了当时美国人的心态。

美国社会的普遍观念中,比较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因此在美国的不少家庭,孩子不太愿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这也使家庭变得寂寞。离加上婚率的上升,导致不完整的家庭越来越多。而这种精神上的空虚、感情上的需要,正好就是“椰菜头娃娃”所捕捉到的商机。

当人们购买这种娃娃,商人们会提醒他们,这不是在“购买”一个娃娃,而是在“领养”孩子。任何人在购买之前,都需要签署“领养证”,并且保证会好好地照顾它。经过办理领养手续,购买者就成了“椰菜头娃娃”理论上的养父母,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此外,商家还有其他的一些手段,使这种布娃娃更富有生命力,每个娃娃都有自己的“出生证明”,上面有它的姓名、手印、脚印;娃娃的屁股上面还会有“接生人员”的盖章。当顾客购买的布娃娃满1岁,经销商还会给顾客的地址寄上娃娃的生日礼物。

这还不够,这些布娃娃通过设计中被赋予了各自不同的个性,以实现差异化的心理要求。娃娃有男女的性别之分,肤色上也有黑有白,有多种不同的发型和发色,脸上还有诸如酒窝、雀斑这样的细节差异;就连娃娃的服饰,也有许多种不同的组合,都非常时髦。这千万种的组合,保证了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娃娃,充分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不同喜好。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都喜欢用常规的方法,这样的一般性思维能凭经验,轻车熟路地完成许多工作,解决日常的一些问题,但是超越的思维会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别开生面,实现创造和发明,帮助我们解决困难,欣然地面对未来。

规则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当需要创意和创造的时候,规则反而就成了一种制约。创造性的思维要求能够打破常规,否则又会走到原来的老路上。时常反思和检查,可以保证思维的活跃,不会因为长久的规则而僵化。

变通的思维,可以让我们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变得更加灵活、触类旁通,不会局限于一个方向,也不会受到消极的思维定势制约,能够从多方面考虑问题,越过陈旧思维定式的障碍。同时,求异思维的较高层次,就是变通力。变通,可以让我们的思维广阔地发散,拥有丰富的多样性,非凡的构思、不同凡响的新思想、新观点等,都是从此而生。

策略4:学会用人,擅长分权

任何成功的管理者,都是擅长分解权力的人。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在于把握大局,繁琐的具体事务并非管理者应当过问。通过合理地授权,管理者可以从烦琐的事务中脱身,保证留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掌控全局。

从大的方面讲,管理无非就是两点:管人和管事。企业的问题追究起来,还是人的问题。管理人的的第一步就是授权,人力有时而穷,管理者不可能独力做完所有的事务,更不可能通晓所有的知识。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到最重要的事情上,甚至连次要的工作都不必去做,这才是一个高效率的管理者。而授权,就是管理者摆脱烦琐事务的最佳途径。

我们的先人很早就有授权的智慧。春秋时期,巫马期和宓子贱都曾经出任单父地方的官员。巫马期执政时,凡事讲究亲力亲为,处理各种事务都要自己过问,可以说是废寝忘食,昼夜不闲,但政绩平平。而到了宓子贱执政时,不仅没有日夜劳碌,还有时间出游弹唱,政绩却相当突出。巫马期向他讨教如何治理地方,他说:“我选用了许多人才,依靠他们来治理;而你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到自己身上,凡事都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所以你当然很辛苦,而我自然能够安逸了。”这就是历史上非常知名的“鸣琴而治”。

由此可见,领导者应该学会“劳于用人,逸于治事”的管理方法,权力没有必要紧抓不放,要走出事必躬亲的误区。

美国通用电气前总裁韦尔奇认为,企业管理者只需要“忙碌”一些有必要的工作。他曾经说过:“有人向我诉苦,每周工作90小时以上。我对他说‘你肯定是出了什么问题!请写下90小时里,你所做的20件的工作,仔细地审视。你很容易就会发现,这里面至少有10项工作,是不必要的或者别人可以帮你做的’。毫不讳言地说,我非常反感形式主义。某些企业领导只喜欢‘勤奋’却不顾‘效率’,追求‘数量’而不问‘收益’。只有在需要做的事情,和只能自己做的事情上,勤奋才有助于成功。因此,在努力之前请问问自己,这件事是不是必须做的?只能由我来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