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向老庄学管理:最有中国味的管理之道
7549700000019

第19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去繁就简抓住决策要点(3)

明白了事必躬亲的弊端,在工作中就要明确可以授权的范围,也就是说哪些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分担。

第一,日常的工作。

这些工作你已经做了无数次,也是公司的例行工作。对于这些工作,你一定非常了解,包括其中的问题、特性和操作细节。这样的工作,是非常容易授权的。出于你对它们的熟悉,可以很容易地解释和委托给他人。

第二,专业性强的工作。

你会亲自给家人做手术吗?除非你正好是个医生,否则不太可能;你会做自己的辩护人吗?除了律师,谁也不太可能这样做。因此,对于不同专业性的工作,应当寻找领域内专业的人去做。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管理,你要发挥员工的特长。假设你来负责挑选一个合适的办公软件,当然你可以自己研究,但更可以把初期的研究工作授权给你办公室的IT人员。如果你的办公室有个数学好手,你就可以把报告中涉及到数字的部分委托给他来检查。请注意不存在“能者无所不能”这样的情况,多数时候,专业性强的日常工作都应当交给像律师、会计、税务经理等专业人士。要结合你的需要和员工的技能,充分利用员工的能力,你的时间应当用在更加宝贵的地方。

第三,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这部分工作,可能是你比较喜欢的,舍不得授权分配给别人来做。当然,把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分配给其他人,这看起来可能是荒谬的;然而正是这些让你流连忘返的工作,反而未必能够有足够让你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价值。往往这些工作会与你之前的职位和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关联。

第四,对下属有提升的工作。

作为管理者,职责之一就是给团队内的成员充分的机会去发展。要达到这个目标,最好是将适当的工作分配给适当的人。有选择地授权,你就能够给予特定的人更多发展的机会。

当然,尽管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存在授权不足的问题,还是需要注意有些工作是完全不能授权的。

第一,人事或机密的事务。

人事方面的变动(评估、晋升或者开除)一般来说比较敏感,而且非常难以作决定。这样的工作需要保密,而保密相关的工作只有你亲自做才会更加可靠。

第二,关于制定政策的事务。

在一定范围内,你可以授权政策制定的一些权限,但实质性的政策制定工作是绝对不能授权的。由于政策会对相关的诸多决策造成限制,因此只在被严格限定的范围内,你可以授权给他人一定的权限。例如在海底捞,每个员工都有一定的优惠甚至免单权限。但请注意,这方面的权限一定要保证员工不会滥用。

第三,危机问题。

对于任何企业,危机总是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但是在危机发生时,只有管理者能够、而且必须担负起这样的责任。这种时候,不是应该授权的时刻。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者必须能够保证自己处于现场,起到领头作用。

第四,培养你的直属员工。

培养直属员工,是管理者的主要职责之一。准确点说,管理者的职责是为员工创造条件,保证在双方共事时,员工可以得到自己的发展和成长。你的直属员工,在他们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需要你的帮助,他们对工作的辨别,都依赖于你的经验、你的判断、你对组织和它的需求。尽管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得到他人的帮助,但这不是可以授权的工作。

第五,上级要求你亲力亲为的事情。

当你的上级要求你亲自做某件事情,即便看上去是不必要的,也可能基于特别的理由。如果你认为授权给你的下级去做是正确的,也要先跟你的上级协商,搞清楚究竟是不是必须由你来完成。这关系到你和管理者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弄清楚。

无可否认,每个员工都有被重视、被信任的期望,企业敢不敢于授权,给员工施展的机会,对于核心员工而言,是会影响到忠诚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中,在对离职员工进行离职调查时,许多离职的核心员工都表示,领导吝于授权,员工得不到发展的机会,而任何错误又都要替领导背黑锅,这才是辞职的最主要原因。

策略5:群策群力,不要忽视员工的智慧

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哪怕是再怎么天才,说到底也比不上大家的智慧。只有集合众人的力量,才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群策群力”这个词,我们都非常熟悉,大意是集合大家的智慧和力量。要理解这个词的含义非常容易,但要将其转化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却不那么简单。

在强者如林的国际企业界,为什么美国通用电气可以连续多年傲视群雄?为什么长期以来,杰克?韦尔奇不断被各种媒体评为最优秀的企业领袖?长期以来,这些一直是众多企业家心中的疑问。但诸多的事实表明,通用电气的成功有其必然性,“群策群力”的管理方法和企业文化,是杰克?韦尔奇给通用电气带来辉煌的一个重要原因。

1981年,在杰克?韦尔奇接任通用电气总裁后,推行了“全员决策、群策群力”的制度,让许多平日没有互相交流机会的中层甚至员工,都可以出席决策讨论会。

在他的支持和鼓励下,“全员决策”制度顺利执行。通用电气的员工们在这种去除了等级差别的交谈中,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经验,并且对公司中的不合理环节和制度提出意见。

通过开展“全员决策”,通用电气改变了垂垂老矣的大公司风格,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和制度,尽管经济不景气,通用电气还是取得了优秀的业绩。也是因此,杰克?韦尔奇被誉为全美最优秀的企业家。

杰克?韦尔奇的“全员决策”有助于企业避开过于集权的弊病,每个员工都能真正体会到自己在公司中的作用,产生主人翁意识,真正开始考虑企业的发展。在这样的集体智慧推动下,企业必然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作为领导,经常要处理一些困难的事务。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妨集合众人一起讨论,对于事情的解决会有很大帮助。

美国的“石油大王”就是群策群力,运用全体员工智慧的典范。

在保罗?盖蒂创业初期,有人打算租出一块森林里的土地。对于许多石油公司而言,这块地的面积都是在太小了,而且也不好铺设道路,因此都没有多大的兴趣。保罗?盖蒂和员工也到现场看了这块地,发觉这块地下面其实是有石油的。但经过分析,保罗?盖蒂发现这个地块的两个问题都不好解决。首先,这块地的面积甚至比一间房子还小;第二,当时只有一条小路通到那里,没有办法开车进去;最后,由于土地太小,常规的开采方法显然不能使用。

有这些缺陷,保罗?盖蒂也不准备租用此地,员工们也都没有反对。不过仔细想想,他还是让员工发表一下各自的意见,看看是不是有解决的办法。见老板如此信任大家,员工们便无所顾忌地议论起来,不少主意就出来了。

“我想,或许可以用小一点的工具。”经过认真考虑,一位员工说。听到这话,保罗?盖蒂得到了一点启迪,一直以来,他都认为交通是这块小油田的死结,既然可以用小号工具挖掘,那么当然也可以考虑小的铁路。于是,顺着这位员工的话他说:“如果我们可以得到小1号的工具,我们就能在这块地开采石油。不错,接着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才能用小号的交通工具运出石油。请大家继续想想,刚才的主意真的太好了!”

这么一说,员工们更有劲了。都是长期跟油田打交道的人,既然知道了挖井采油的思路和难处,办法也不难想出来。因此,大家纷纷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你一言我一语,把一整套的问题都给解决了。

1927年2月21日,在这一天,盖蒂石油公司终于成功地在那块油田上挖出了第一口井,后来,那块地上又挖出了好几口井,都是高产量的油井。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这块油田的收入就有数百万美元。

纵观众多决策的巨大成功,绝不是单纯依靠决策者自己的脑力和劳作。这些成功的秘诀,都在于群策群力,吸取众人的智慧。

因此,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成功的决策,不但需要明智的决策者,更依赖集思广益的智慧。在这其中,决策者需要比对和融合多种不同的意见,取长补短,把群体智慧发挥到最大,保证决策的成功。

策略6:洞察先机,目光高远者前景广阔

“井底之蛙”的故事,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经常用来告诫听众,不能够只看眼前的东西,那样就会像青蛙一样,目光短浅且自以为是。只有跳出去,才能看到广阔的天地。

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隧道视野效应”。它的基本阐述是:对于一个伸出隧道的人,他能看到的只是前后的狭窄视野。一个人要看的高远,就要视野开阔,否则路会越走越窄。

这也是对井底之蛙的另一种诠释。其中的这里引申到企业管理中,就是要求管理者拥有远见和洞察力。具体来说就是不能限于当前的市场,更要敏锐地洞察未来市场走向,这也是优秀企业家的必备素质。。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起家三年的苹果公司就进入了世界500强,这是空前绝后的。当时,苹果公司销售的是最早的个人电脑,名字叫苹果Ⅱ号。这一款电脑的设计师是技术专家渥兹尼克,尽管他将机器设计得非常优秀,但他本人缺乏远见,认为个人电脑只有很少的人会买,一年销售几百台已经很多了。但另一位创始人,乔布斯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个人电脑回事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一年可销售几十万台。事实果然如其所料,个人电脑迅速成为一个大产业,三年内苹果公司就进入了世界500强。

洞察力非凡的人,都会比别人看得更远,既有预言未来的勇气,也有创造未来的信心。19岁的比尔?盖茨初创微软公司时,没有人看好他。而他预见到了个人电脑的发展,将微处理器与软件结合,推动个人电脑的革命,改变了当时以大型电脑为主的状态。

当时的比尔?盖茨就预见到,未来每个人都会使用个人电脑,而微软可以为他们提供简单易用的操作系统。

拥有长远的洞察力,比尔?盖茨的成功并不是神话,而是他预见到了社会发展的额规律,关注的是长期的市场。正是因为如此,比尔盖茨不仅获得了成功,也让人类进入一个新的纪元。

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比尔?盖茨曾经这样说:“许多人想要知道我们怎样成功,他们希望了解到微软从两个人的小公司发展到巨无霸的秘密。当然,这并没有简单的答案。其中,运气是一个因素,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我们预见到了未来,我看这个世界的时候,总是通过望远镜的。”

再看国内企业,海尔集团的张瑞敏,也是洞察力非凡的领导者。可以这样说,正是他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对企业的领导才能,促进和保障了海尔的发展。他的洞察力,表现在全球视野。他提出,海尔已经从“国际化阶段”转进到“全球化阶段”。其中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依旧以中国为基地进行辐射,但后者则是四面开花,为每个国家和地区打造专属的海尔品牌。前者是出口策略,后者则是本土化战略。站在中国或者世界的角度,视野是完全不同的。

任何时候,企业都不能做井底之蛙。目光越高远,前景越广阔。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企业面临的是来自全世界的竞争。对于企业的经营者而言,需要从更宏观的角度来面对现状,通过提升自身能力,不断开阔视野,更好地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