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智慧:学会这6个心计,城府赶超勾践、司马懿
曾国藩的处世智慧和城府,都是他长期斡旋于各种人际关系中不断实践和总结出来的成果。他出身普通、天资一般,却能驰骋官场、供后人顶礼膜拜,这些成就,都离不开这六招。
一、与人相处,要留下回旋的余地
曾国藩言:“留一分余地,可回转自如。不留余地,则易失之于刚,错而无救。”
曾国潘与人相处时,会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给他人留下回旋的余地,也给自己留下余地,可谓极有城府。
曾国藩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奉行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在不违反原则和触及底线的情况下,尽量给对方留有余地。既不触犯自己的底线,也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二、欲成大事,需建立广泛的人脉资源
曾国藩言“欲成大事,须营运关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人际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到男人能否成大事。曾国藩是一个极善于建立人际资源的人,他能够一路逆袭,从乡野之民成为晚清重臣,其关键就是时时留心,建立了庞大且高效的人脉资源网。
从第一阶段的郭嵩焘、穆彰阿,到第二阶段的左宗棠、李鸿章,庞大的人脉关系,是曾国藩官运亨通,纵横捭阖的关键。
三、遭遇突发情况,要学会灵活处理
曾国藩言:“君子临大难而不惧,视白刃若无也。”
曾国藩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和各种意外的情况,欲成大事的男人必须善于灵活处理,其要点有五:一是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应对,二是要能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三是要临变不惊、临危不乱;四是要多做总结、分析,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五是不能慌不择路,处理一切事情都要有根据可循。
在安徽和太平军作战时,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了圆明园。于是咸丰急令曾国藩班师回朝勤王。曾国藩考虑到圣旨往返半个月,北京恐已陷落,如果此时回京勤王,不仅远水解不了近渴,恐怕还得被太平军咬住后方打个措手不及,以至全军覆没。面对突发情况,曾国藩灵活处理,找理由推脱了咸丰的旨令,保住了最后的胜利果实。
四、学会装傻,不要处处显得比别人聪明,聪明过头就是愚蠢。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之后,名声大振。有人就对皇帝进言,一介书生,振臂一呼,万人响应,着实可怖。
面对朝廷的猜忌,曾国藩一面让自己的弟弟退休,一面削减军权,出让权力,没有半句怨言。
我们今天看到的曾国藩家书,是带着面具的。上面的种种细枝末节,不少都是写给皇帝看的。
而这种装傻的态度,不仅让曾国藩保住了性命,也赢得了生前身后名。
所以,有时候,选择闭嘴,是智慧,也是默契。
五、学会藏锋
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曾国藩说: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意思是聪明外露的人品德低下,词华太盛的人没有福气。纵观古今,那些懂得“藏起锋芒以砺大志,养精蓄锐以求有为”的人,最后多获得了成功。
六、学会过滤
曾国藩晚年的时候,经常对子侄说的一句话就是——慎言。所谓祸从口出,不要随便说话,话出口前,先思考三秒钟。可说可不说的,不要说。永远也别让你的舌头抢先于你的思考。
而说话之前先过脑子,是为人处世里必要的情商,做事留有口德、品德和道德,则是做事的基本情商。
所谓祸从口出,隋朝大将贺若敦就因为话多而招致杀身之祸。临终前,贺若敦含泪用锥子刺穿了儿子贺若弼的舌头,就是为了儿子祸从口出。
可见,说过过脑、心思缜密是多么的重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