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独尊——【轻煮●细品●生命】【13】
轻著岁月细品茶,黄连树下诗酒花。
【唯我独尊】
大道三千,我求吾道;
不失本心,不负此生。
既生于世,则安于世。“事来无所受,即真菩提身”。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物质是虚假,更起惑造业,故而无明,故而执念。佛教传递的无上正等正觉智慧,是关乎生命之大智,非雕虫之小计。
传释迦牟尼一出生,向东西南北各走了七步,然后手指天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其意天下之人皆是自己之主人。此处之“我”,强调的是众生本自具足之佛性。
无独有偶。在贵州龙场,王阳明悟到了“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圣人之道,即为良知。良知人人皆有,判断事情对错是非,标准是良知,而非外在的一些事物。故而,“向内求”,是唯一正确的悟道之法。
既然理在人的心中,格物就须从人的心着手。在王阳明看来,“格”是“正”,“格物”是“正意之所在”。“格物”,格的不是作为客观对象的物,而是作为意向对象的物,是“随事随物”。格心不是“修心”类的活动,而是在一切实践中不断“正念头”。
由此,王阳明就把“格物”从朱熹的“事物”的方向,内移到了心的方向,类似于现象学的“意向行为”,把格物变成格心之不正,转向了内向性立场。
几千年来,人们总是孜孜的向外追求,为名为利,忙忙碌碌,为外物迷了双眼,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殊不知这其实是在“舍本逐末”。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这和“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宗旨,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按照佛教的理论,六道生命之真正主宰,统在于自我的自心。佛祖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非言佛祖要称霸称尊,其中的“我”代表“我识”。佛陀强调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保持本我更重要的,一个人,什么皆可不在乎,唯独不能忘记自己之本心。
生命之中,人人总是渴求遇到生命中的贵人,其隐藏之前提是,自己要先成其为贵人。这也从侧面映证了“我”的重要性。
“遇事不决,可问春风;春风不语,即随本心”。每个人皆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上唯一的传奇,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傲骄的活着。前提是,我们必须出活真实之自我。
“功名可致尤回首,道德无多只本心”。无论何时何地,一旦失去了本心,便失去了生命之意义,那就无异于行尸走肉。
“这一生,这一次;至少要,骄傲地;为自己,盛开过”。借一首短诗《小花》,权作小文之结语。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