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读书心得清华的乞丐教授:“错过”诺贝尔奖,曾被美国监禁,又被日本关押
841068

清华的乞丐教授:“错过”诺贝尔奖,曾被美国监禁,又被日本关押

雪忆柔雪忆柔2023-07-28 10:02:110

如果您熟读金庸作品,一定听说过“扫地僧”。看起来极为普通,却身怀绝世神功,大智若愚又深藏不露。而本文的主人公便是这样一个人物,熟知他名字的人并不多,可是说起他的学生们却各个如雷贯耳:钱三强、邓稼先、杨振宁、王淦昌等等,不胜枚举。

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任爱克斯朋曾说:“他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是实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

因为他本该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却因为评委会的失误而数次与诺奖擦肩。而他一生的曲折经历便足以告诉世人:这才是国之大者!

一、城破校亡

1937年7月29日凌晨,日军残忍地将炮火对准了天津南开大学,而后不惜出动数十架战机,疯狂地扫射校内多个非军事目标。这所在抗日战争中被炸掉的第一所高校,瞬时变得满目疮痍。

日军深知,摧毁一个民族的意志,就要从捣毁他们的精神依托开始。

第二天,意犹未尽的日军派出多辆装载煤油的汽车,像是无头苍蝇般冲进校园纵火。火势飞速蔓延,南开大学瞬间笼罩在烟云之中。此后,教学仪器设备被焚毁,珍贵图书典籍全部被洗劫一空。

这一天,举国悲痛。

北平诸多高校眼见天津沦陷,由蔡元培、胡适、傅斯年等教育砥柱做出了紧急决定:校址南迁。至此,教育史上最大的一次南迁活动开启,京城名流、文人学者不得不被迫南下,寻找一片尚算安宁之地,一如东北沦陷后,那些逃难而来却始终未得栖息之所的学子们一样。

彼时,北平城内一对夫妇顾不上悲痛,只能默默地收拾着行囊,他们是梁思成和林徽因。

林徽因看着带不走的书籍,心中涌起一阵酸涩,顾不得太多,只能收敛情绪,与时间赛跑。而梁思成此刻同样也是思绪万千,他担心珍贵的文化资料会落入日寇手中,便争分夺秒地将其暂存进了天津英租界英资银行的地下仓库。

于他们夫妇而言,没有什么比这些书籍更宝贵的了。之所以着手仓皇出城,也是因为梁思成刚刚收到了邀请他出席“东亚共荣协会”的请柬,他们夫妇宁死不愿做汉奸,于是决心与清华大学的教授们结伴流亡。

这时,有人叩响了大门,梁思成打开门,看到了神色慌张的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赵忠尧。

赵忠尧看起来行色匆匆,他拉住梁思成的手说:“我很急,必须回清华一趟,你得帮我!”

梁思成忙问:“日军已经进入清华园,你还回去干什么?”

赵忠尧却态度坚决:“哪怕是我死了,都不能让它落入敌人手里!”

原来,赵忠尧在英国剑桥大学学成归国前,举世闻名的卢瑟福博士因为十分敬佩赵忠尧对于科学的求真精神,且出于对中国的好意,赠送给赵忠尧一个约50毫克的放射性镭,这可是全世界都禁运的弥足珍贵的高能物理材料。

当初,赵忠尧可是历尽艰难险阻,才得以将这份珍贵的“礼物”带回国。“七七事变”后,恰好不在北平的赵忠尧开始焦灼起来,他早就预料到,日军进入北平城必然会去清华,倘若这些镭被他们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赵忠尧不顾亲友劝阻,毅然决心北上。他知道好友梁思成有辆汽车,又笃定梁思成一定会鼎力相助,进入城内后,他便第一时间赶到了梁家。

梁思成听完了赵忠尧的陈述,二话不说就去开车。林徽因看着丈夫消失在夜色中,心中焦灼万分,两个学者要如何与那群强盗斗?

二、乞丐教授

梁思成开着车的手略微颤抖,他们一路随时都有被日军抓住,还有被随日军而来的高丽浪人打劫的风险。顾不得太多,只能加速狂奔驶进了校园。

深夜的清华静谧得出奇,看着满目疮痍、人去楼空的实验室,赵忠尧突然鼻头一酸,不禁悲从中来。顾不得哀痛,他熟练地将伪装在角落里的盛装镭的铅筒拿出,两个人又迅速原路返回。这一路阴森恐怖,唯有他们二人的心脏狂跳声,在这深夜中显得格外刺耳。

许久之后,梁思成将车子停在一个偏僻的胡同,他问赵忠尧:“你要如何将它带出城呢?”

赵忠尧笃信地说:“一定会有办法的,你们一路多保重!”

而后,赵忠尧小心翼翼地抱着铅筒下车,两人互道一声“珍重”,赵忠尧便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此后,梁思成和林徽因成功出逃。此时的北平三面楚歌,唯有向南逃,才是惟一的出路。他们的落脚点在长沙,那是北大、清华、南开等诸多高校教授、学生和家属的暂居地。

不似梁思成夫妇那般一路有同僚结伴,赵忠尧担心风险太大,便选择独自前往长沙。他将铅筒放进了一个咸菜坛中,而后绞尽脑汁,躲避日军盘查,一路风餐露宿,所有行李全部被迫丢弃。不论遭遇什么困难,赵忠尧已与怀中的咸菜罐形影不离。

这一路,难民成群结队,而头顶日军的飞机时而盘旋过境,这是与死神的一场接力赛。饥肠辘辘倒是其次,期间常有难民扑向赵忠尧的咸菜罐,急得他只能使出浑身力气劝阻。

它比他的命还宝贵,他愿以死相护。

为了保证镭的安全,赵忠尧选择昼伏夜出。最终,手被磨出了一道道血痕,脚上都是血泡,他只能拄着拐杖支撑前行。

这一路,他风霜满面,周身灰尘。谁能想到,曾经在课堂之上风华正茂的清华大学教授,竟然被折磨成一身破衣褴褛的模样?

一个多月后,站在清华临时办事处门前的赵忠尧,眼泪几欲夺眶而出。眼见赵忠尧蓬头垢面的打扮,工作人员立刻拦住了他,以为他是难民,亦或是乞丐,而他自己竟已经失去了辩驳的力气。

这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恰好出门送客,赵忠尧这才发出沙哑的声音,使出浑身力气喊了一句“梅校长”。梅贻琦上下打量了一番眼前这个“乞丐”,而后眼泪模糊了视线,两个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赵忠尧早已泣不成声......

三、错失诺奖

赵忠尧出生于浙江一个衰落的大家族,他的父亲一生行医治病,眼见国家积贫积弱,他却无力医治,便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果然,赵忠尧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18岁那年便考进了中国创办最早的四所高等师范学校之一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师从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叶企孙。

1925年,清华学堂筹备大学本科,叶企孙便带着已经成为自己助教的赵忠尧共同前往。第二年,清华便成立了物理系。自此,赵忠尧与清华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7年,赵忠尧决定出国留学,怀着唯有“师夷长技”方能“制夷”的决心,去到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当时,他的导师是大名鼎鼎的密立根教授,同时也是这所学校的校长,早在1923年便拿下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入学之后,密立根教授给了赵忠尧一个课题,却被赵忠尧以内容过于简单拒绝了。

赵忠尧一板一眼地告诉密立根:“我远渡重洋而来,不是为了能够轻松毕业,而是来学知识,回去报效我的祖国。所以,我需要一个能够让我学到更多本领的题目。”

密立根教授看着眼前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心中顿生鄙夷之心,于是将最难的课题——《射线系数的测定》丢给了他。

当时,没有人能预料到,正是这个课题让赵忠尧名扬天下。

经过近三年的深入的研究,赵忠尧完成了实验,而他的结论更是让当时的物理界大为震惊。因为他观测到了正电子,这还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而此时的赵忠尧才28岁。此后,又经过他的一番实验,更是成为了世界上首次发现反物质的物理学家。

以赵忠尧的这个发现成果,理所应当拿下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这个奖项最终却颁给了晚于赵忠尧两年发现正电子的安德逊,原因竟然是另外两位学者在引入赵忠尧论文时填错了时间,导致赵忠尧就此与诺奖错过了。

世人为赵忠尧深感不值,可他自己却全然不在意,诚如他最初赴美留学的初心一样,他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学有所成,以此报效国家。

回国后的赵忠尧更是为国家培养出了诸多物理学人才,当然就包括获得诺贝尔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而赵忠尧醉心于研究,同样也热忱于教育,自从清华大学南迁后,他便一直在西南联大执教。他的一片赤诚全部献给了求知报国之路,拳拳之心,天地可鉴。

四、国之大者

赵忠尧在九十岁高龄时,曾在一篇自传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朴实无华的话:“回想自己一生,经历过许多坎坷,唯一希望的就是祖国繁荣昌盛,科学发达。”

1946年6月30日,美国在广岛和长崎丢下两颗原子弹后,又准备在太平洋的小岛上试爆原子弹,并邀请中苏英法四国前去观礼。赵忠尧就是中方派出的代表,那一天,他永生难忘,心情也异常沉重。

此后,赵忠尧没有马上回国,而是留在美国顶尖的核物理实验室,潜心钻研核物理实验。他每天工作长达16个小时,饿了只以啃面包充饥,省吃俭用就为了购买核试验的器件。

1950年8月,赵忠尧满载着30箱的器件,在钱学森等近百名留学生的陪伴下,准备从美国返回国内。没成想,却引起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注意,他们认为赵忠尧带着这些器件回到中国,就会对美国造成极大不利,而且坚定地将赵忠尧看成是“毛的间谍”。于是果断将赵忠尧扣留了下来,实则一举一动都在联邦调查局的监控之内。

赵忠尧为此四处奔走,最终凭借一己之力先将器件运回了国。此后,赵忠尧终于等来了回国的机会,却被联邦调查局质疑携带违禁品,而遭到了恶意的搜查。让这群美国人意想不到的是,当他们打开了赵忠尧的行李时,赫然看到赵忠尧女儿写给父亲的信,上面写着:“打败美帝野心狼!”

这件事很快被麦克阿瑟得知,于是一怒将赵忠尧关进了监狱。不过,彼时的赵忠尧可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顶不住各种舆论的麦克阿瑟,最终只好将其释放,而这一关竟然长达47天之久。

所谓“祸不单行”,刚刚逃离美国魔爪的赵忠尧,又在轮船度过日本横滨时,再次被扣留了。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都知道赵忠尧的价值,甚至认为他具备“一人顶五个师”的能量。这期间,他们软硬兼施,都无法撼动赵忠尧誓要回国的决心。

当时,已是台湾大学校长的傅斯年,为此给赵忠尧写下书信,劝他前往台湾。而赵忠尧却态度坚定地说:“我回大陆之意已决!”

这一次,赵忠尧又经历了长达两个月的软禁,终于在各方舆论之下,再次被释放,从而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祖国。

此后,渡劫归来的赵忠尧开启了两弹一星的宏伟事业,带着他的学生们终于让那朵“蘑菇云”在中华大地上升腾起来!

曾经为了50克镭,赵忠尧不惜“千里走单骑”。而后又为了核试验,赵忠尧不惜只身在国外耗费四载光阴。他的一生从不为青史留名,而只为了中华崛起而不畏艰辛。

诚如清华著名教授李济所说:我们那个时候出国,并不是为了留在国外,而是一心回到祖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单纯的信仰,铸就了无数科学家们的初心。为摆脱积贫积弱的面貌,而为此默默无闻奉献一生,此乃真正的国之大者!

清明祭英魂,春风慰忠魂!

请让我们记住这位“无名”的大师,一位为中国核物理事业呕心沥血的爱国科学家——赵忠尧!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