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中和——【轻煮●细品●生命】【11】
轻著岁月细品茶,黄连树下诗酒花。
【无上中和】
幸福,是一最具主观色彩之概念。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完全取决于他对幸福之定义、人生之体味和内心之感受。
追求人生之成功和幸福,无疑是生命之永恒主题。没有追求,人类便缺失了前进之动力;追求之过度或无度,反而又成为了生命的痛苦之源。然而,追求神奇和不朽,是人性之本能。于是,先贤们一直孜孜地探求着生命之平衡。
一般而言,生命之平衡包括了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人和己等等关系的平衡。看似杂乱无序之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追求生命平衡的过程。而欲求生命之平衡,中和应该是至高无上之境界。
“中和”是儒家极其重要之思想。《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的要点在于指出学问修养必须先至“中和”的境界,才能明白天人之际心性相关的道体和作用。
追求中和之境界,前提是提升自己的认知维度,站在时空的高度即上帝的视角来观察和体悟这个世界。
其一,天人合一,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相通和统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庄子有云,“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世人修行之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放弃一些过度之欲念,打碎一些强加于人身上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复归于本来,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其二,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便是不断地变化,即无常。“无常”之意是说世间山河大地及一切有为之法,迁流无暂停,终将变异,皆悉无常。佛教从因缘法之角度,强调诸法因缘而生,由于因缘会变异而终将灭坏,故而说是无常。在这个世界,一切皆有可能;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皆是一切的可能。
成熟的人生,是接受和包容这个无常的不完美的世界和自己,达成和这个世界以及自己之和解。
追求中和之境界,关键在于情绪之管理。所谓情绪管理,即用正确之方法,用正确之方式,探索自己之情绪,调整自己之情绪,理解自己之情绪,放松自己之情绪。
情绪无好坏之分,一般划分为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世人多对情绪缺乏必要之了解和关注。积极情绪往往会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希望,消极情绪若不适时加以控制,则会引起严重的心理疾病。情绪无好坏之分,由情绪引发的行为和后果,则一定有好坏之分。
一般而言,情绪管控不好,往往是自己的生命智慧不够。
“万顷烟波鸥境界,九秋风露鹤精神”,诗人陆游追求的“鸥世界”和“鹤精神”,是一种自由之世界和洒脱之精神。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平和之人生境界,是无法实现诗人之梦想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