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美人之光,可以养目;诗人之诗,可以养心
841402

美人之光,可以养目;诗人之诗,可以养心

单佳单佳2023-07-28 14:38:340

单佳(安徽)

我们为什么要写诗?这是很多诗友的疑惑,也是我常常扪心自问的一件事。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写诗似乎成了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很多人不明白,更无法理解。思考良久,我终于有了答案:“物不平则鸣”,写诗是因为内心有些情感需要表达。诗词可以修身养性,让我们成为一个内心丰富的人。用清朝的大诗人袁枚的话来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诗人之诗,可以养心。”美人如诗,诗如美人。当一个美好的女子袅袅婷婷地走过,我们会侧目,会沉浸在她带给我们的那份情境当中。诗也是如此。一首好诗会浸润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真正的好诗,都有着长久的生命力。有的诗虽然逾越千年,但仍然熠熠生辉。而那些伟大的诗人,直到今天,他们的身影依然如此清晰。

遇见李白,我们要体会他的高傲与潇洒:“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遇到杜甫,则要学习他悲天悯人的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遇见杨慎,则要执板而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了。

这些或悲或喜的诗句,记录着诗人当时的心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高尚而丰富的灵魂。

于所有的诗词当中,我独爱关于“江南”的诗词。小时候读白居易的《忆江南》,曾经生发出无限的遐想。“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何其美哉,美不胜收!

江南,自古以来就是让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地方。柳永爱之,则写下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苏轼美之,则写下了“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李煜心痛之,那首《破阵子》读来让人叹惋:“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呢?

诗的美各种各样。豪放也好,婉约也罢,总是能够打动人心,引起读者共鸣的作品方为好诗。好的诗人都是语言高手,善于把情与景有机结合起来。古诗词当中写美人的诗句非常多。比如,《诗经·硕人》中对美人的描写非常细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而白居易在《长恨歌》当中对杨玉环的美没有如此细致描绘,只是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流传千古。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总要让人能够印象深刻才好。梁章钜先生在《楹联丛话》当中提出对联的写作要“工,切”。所谓“工”,是指楹联形式上的要求,即对仗稳;“切”是楹联内容上的要求,即切人切事切地,不可移易他人他事他地。诗词写作也同样如此。在形式上,要符合要求,内容上也要切题。很多人写咏物诗,遮去题目不知所云。比如写花,看起来既像菊花,又像梅花,不够形神兼备。咏物之诗还要有所寄托才好,否则一首诗就像美女,只穿着美丽的外衣,没有灵魂。外衣无论多么华丽,没有灵魂终归是可悲的。

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诗是一个人当时心境的反映。《红楼梦》的大观园就是一个青春王国,这些十几岁的孩子极具才情。同样写柳絮,林黛玉会说:“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但是,薛宝钗则完全不同,她会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可见,人的境遇不同,写出来的诗句就会天差地别。

归根结底,这些方法并不是诗词创作最终的分水岭。路遥生前的好友白描曾经说过:“作家的较量主要不在创作方法上,而是在以下三个层次:1,基本功的较量2,才情的较量3,人格的较量。

可见,有着高尚的品质,对于诗词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非常感谢康丕耀老师成立者华诗社,给我们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谢谢各位编审老师,为他们的付出而感动。愿者华诗社的明天更加美好!作为一个诗词爱好者,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期待老师们批评、指正,我将不胜感激。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