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化杂谈哈拉帕文明的这个古老汉字,证明了印度河流域文明就是华夏创造
841961

哈拉帕文明的这个古老汉字,证明了印度河流域文明就是华夏创造

抱雪斋读易笔记抱雪斋读易笔记2023-07-29 12:29:000

嗯,有人说这是在练瑜伽。

然而抱雪斋说,这是在修习华夏的伏羲先天易丹法。

而且这是最晚五千年前通过象雄文明的雍仲本教传播到印度河流域的。

证据就是哈拉帕印章上号称没人能够破解的文字,实际上就是华夏夷族的古文字。

至少在一万年以前,华夏夷族已经有了成熟的文字和伏羲先天易学。

在殷墟甲骨文出现之前,华夏古文字已经使用了超过五千年。

尤其是这个盘腿打坐的大神身边,总是会出现一个形状如同鱼一样的字符,表明这个字符与打坐修炼之人有关。

那么,这个是什么字?

毫无疑问是一个“文”字!

距今至少七千年的柳林溪遗址中已经出土了这个鱼形的“文”字。

在四千多年前的陶寺遗址中,仍然出土了一个红色颜料写成的鱼形“文”字!

华夏古夷文演化出来的甲骨文里面,这个“文”字依然还是写成一条鱼的样子!

那么,这个“文”是什么意思?

就是阴阳交合的意思!

“文”字是由卦象中常用的数字“六”和“五”组成的。

五为奇数,属阳。

六为偶数,属阴。

阴阳相交,就是文。

《说文》就说:

“文,错画也,象交文”。

《考工记》则是更明确地指出,“文”是由青色和赤色两种颜色交错而成的纹彩。

青与赤谓之文。—《考工记》

青色和赤色,在古夷文中称为“尼能”,分别是天和地的颜色。尼能时代,是古夷族在哎哺时代之后的第二个历史时代,此时古夷人的文化中心已经迁居到蜀地。

聚居于今宜宾一带的哎哺人类尚青色,叫“尼兹人”,集居于今成都一带的哎哺人类喜红色,叫作“能沽人”,彝族将这个时期叫作“尼能”时代。尼能时代的古夷人处于原始社会的群婚阶段,“男的不知娶、女的不知嫁、知母不知父。”后来,“尼能”群体的后裔把古宜宾、古成都分别叫作“尼兹落姆”、“能沽落姆”。

尼能是彝语,直译为青红或者黑红。实际上就是阴阳和天地的代称。

彝族传承了万年以上的伏羲先天易学,以河图洛书和八卦九宫作为修炼的指导,这一整套知识体系经过藏彝走廊传播到了青藏高原上的象雄古国,被雍仲本教完全继承,并从西藏阿里地区传播到了印度河流域。

华夏文明向西输出的历史,远在哈拉帕文明之前几千年就已经开始了。

七千年前,远在乌克兰地区的特里波耶文化已经出现了伏羲先天易学的太极图案。

哈拉帕,只不过是上古华夏文明西传之路上的一个站点罢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