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轻轻松松读《老子》(27)
842395

轻轻松松读《老子》(27)

秋雨堂秋雨堂2023-07-30 08:29:340

《老子》第二十七章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说话的人,不会在言语上留下任何破绽;善于计数的人,不用筹码也能计算;善于闭守的人,没有门闩别人也无法把它打开;善于捆缚的人,不用绳结别人也无法解开。

所以有道之人经常善于做到人尽其才,因而他眼里绝不会有无用之人;经常善于做到物尽其用,在他眼里绝不会有无用之物。这叫作内藏着的聪明智慧。

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如果不尊重善人的指导,不珍惜不善人的借鉴作用,即使自以为绝顶聪明,其实也是大糊涂。这实在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秋雨堂浅见:

本章借“善行”、“善言”、“善计”、“善闭”、善结”五者来阐述有道的圣人待人接物无为自然、潜移默化的特征。

有道的圣人,在处事接物、言行举止上,因时顺理,自然而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是谓“善行”。

有道的圣人,因明了事物的自然之理,不固执己见,言而无失,是谓之“善言”。

以道待人者,众人必效力而不计回报;以道观物者,万物皆了然于胸,何用计算?是谓“善计”。

以道治国,人皆尚德,则“路不拾遺,夜不闭户”。民安国富,外敌不侵,孟子曰:“固国不以山豁之险”,此谓“善闭”。

与人以道相交,以德相待,情同母子,不可分离,此谓之“善结”。

本章旨在讲一个“善”字,即完美。真正的善就是顺道而行。因此对有道之人来说,天下没有无用之人,如孟尝君供养鸡鸣狗盗之徒;也没有可弃之物,如当今的废品回收二次利用等等。

所谓“善人”,即能够认识大道并能遵循大道行事的人;“不善人”即不能顺从大道行事的人。圣人以善者为师,以不善者为鉴,一律加以善待,特别是对于不善的人,并不因其不善而鄙弃他,而是劝勉他,引导他,使其回归正道,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救”。

世人看到世间有人行善,有人作恶,就把善人和不善人严格区分,恨不得把不善人驱逐出这个世界,老子对此表示理解,但他提倡不必把不善人驱逐出这个世界,而应以善人为师,以不善人为鉴,就地转化,这才是“善行”。

能够把不善人转化为善人,把善人进一步提升为全德之人,这不是妙中之妙吗?

文/靳义堂

2022.11.11.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