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五章注
(此篇旧注所解误甚,乃至今之文人好批评古之为政者实行愚民政策,皆缘于此也。其实更应该反思的是文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古之言愚者,居地安民也。帛书作禺,是本字。古之言知,欲也。知智相通,知为本字。今反以愚智为本字,文义歧出也。)
[通行王弼本]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道,治也。《论语》:“道千乗之国。”明,谓监察是非也。将,且也。愚,《正韵》一曰愚之言寓也。《六书故》:“寓即《说文》之禺。”《二十章》:“我愚人之心也哉。”帛书作“禺人”。寓,居也。禺同虞,安也。故愚之者,居地安民也。古之善为治者,非以监察民众是非,且以居地安民也。非以明民,先秦语式,不是对“明民”的否定。“非…且…”犹今言“不仅…而且…”。《六十六章》“以其不争”,帛书甲本作“非以其无静与”,即其证。王弼云:“明谓多见巧诈,蔽其朴也。愚谓无知守真,顺自然也。”其言误甚,贻害中国千年。)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其,指君主。下文“以智治国”,显然指君主而言,故“智多”当指君主,明也。智同知,欲也。君主欲多,则上食税亦多,上食税多则民贫,民贫则流则盗,甚至揭竿而起,故难治。《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可相互参详。)故以智治国,国之贼;(智同知,欲也。有欲则有私意。姚鼐云:“知,私意。”贼,害也。故君主以私意治国,国之害也。)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君主治国不以私意,而秉心公正,国之福也。)知此两者,亦稽式。(亦,大也。《诗经·周颂》:“亦服尔耕。”笺云:“亦,大也。”稽,治也。式,《说文》法也。亦稽式,即大治之法也。知此两者,国家大治之法也。)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即大德,天地之大德也。)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与,从也。物,事也。反,指反复不厌。《诗经·周颂》:“福禄来反。”其注云:“言福禄之来,反覆不厌也。”与物反矣,谓从事此国家大治之法,反复而不厌也。)然后乃至大顺。(顺,《说文》理也。然后乃至天下大理。)
[帛书]
故曰:道者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以其知也。故以知治邦,邦之贼也;不以知知邦,(第二个知,主也。主政邦国,亦治也。)邦之德也。知此两者,亦稽式。恒知稽式,是胃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