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轻轻松松读《老子》(73)
842730

轻轻松松读《老子》(73)

秋雨堂秋雨堂2023-07-30 13:11:250

《老子》第73章

天网恢恢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坦然,安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宽广无边),疏而不失。

【译文】

勇敢到什么事都敢做的时候,就会招致杀身之祸;勇敢但有所顾忌,才能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这两种行为一个是有利的,一个有害的。天道所厌恶的必然受到惩罚,谁知道这其中的缘故呢?就连圣人也难以解说清楚。

自然的规律是,不争却能够获胜,不言却善于回应,不召而自动到来,坦然从容却安排得周密有序。

大自然就像一张宽广无边的天网,虽然稀疏但并没有一点缺漏。

秋雨堂浅见:

本章中,老子以天道为例,开示为人之道和治国之道。天道不争、不言、不招、不急。四时运行,有生有灭;春夏不言,自然冰雪消融;秋冬不争,万物自然凋零归藏;不需召唤,昼夜交替,寒来暑往;舒缓平易,万物自然生灭。天道的生杀、利害、好恶十分微妙,甚至连圣人都不能完全理解其奥妙,道发挥作用时完全出于自然,不用人为的造作,却能够得到完美的结果。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个“常”就是常道,就是老子所倡导的“不争”之道。遍观人类的灾难和苦痛,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由“争”而起的。人与人争,国与国争,人与大自然争,没完没了。有人说这个争斗过程“其乐无穷”,实则痛苦不堪。人类之所以要“争”,是因为有私欲,一旦有了私欲,人们就会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与他人、与自然争夺。人在满足欲望的过程中,显示出了自己所谓的“勇敢”。这种勇敢其实是违逆天道的,其结果必然是灾难甚至是灭亡。

老子反对恃强凌弱和肆意妄为。我们知道,自然之道是不可违逆的,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就一定会受到惩罚。“勇于敢”是恣意妄为,它违逆了自然之道,所以做出这种行为的人会遭受惩罚。与此相反,“勇于不敢”是顺应自然之道的行为,所以做出这种行为的人可以全身保命。老子把生死和勇放到同一高度来论述,可见把握好“勇”的度对人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真正的勇敢是有道德、有原则、怀着慈悲之心的勇敢。孔子认为勇是由仁者之心产生的,他说“仁者必有勇”。

荀子在《荣辱篇》中说,勇敢有猪狗般的勇敢,有奸商和盗贼的勇敢,有小人的勇敢,有士君子的勇敢。争喝抢吃,没有廉耻,不懂是非,不顾死伤,只看到吃喝,这是猪狗般的勇敢;做事图利,争夺财物,没有谦让,行动大胆,心肠凶狠,贪婪而暴戾,眼红得只看见财利,这是奸商和盗贼的勇敢;不在乎死亡而行为暴虐,是小人的勇敢。只要合乎道义,就不屈服于权势,不顾惜自身的利益,把整个国家都给他,他也不改变自己的观点,虽然看重生命,却坚持正义而不屈不挠,这是士君子的勇敢。

正是心中有“道”、有“德”、有“大义”、有“大志”的人,才能忍辱负重,这才是大勇。所以,有道之人不会逞强妄为,能够爱惜自己,远离灾祸。如何才能远离灾害呢?那就是回归于自然之道,不争、不先、不卖弄智慧,不炫耀高贵。

天下万物都遵从自然规律而运行,它们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自然的规范是宽广无边的,它看似虚无疏松,实则事事俱到,绝不会疏漏分毫。老子通过对两种不同之“勇”的论述,告诉人们要遵循自然之道,不可为了一点私利而争强斗勇,去做危及性命的事情。同时也告诫统治者,不可随意压迫百姓,不可任意欺辱邻国,不可倚仗威势让天下臣服,而要能够顺从百姓的意愿,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2023.3.20.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