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轻轻松松读《老子》(74)
842737

轻轻松松读《老子》(74)

秋雨堂秋雨堂2023-07-30 13:12:270

《老子》第74章 民不畏死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译文:

老百姓活不下去的时候就不怕死了,为什么还要用死去恐吓他们呢?

倘若老百姓真的怕死,对于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我们把他捉来杀掉,那么还有谁敢再为非作歹呢?

人的生死和寿命是由天道掌控的,代替天道去杀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一样,那些代替木匠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已手指头的。

秋雨堂浅见:

本章老子讲了两层意思:

一、用死亡来威慑老百姓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已经被苛政和战乱逼迫到了死亡的边缘,生无可恋,死不足惜。

二、人的生命是由自然规律、也就是天道决定的,代替天道去杀人的人绝没有好下场。

这是老子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对统治者的警告。既有对老百姓的同情,也有对统治者的愤慨。

老子所处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昏庸无道,他们不但对人民施行苛政,而且视人民的生命如草芥,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但压榨和剥夺人民的财富,而且不惜伤害人民的性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生命朝不保夕。在人民看来,生是痛苦的,死倒是一种解脱,所以他们也就不惧怕死亡了。对于不怕死的人来说,以死相威胁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老子才提出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质问。一旦人民不再畏惧死亡,那么统治者的严刑峻法也就无法发挥作用,也就失去了威慑力。

苏辙《老子解》曰:“政烦刑重,民无所措手足,则常不畏死,虽以死惧之无益也。” 政令严苛、刑罚繁重,百姓无法生存,所以不怕死,虽然用死来吓唬他们也收不到效果。如果百姓处于安定的社会环境中,享受生活,畏惧死亡,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将那些为非作歹引起社会动乱的人抓起来杀掉,还有谁敢再为非作歹呢?

统治者“以死惧之”的目的在于使人民不敢反抗。老子在这里说民众不畏惧死亡,实际是在告诫统治者不要用死亡来威吓人民,那是没有用的。这其中夹杂了老子的愤懑情绪,也充分体现了他对人民的仁爱和怜悯。

统治者只有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使人民安居乐业,那样人民也就自然会珍惜自己的生命,不会再去冒险和为非作歹了。人民安分守己,天下就会太平,统治者的地位也会得以稳固。

圣贤懂得珍惜生命,从不滥施刑罚,向人民宣传道德法律制度的教化,使其在畏惧死亡的同时明白法律的威严,只有这样才能使天下大治。

2023.3.21.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