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空相破我执——《心经》再读之【12】
不垢不净是色空,
无法无空亦无灭。
【原典】之【本体分第三】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译文】
舍利子,世间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空,而空的这一特性既没有产生,也没有灭失;既无所谓污染,也无所谓洁净;既不会有所增长,也不会有所消减。
【悟读】
反反复复红尘路,山山水水又一程。
人生之路,崎岖坎坷,红尘漫步,寻寻觅觅。慕然回首,才猛地发现,最远之路,其实不是远方,而是回归“真我”之路。
这世间,除了生死,没有大事。如果有,那便是悟透生死。
“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既是幻,法岂是真”。本章为本体分第三。所谓“本体”,即万事万物之本来真相。这个真相,其实就是一个“空”字。
诸法之“法”,其一,佛法或佛理;其二,俗世间的万事万物。此处指的是后者。当然,在佛教看来,佛法不过渡河之舟,本身亦空,不可执着于佛法。
诸法空相之诸法,可视为一切心。世间诸人,以心缘心,以法缘法,不知本空,执于实有,“我心一住,佛道远离”。
诸法空相,也是强调,一切“有为法”之本质皆为“空”,正如上文提到的五蕴之本质是“空”一样。“诸法实相”之说法,是从“无为法”的角度来说的,“无为法”超脱了缘起缘灭,故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指万物之实相是无生无灭的。所谓的“实相”,是佛教看待万事万物的态度或者佛家的真理,即“心性、灵性、真性”。
“一切唯心造,万法破我执”。韩国元晓法师,年少来华参学。一日夜间无旅馆,睡在墓边,睡后觉渴,起身找水,听到水声后用钵去盛,饮后觉得甘甜无比。次日天亮,发觉夜饮之泉水系墓中流出,不净观之心念一生,欲大吐之,可无水可吐,他瞬间顿悟“万法唯心”之理。
在庄子看来,世人总是生活在无边的焦虑和无聊之中,其实是因为“有所待”,庄子之破解方法是“于事无与亲”,这是《应帝王》的第一个入世秘诀。
有道之士做任何事情,皆“于事无与亲”。所谓不亲,即佛法中的不执著。该为则为,该息则息;该吃则吃,该睡则睡;行云流水,悠闲自得;心若止水,活在当下;但为善行,不执于善;生命宝贵,惜而不迷;无执无偏,顺其自然。如此,方可六根清净,“种如是因,收如是果”,真正的入世出世。
“看破虚妄名利场,一壶浊酒清淡心”。这或许是世人“远离无明、破除烦恼”之正道。
“江山如此多娇,我愿天天折腰;但有岁月回首,深情以共白头”。你若是佛,万象皆佛。山河大地,尽是般若。坦然的接受和真诚的拥抱真实之人生,全然活在并享受每一个当下,或得生命之真谛。
“心若不动,风又何奈”。我心但在,痛苦自来。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