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季氏篇》16.12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843001

《季氏篇》16.12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莫远忧的图书馆莫远忧的图书馆2023-07-30 16:54:240

16.12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注释】

▲齐景公:齐庄公之弟,春秋时期齐国君主。

▲千驷:“驷”是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千驷”是四千匹马。指齐景公拥有千乘之国,财产丰富。

▲其斯之谓与:说的是这个意思吧。如:谷梁子《虞师晋师灭夏阳》“语曰:'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学而篇》1.15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译文】

齐景公拥有千乘之国,死了以后,老百姓却找不到好的德行称颂他。伯夷、叔齐两人在首阳山下忍饥挨饿,老百姓到现在还称颂他们。是这样说吧?

【学而思】

“饿于首阳之下”是指伯夷、叔齐隐居以求其志,生活清贫。齐景公是富而无德,伯夷叔齐是贫而乐。

“饿”不等于“饿死”,《论语》和《孟子》均没有记载饿死这一结局,“伯夷、叔齐两人饿死”见于《庄子》《韩非子》《史记》。

参读:

《微子篇》18.8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

张居正《四书直解》:“富而无德,虽王侯不见称于时,贫而自立,虽匹夫亦可传于世。”

《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过分,不违背礼,贫贱不能变其节,威武不能挫其志,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知识扩展】

齐景公是齐庄公之弟,齐庄公即位后,倚重崔杼,君臣关系非同一般。庄公经常出入崔杼家中,但是不久就迷恋上崔杼的妻子棠姜,并与之私通。后崔杼得知被国君戴了绿帽,出于自保,于前548年,联合庆封一起弑杀庄公,以报此仇(《公冶长篇》5.19“崔子弑齐君”)。崔杼为了保全家族,拥立齐庄公的幼弟杵臼为国君,是为齐景公。

齐景公在位58年,国内治安相对稳定,早年的景公非常勤政,善于纳谏,关心臣民。以晏婴为齐相,齐国的国势渐渐恢复。后来的齐景公贪图享乐、不顾百姓死活,厚赋重刑。不仅生活奢侈、贪杯好色、好犬马、大造宫室,甚至将百姓收入的三分之二供自己享用,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内忧外患间却不体恤民情坚持与晋国争夺霸主之虚名。

齐景公既有治国的壮怀激烈,又贪图享乐,身边有不同的两批大臣,一批是治国之忠臣,一批是乐身之奸臣。晏子评价他说:“圣贤的君主,都有益友,却没有酒肉朋友。景公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两种人都用,他仅仅能做到不亡国而已!”

《论语》中关于齐景公的记载:《颜渊篇》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微子篇》18.3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