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字起源探索(一)(二)(三)
【文字起源】
1、造字是人类思想从成象→描图→文章(纹彰)→符号→写字的减法过程,减得越多,字越简单。
2、由统治者决定造字方法,并按其规定的制度及秩序进行推广。字源有传承、有更替、有创新。
《五帝》载:“…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尚书·甘誓》载:“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
如图所示,玉器的文字分别是水、木、火、土、金,为古代的五行。
该玉为颛顼帝后人祭祀其宗水帝·颛顼的玉雕件。水宗神像及“水”字居中,下端的四面分别为木、火、土、金四字(四行)。
【解文字】
一、水字的汉字源流:
1、古籍记载:
①《易·乾卦》:水流湿。
②《说卦》:坎为水。
③《释名》曰: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④《说文》:水,准也。北方之行,中有微阳之气也。凡水之属皆从水,式轨切。
⑤《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
⑥《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水师而水名。
⑦《汉律志》:五声,羽为水。
2、目前学界把古之“水”字释为(源承前人):
水,象形字。汉前之水字,形体像水蜿蜒流动之形,水旁之点,形若水滴,秦隶至今水字承前而来。
3、本人最新发现的古代“水”字及其新释:
释为:
(1)琮(宗)祖为中,为王,为北方,为颛顼帝。——《五帝论》
(2)颛顼族又称共工氏,故以水纪,水师而水名。行水莫若舟,水王、水师不能无舟,故此王朝之“水”字为水中行舟之象形。
(3)水的造字形态为浮在弯曲河道中的独木、连木。
中华文字起源探索——殷前文字(二)
二、木字的汉字源流(殷商至今):
1、古籍记载:
①《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
②《白虎通》:木为言触也。
③《易·说卦传》:巽为木。疏二木可以楺曲直,即巽顺之谓也。
④《礼·朎》:某日立春,盛德在木。疏:春则为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木位。
2、目前学界把古之“木”字释为(源承前人):
木,象形字。汉前之木字,形体是一颗树的根、干、枝的象形,木的本意是树木,后来引申出“质朴”、“呆笨”等含义。
3、本人最新发现的古代(殷前)“木”字及其新释:
释为:
(1)古人认为,生在地,有根、有干、有枝叶、能生火的物质叫“木”。因不知其何所来,故又称“木头”。古时把地物分五行,五行分时化育成万物。人祖称五王,其神谓五帝,五帝分属五行,育天下万物。“木”为五行之首,如春至万物生,有木才能火。
(2)此王朝所造之“木”字,为树枝叶的象形。古人认为万物有灵,木比人早,故木祖乃根干。五行属木的人帝(木帝),也只能为木的枝叶,生于木之梢,故把“木”字造为树的枝叶表象。
中华文字起源探索——殷前文字(三)
三、火字的汉字源流(殷商至今):
1、古籍记载:
①《说文》:火,毁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
②《释名》:火化也,消化物也。亦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
③《左传·昭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2、目前学界把古之“火”字释为(源承前人):
火,象形字。火的甲骨文,字形像物体燃烧时光焰迸射之形。金文火字由火苗的象形加两点构成,两点表示火苗有东西向两旁散发,整个字是向四周发光发热的东西的示意图,由此产生火的含义。
3、本人最新发现的古代(殷前)“火”字及其新释:
释为:
火是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古人造火、用火…火委随控制于人,利人利物,火使人类成为万物之长(首)。火炎上,炎上物为焦为苦。炎帝(火帝)五行属火,位南,为夏,专征杀,若火之盛貌,可毁万物。
此“火”字,形如火把、火貌,又如征兵之箭矢,符合古代造字纪物于形的特征和方式。
- 0000
- 0001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