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注
843177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注

猪王小屋猪王小屋2023-07-31 09:26:170

(本篇论王者之道。)

[帛书王弼本]

其安易持,(持,《广韵》执也。政局安稳,执政容易。)其未兆易谋,(《说文》虑难曰谋。兆同肇,始也。灾难未始,易于虑难。)其脆易泮,(泮与判同,分也。《史记·陆贾传》:“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民心脆弱,容易分离。)其微易散。(百姓微末,容易流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君主治政之纲也。《尚书·周书·周官》:“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此之谓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三句比喻,谓王霸之事艰难,必需致力不怠。《六十三章》“为大于其细。”是也。)为者败之,(为,音胃,表目的。为者,存个人目的性,有私己之意也。君主治政有私己之意则败其政也。)执者失之。(执与慹同,慹与讋通。讋,忌也。执者,指忌贤妒能之心也。君主治政怀忌贤妒能之心则政失其善也。)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君主任法无为,垂拱而治,故能不败其政也。)无执故无失。(君主不怀忌贤妒能之心,则政善而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有始无终也。《诗经·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此之谓。)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慎,谨也。《尚书·仲虺之诰》:“慎厥终,惟其始。”此之谓。)是以圣人欲不欲,(欲,敬顺貌。《礼记·祭义》:“敬以欲。”不欲,指心无贪爱,情无所好。圣人敬顺而心无贪爱,情无所好。)不贵难得之货,(无贪欲也。)学不学,(学,效也。不训丕,大也。不学即大学,指君主之学,王者之道也。《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学不学,谓效王者之道也。)复众人之所过,(复,《正韵》除也。众人,指群臣。《诗经·大雅·假乐》:“宜民宜人。”其注云:“人谓臣,民谓众庶。”过,罪愆也。除群臣之罪愆。《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柄诏王驭群臣:……八曰诛,以驭其过。”此之谓。)以辅万物之自然,(物,事也,指政事。自然,犹当然,谓万事处理得宜,理所当然。《易·泰卦》:“辅相天地之宜。”此之谓。群臣既得驭其过,以辅相万事处理得宜,理所当然也。)而不敢为。(不敢为,指群臣既得驭其过,故不敢为非也。

[帛书]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破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羸土。(羸通累。《易·大壮》:“羝羊触藩,羸其角。”《易·井》::“羸其瓶,是以凶也。”羸皆通累,缠绕之义。)百仁之高,(仁,《释名》忍也。仞为“忍”字之假借字。故仁通仞。)台于足下。(台通始。台,透母、之部。始,书母、之部。透、书准旁纽双声,之部迭韵,属音近通假。)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恒于其成事而败之。故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𦠽,(𦠽,字书无义。帛书乙本作“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