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五经讲义——青囊经1
《青囊经》原文
【上卷】
天尊地卑,阳奇阴偶。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阖辟奇偶,五兆生成。流行终始,八体宏布,子母分施。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中五立极,临制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纵横纪纲。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于阴,柔生于刚;阴德宏济,阳德顺昌。是故阳本阴,阴育阳;天依形,地附气,此之谓化始。
【中卷】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气行于地,形丽于天,因形察气,以立人纪。紫微天极,太乙之御,君临四正,南面而治,天市东宫,少微西掖,太微南垣,旁照四极。四七为经,五德为纬,运斡坤舆,垂光乾纪,七政枢机,流通终始。地德上载,天光下临,阴用阳朝,阳用阴应,阴阳相见,福禄永贞,阴阳相乘,祸咎踵门。天之所临,地之所盛,形止气蓄,万物化生,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故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须而成一体,此之谓化机。
【下卷】
无极而太极也。理寓于气,气囿于形。日月星宿,刚气上腾。山川草木,柔气下凝。资阳以昌,用阴以成。阳德有象,阴德有位。地有四势,气从八方。外气行形,内气止生。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是故顺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门。推五运,定六气。明地德,立人道。因变化,原终始,此谓之化成。
解析
《青囊经》是以《易经》这部经典著作为蓝本,来创建一系列的风水理论体系。《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是阐述天地万物和世间万象变化的一部经书,也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蕴含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统一的辩证思想。
《易经》在建立宇宙学说方面是以“元气论”为纲领,创立了“天人合一”和“系统论”两大理论体系。其中,“天人合一”是把人与自然看作是相互感应的有机体,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系统论”则是以“系统图——无极、太极、阴阳、四象、八卦”,来描摹宇宙洪荒到地球生成这个十分漫长的演进过程。
《易经》的“天人合一”和“系统论”这两大理论体系,是推演万事万物进化的根源,犹如一栋大厦的根基,所有数术学、天文学、地理学、中医学的立论架构,都是在这两大体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青囊经》也不例外,也是以“系统图”为底层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具体推演。
《青囊经》是风水学的开山之作,由黄石公撰写,共分上中下三卷,全经仅有410文字,由于经文过于简练,只写出了风水的核心立论架构,而未阐述架构之下的理论体系——“28秘图”,特别是就连指导风水立论基础所必须的“系统图”也没有画出来,这给我们解读此经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使得绝大多数学者研究此经多年,依然无法突破瓶颈,进入风水堂奥。这就是为什么《青囊经》问世至今2000多年了,除了历代得真传的门内弟子之外,只有极少数人能解开此经奥秘的原因。因此,我建议大家在解读此经时,一定要对照本书中的“28秘图”和案例图解来研究,经文和图解相互配合,理论和案例相互印证,只有这样,其中的奥秘才能迎刃而解。如上卷,作者黄石公就是对照“系统图”中的“阴阳、四象、八卦”来阐述的。为了便于研究,我将“系统图”画出来看看:
这就是“系统图”的“后天五象”,由它们的排列顺序可知,《青囊经》开篇“天尊地卑,阳奇阴偶”两句经文,并不是从第一个阶段——“1无极”开始阐述的,而是从第五个阶段——“5先天八卦”开始讲起的。这个“系统图”古圣有“顺序”和“逆序”两种不同的应用方法:顺序属于“元气论”的范畴,是按图中1-5的顺序描摹出一个宇宙的演进模式,这样才符合宇宙从混沌到先天八卦的演化过程。逆序则属于“还原论”的范畴,是按图中5-1的逆序来讲解风水的理论体系,这样才能符合风水以水口寻龙的自下而上操作程序。
这就是为什么说《青囊经》上卷“天尊地卑,阳奇阴偶……”,是从“系统图”的第五个阶段——“先天八卦、四象”逆序开始讲起,而下卷“无极而太极也……”,却是从“系统图”的第一个阶段——“无极、太极”顺序开始讲起的根由所在。
其实,《易经》在描摹宇宙“从无到有”的演进过程时,是以“无极图”为界,上下均有五个阶段,“无极图”之上的五个阶段称为“先天五太”,分别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无极图”之下的五个阶段称为“后天五象”,分别为无极、太极、阴阳、四象、八卦,这个“后天五象”就是“系统图”,只是名异而实同罢了。
《青囊经》上卷阐述的“阴阳、四象、八卦”之理,是在“系统图”这个演化模型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目的是为了给后期进一步创建“24宫、32卦、48局……”等一系列卦气理论体系做铺垫。由于“阴阳、四象、八卦”属于风水立论的前期理论,故上卷称为“化始”。
《青囊经》中卷讲述的“四垣、五星、七政、二十八宿”之理,是以《易经》的“天人合一”作为立论基础展开讨论,是为了给后期进一步创建“阴阳五行、三元九运、坤壬乙诀……”等一系列星气理论体系做铺垫。由于“四垣、五星、七政、二十八宿”属于中期演进理论,故中卷称为“化机”。
《青囊经》下卷主要是围绕上、中两卷理论进行整合和深化讲三点:(一)系统归纳,(二)相对作用,(三)完善体系。
(一)系统归纳:是把上、中两卷建立在“系统论”和“天人合一”两大立论基础上的众多理论体系,进一步按系分段归纳为“卦气”、“星气”,再用“零正”将“卦气”和“星气”合并为一卦,谓之理气一系。将世间万物的地理形势、建筑楼宇、山川草木等,归纳为峦头一系,再将峦头和理气共为一卦,集中一网收。
(二)相对作用:是以有形的峦头为“体”,无形的理气为“用”,体与用相对作用,形与气相对作用,山与水相对作用,这些相对作用理论属于“相对论”的范畴。所谓“相对论”,就是把世界万物区分为阴阳、体用、形气等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以两两相对进行推演,其目的是为了明确对象,方便应用。
(三)完善体系:是对上、中两卷立论未涉及的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下卷经曰:“顺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门;推五运,定六气。”这些经文就是为了完善上、中两卷立论未及,而又补述的另一大立论体系——形气合一。此体系旨在强调“气运”对“体、用”作用的重要性,如“雌雄诀”、“城门诀”、“七星打劫”等重要法诀,都是既要体用配合得当,又要与时俱进者吉;反之,尽管体用配合得当,与时相悖者仍以凶论。也就是说,只有天地间的“形气、方位、时间”三者配合得当,才能有效的演化和孕育万物,下卷将三者的密切配合称之为“化成”。
《青囊经》三卷的众多理论体系,是由“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这四大核心架构而推演出来的。这四大核心架构是我们古圣先贤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利用全息学的原理和统计学的方法,经过上千年的探索和研究,反复求证,不断改良,最终才确立的一套完整风水立论体系,真的是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啊。
这四大风水立论架构的层次是:先用河图合并先天八卦为“体”,来辨阴阳之交媾,再用洛书合并后天八卦为“用”,来察甲运之兴衰,这套立论架构的形成井然有序,应用起来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可谓是历史上一次惊人的创举。它既能全息着先天“阴阳卦气”的旺衰生死,又能吻合着后天“阴阳星气”的盈虚消长,还能描摹出万物生长、成熟到衰老的整个过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这四大核心架构,既是风水的理论基础,又是提纲挈领,更是风水立论的王道。
庚寅年仲夏撰于邓州田家阁楼
作者:吴棱
校审:吴祖元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