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漫谈《道德经》第十一章:大道至简,道即无用,有之为利,无之为用
《道德经》第十一章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章说的是有用和无用关系,其实也是意识和存在关系,心理和行为关系,当下和长远关系。这章大概意思是:车轮由30根辐条构成,正是辐条之间空隙,能当车轮使用。用水和土做出器皿,因为器皿是空的,才可以盛东西。封闭空间开出门窗,因为中间是空的,才可以居住。由此可见,有形的东西能使用有价值,因为其中无用的方面起了作用。还是辩证法,还是悖论,还是矛盾,还是阴阳,还是示弱,还是看似无用的心理决定着有用的物体。老子列举的三个例子,车轮,器皿,房子,都是物体围成的空间构成使用价值,物体本身只是载体。用现在大楼举例更加直观,大楼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但是我们只在乎房子空间,而不会关心建筑材料。联系到个人实际,这个有用和无用更加有意思。很多个人兴趣爱好,比如工作之余读书、爬山、园艺、音乐、涂鸦等等,既不如娱乐获得即时满足快乐,也不能如炒股投资获得长久收益,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这些都是无用的东西,当下没有太大价值和意义,到底值不值得。还有,工作之初持有什么态度?有人希望快速赚大钱,不愿意吃苦学东西,有人反之主动吃苦耐劳,不怕付出多学东西。一个故事说,新员工被老板指使做各种杂活,包括定外卖,一气之下辞职走人,认为自己是来学技术的不是干杂活的。这个事情如何应对,要看员工个人真实能力,如果能力强大,这个环境必须早些止损,如果能力普通,这个环境还可以学到技能,那就坚持,毕竟目的是学习技能,坚持才有机会。古代那些哲学家思想家,基本都是无所事事的家伙,不用发愁生活生计,才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学问,看似无用,却利在千秋。其实,每个时代都是如此,无论贫富与能力,能够活的有滋有味有价值,就很好。现在有句时髦话语,“学习永远在路上”,这个身体力行就不虚,比如专注于某个感兴趣事情1万小时,看似无用,日积月累,十年磨一剑,最后厚积薄发,会呈现非凡价值。其实,就是种菜,也不是当下就看似有用的,也有过程持续。生活中要做的事情,有当下必需的,也有长远有用的,只要觉得有价值有意义,坚持就好,尤其那些当下看似没用的,比如读书学习,最终会成为最有用的,不信走着瞧。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