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与庄共舞——走进庄子之世界【总】
844575

与庄共舞——走进庄子之世界【总】

紫网2023-10-14 12:35:370

永怀谦虚,跋山涉水,不屑功名富贵;

闲云野鹤,随缘逍遥,任意不为所困。

中华文化大抵可分为两大系统:一,以孔孟为代表之北方文化系统;二,以老庄为代表之南方文化系统。

南北文化之差异,乃因特定地域之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矿藏资源及历史文化积淀而成。北方人豪爽大度,南方人细腻机敏;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北方文化以德治为本,南方文化以玄化为本。李泽厚先生总结为,北方是一种史文化,南方是一种巫文化。

“三教合一”,是指儒教、释教、道教三教之融合,此中华文化独特之奇妙景观,彰显了中华文化之巨大包容性。

以三教统称“儒释道”,始于北周时期。约六世纪中后,中国文化逐渐形成儒释道三足鼎立之势。经隋唐时期的三教讲论与融通,北宋之时“教虽分三,道乃归一”之“三教合一”思想已蔚然成风。

有人说,孔子和庄子,是中国人的AB面。外儒内道,或是国人之真实写照,亦是东西方文明重要之差别。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此一种生命思路之转换。国人总是善于在儒道之间很容易地就实现转换。有了此种转换,为人处世便不再会执念于一。

庄子之想象力极其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之哲理说得引人入胜。其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老子和庄子,人们习惯称之为老庄。其实,两人的差别还是挺大的。

老子追求清静无为和顺应自然,庄子追求随心所欲与逍遥自在;老子潜沉而坚实,庄子洒脱而豁达。

两者在思想上的差别,最主要还在对“道”的认知之不同,由此引发处世哲学的不同及社会理想的不同。

老子之“道”,虽无形无象,但它是有独立性和实体性的。依据老子所言,“道”如果被视为能够化生宇宙万物之最初本源,那么它就不可能完全虚无化,它必须是实际存在的,才能化生出种种实物。然而,庄子对这种“道”作为创生万物之本源的观点是持怀疑态度的。

庄子之“道”,一方面是通过消除经验世界或经验事物之相对性,以及由相对性引发的种种差别而建立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经验知识的相对性而凸显出来的。老子是从万物众生之中,单独提取出“道”;庄子则将“道”消融入万物众生之中。可以说,庄子之“道”更像是一种境界之道

“每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皆藏有一个庄子”。在梁冬看来,没读过《庄子》的中国人是不完整的。他说,“学习庄子之过程,便是寻找自在之过程。庄子代表了一种中国人对于追求自由之共愿。《庄子》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在俗世当中的逍遥自在,随时随地的让自己变成一个达观之人”。

与庄共舞,走进庄子之世界,感悟生命之真谛。其一,意味着一个人来到了一个高维世界,开始了对于生命之艰难思索及灵魂拷问;其二,意味着一个人开始实现从“生存到生活”的人生升华;其三,意味着生命从总是匆匆赶路到用心欣赏路上的风景。

“文章本天成,妙手自得之”。伟大艺术之背后,往往隐藏着一颗自由洒脱之伟大灵魂。

物质,可以简单;精神,不能贫瘠。“有一种姿态,叫逍遥”。简言之,这便是庄子之灵魂和全部。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