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与庄共舞——且伴真心齐物我【《齐物论》3】
844792

与庄共舞——且伴真心齐物我【《齐物论》3】

紫网2023-10-14 15:33:160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原典】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译文】

没有我的对应面就没有我本身,没有我本身就没法呈现我的对应面。这样的认识也就接近于事物的本质,然而却不知道这一切受什么所驱使。仿佛有“真宰”,却又寻不到它的端倪。可以去实践并得到验证,然而却看不见它的形体,真实的存在而又没有反映它的具体形态。

百骸、九窍、六藏,全都齐备地存在于我的身体,我跟它们哪一部分最为亲近呢?你对它们都同样喜欢吗?还是对其中某一部分格外偏爱呢?这样,每一部分都只会成为臣妾似的仆属吗?难道臣妾似的仆属就不足以相互支配了吗?还是轮流作为君臣呢?难道又果真有什么“真君”存在其间?无论寻求到它的究竟与否,那都不会对它的真实存在有什么增益和损坏。

人一旦禀受成形体,便要不失珍惜以尽天年。和外界环境接触便相互摩擦,驰骋追逐其中,而不能止步,这不是很可悲吗!终身劳劳碌碌却看不到自己的成功,一辈子困顿疲劳却不知道自己的归宿,这不是很悲哀吗!人们说这种人不会死亡,这又有什么益处!人的形骸逐渐衰竭,人的精神和感情也跟着一块儿衰竭,这能不算是最大的悲哀吗?人生在世,本来就像这样蒙昧无知吗?难道只有我才这么迷昧无知,而世人也有不迷昧无知的吗!

【悟读】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此著名之灵魂三问。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最早是由公元前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

同样作为轴心文明时的庄子已然提出了“齐物论”的生命见解。

齐物之意,即万物相同。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皆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强调不从人的角度,认为万物皆是浑然一体的,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故而没有区别。

庄子之齐物,有四个境界,“齐彼此、齐是非、齐物我、齐生死”。在生命的智者看来,“生和死,不过是一个概念而已”。

庄子以为人可以不依赖于外在事物而获得绝对的自由。他的生命追求是,“精神的自由,境界的齐物”。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其意为没有外在之一切,便显现不出我的存在;而没有我的存在,也就无法肯定外在的一切。这两者其实关系密切,只是不知道是谁造成这样的对立状态。好像有个“真宰”存在,但是又找不到它的迹象。

此处之“真宰”即道家思想中的“道”,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在道家思想中,道在一种变幻莫测的存在,在一切事物之中,高于一切,是万物的初始和本原,也是万物的规律和道理。

“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在此庄子批评了人类之悲哀,即一生下来,便被物质世界所裹挟,为了所谓的身外之物,东征西讨,狼奔豕突,从此自己的心灵便很难真正的静下来。

真君,即生命之本真本来。佛家强调“本自具足,莫向外求,反求诸己,有求皆苦”;王阳明也认为,“乐是心之本体,善是心之本体,知是心之本体,定是心之本体”。

且伴真心齐物我。生命的事实充分证明,我们无需任何外在的事物来证明自己的快乐幸福,我们可以让自己无条件地获得快乐,这便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特征和能力,即人之本体。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