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5句话,句句箴言,感慨良深,受益匪浅!
一、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第二》
点评:祭奠自己的祖先,那是为了报答祖先的恩德,祭奠别人的祖先,那是什么?那是谄媚。人家祖先,有自己的子孙祭祀,用得着你去祭祀?人家的祖先会福荫自己的子孙,怎么会福荫一个外人?
大丈夫做事,只问是非,不问祸福。遇到义所当为的事情,而没有去做,那就是缺乏勇气的表现。
一个是不该做的做了,一个是该做的没有做,都是不对的。

二、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第三》
点评:仁,是人自性中本具的道德,是礼乐的根本。礼讲的是待人恭敬谦让,乐讲的八音和谐,互不相争。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心,自然没有谦让敬人、与人无争的美德,即使行礼奏乐,表面功夫做得很好,那也只是虚伪的形式而已,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三、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第三》
点评:君子与世无求,与人无争,但有的时候,别人非要和你争怎么办?那就比试一下呗。但应该像古人比赛射箭时的礼仪一样,无论是赢的一方,还是输的一方,在射完以后,大家都要互相作揖饮酒,一般是输的一方先喝,胜的一方陪着喝。只有在射箭的时候,才显示技能,这是争,但射完以后,还是要互相尊重,这才是君子作风。

四、孔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论语.八佾第三》
点评:太庙,就是周公庙,周公是鲁国最早封的国君,是鲁太祖,所以他的庙叫“太庙”。太庙里经常有礼乐演出,孔子进庙观看的时候,总是问这问那。
有人看到后,就说了:“谁说那个孔子特别知礼呀?你看,他进入太庙以后,每件事都要问,如果知礼,还用问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急不慌的说:“这就是礼呀!”
既然去太庙观赏礼乐,就是有学习的意思,所以什么事都可以问,问就是礼。孔子虽然知礼,但也怕自己知道的不全面或者不准确呀,所以每件事都问,这才是治学严谨的态度。

五、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第四》
点评:富贵是人人都向往的,孔子也不例外。但时代有否有泰,有政治清明的时候,也有政治昏暗的时候,在否的时代,君子虽然履行道义,反而却得贫贱,如果想得到富贵,那就要违背道义。所以,君子宁可坚守道义,也不愿去除贫贱。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