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论语:柳下惠为士师(18-2)
844924

论语:柳下惠为士师(18-2)

紫网2023-10-14 17:24:380

柳下惠是正直且很有能力的贤者。孔子对他评价很高,以沉重的语气表达出对当世礼崩乐坏、道德缺失的担忧和无奈。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注释】柳下惠:即展禽。因家中有柳树如伞,故称“柳下”。“惠”是谥号。士师:官名,主管刑罚。黜:罢免。【译文】柳下惠作为掌管刑罚的官,多次被罢免。有人说:“您不可以离开鲁国吗?”他说:“遵守正道来侍奉人,去哪里能不被多次罢免?不守正道来侍奉人,又何必离开故国家园?”柳下惠是位贤者,多次无罪而被罢官,可他没有离开鲁国。他认为,尽管得不到国君赏识,但作为坚守正道之人,就到了其他诸侯国,也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品德,同样会继续受到排挤打压,仍然得不到任用。如果离开自己的“父母之邦”到了异国他乡,为了得到重用而迎合世俗、同流合污,又为什么一定要离开鲁国呢?柳下惠绝不曲道事君,坚定不移以仁心事人,实际上还是希望继续在鲁国为君分忧、为民服务。《列女传·柳下惠妻》记载,柳下惠在鲁国多次被罢官,妻子劝他离开。他说:“油油之民将陷于害,吾能已乎?”天下百姓将要统统受到这种不良风气的陷害,我难道可以不管吗?他去世时,门人要作一篇记述生平事迹的诔文表示哀祭,他的妻子认为最了解他的德行,于是亲自写下诔文:“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夫子之信诚而与人无害兮;屈柔从俗,不强察兮;蒙耻救民,德弥大兮;虽遇三黜,终不蔽兮;恺悌君子,永能厉兮;嗟乎惜哉,乃下世兮;庶几遐年,今遂逝兮;呜呼哀哉,魂神泄兮;夫子之谥,宜为惠兮。”根据《谥法》,“柔质慈民曰惠”或者“爱民好与曰惠”,柳下恰恰具备这些特质。所以,他的妻子用“惠”作为他的谥号。孔子一生也是“蒙耻救民”。他四处奔波,希望能为诸侯国君效力,复兴礼乐之治以“救民”,最终却没有一个国君任用他。作为一个有才华、有抱负、有骨气的人,这就是“蒙耻”。孔子毫不气馁,始终以仁为己任,不改其志。他的思想直到后世才得到重视,被尊为万世师表。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